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第1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第2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6科学探究练习,共37页。
    类型一 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
    角度1 物质性质的探究
    1.[2017·北京]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图T6-1
    Ⅰ.不稳定性
    (1)如图T6-1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16 g KMnO4产生O2的质量为 g。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 。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 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 (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
    图T6-2
    2.[2018·房山一模]彩漂洗衣液能够去渍、除菌,白色和彩色织物均可使用。彩漂洗衣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Ⅰ.不稳定性
    (1)过氧化氢易分解。实验室用其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2)6.8 g过氧化氢全部分解产生O2的质量为 g。
    Ⅱ.漂白性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进行实验
    实验1:室温下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一块红色布条,浸泡时间与布条颜色变化如下表。
    实验2: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中,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使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增强”的结论,需要对比实验 (填序号)。
    (5)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③④,得出的结论是 。
    (6)根据上述实验,推测“使用彩漂液时水温不宜超过50 ℃”的原因是 。
    角度2 反应条件类的对比探究
    3.[2018·北京]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 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 g,进行实验。
    (续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1C+ CuO Cu+ 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
    4.[2016·北京]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图T6-3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图T6-3所示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序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
    5.[2018·石景山一模]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1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②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 。
    (2)对比实验 ,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 。
    提出问题2 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分别取10 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测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较长时间后,观察到试管1中溶液变为紫色。
    解释与结论
    (4)试管1实验的目的是 。
    (5)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 。
    反思与评价
    (6)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 。
    6.[2018·海淀一模]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 。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 。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 。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 。
    7.[2018·东城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1)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3)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图T6-4
    提出问题1 溶液是否都能导电?
    进行实验1 25 ℃时,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提出问题2 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2-1 30 ℃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
    进行实验2-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的目的是 。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说明 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
    (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 ,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 。
    8.[2018·丰台一模]暖贴发热是利用了铁粉生锈放出热量的原理,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生锈速率的因素。
    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图T6-5
    (1)由实验B和C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画出实验C的实验装置图。
    (2)证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Ⅱ.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
    查阅资料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有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
    猜想假设
    ①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②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进行实验下表是2 g铁粉、5 g水与不同量活性炭、食盐均匀混合后,在10分钟内温度上升的实验记录。
    解释与结论
    (3)表中x的值为 。
    (4)对比实验1和3,得出的结论是 。
    (5)欲得出结论“活性炭与食盐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生锈速率”,需要对比 (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暖贴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
    B.暖贴使用后剩余物可以回收利用
    C.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角度3 异常现象类的探究
    9.[2018·密云一模]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图T6-6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图T6-6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图T6-7
    丙组同学的实验结论是 。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
    10.[2018·门头沟一模]如图T6-8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图T6-8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同学们用图T6-8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 。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 +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 。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 。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 。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11.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 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类型二 物质成分探究
    12.[2018·延庆一模]某化学小组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现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
    ④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假设猜想
    (1)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
    (2)结合以上资料,该小组同学作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CaCl2
    猜想2: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3:溶质有CaCl2、HCl和FeCl3
    请写出猜想3中有HCl和FeCl3的依据 。
    实验验证
    反思评价
    (1)上述步骤2中,小明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HCl。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其原因是 。
    (2)根据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C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是: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过滤。
    13.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硫酸钠溶液呈中性;②氯化钡和硫酸或硫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猜想Ⅰ: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 。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2018·怀柔一模]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和铜锈的成分。
    提出猜想根据空气的成分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解释与结论
    (1)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铜生锈与N2无关,其理由是 。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3)为验证猜想,图中实验⑤中应选取的物质是 。
    图T6-9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 。
    (5)同学们用图T6-9装置检验铜制品表面的绿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则A中的物质是 ,B中的实验现象是 。
    15.[2018·西城一模]食品工业中碘化钾(KI)可用作营养增补剂。碘化钾是白色固体,在空气中久置会“泛黄”变质。某实验小组对碘化钾变质后的成分及变质的条件进行探究。
    Ⅰ.探究变质后的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进行实验
    实验1:
    Ⅱ.探究变质的条件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KI固体“泛黄”变质可能与O2、CO2和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2:利用下图装置和表中所列物质分别进行实验,放置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由实验1中现象推知,“泛黄”变质后的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
    (3)由实验2得出“KI变质一定与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4)由实验2 推知,KI“泛黄”变质的条件是 。
    Ⅲ.依据初步结论,深入探究变质的条件
    实验3:分别取相同浓度的KI溶液进行实验,在空气中放置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5)实验3中,观察到③~⑤溶液颜色依次加深,推测其原因是 。
    (6)由实验3推知,KI固体久置“泛黄”变质过程中,CO2起到的作用是 。
    16.[2018·娄底]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
    猜想二:只有SO2;
    猜想三:CO和SO2都有。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CO2相似),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T6-10装置进行实验。
    图T6-10
    (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气体 ,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2)乙同学发现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T6-11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图T6-11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CO和S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
    17.[2018·山西]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图T6-12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
    图T6-13
    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18.[2015·丰台一模]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T6-14所示的实验。
    图T6-14
    Ⅰ.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甲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乙滴加氢氧化钠浓溶液后,观察到气球变鼓。
    ③实验丙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BaCl2溶液呈中性,且Na2CO3+BaCl2BaCO3↓+2NaCl。
    讨论交流
    ①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碳酸钠;
    猜想2:氢氧化钠;
    猜想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
    同学们认为需要先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所需要的试剂是 。若猜想4不成立,则需要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完成表格。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了猜想2成立。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类型三 初高衔接类探究
    19.[2018·朝阳一模]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实验1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2 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Ⅰ所示。
    图T6-15
    实验3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图Ⅲ所示。将图Ⅱ与图Ⅲ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 ,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 ,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 。
    20.[2018·燕山一模]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T6-16所示。
    图T6-16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在(1)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证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请简述实验方案)。
    (3)欲通过进一步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假设①可能是Na2CO3
    ②可能是NaOH
    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假设①成立,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案二:请你选用与方案一中不同类别的试剂再设计一个方案
    实验结论 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2018·宁波]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含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 g/1000 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8O7+3Na2CO32C6H5O7Na3+3CO2↑+3H2O。他用一瓶500 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发现问题 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 。
    (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黏合而成的;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____________ 。
    23.[2017·海淀二模]某小组同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
    图T6-17
    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 < 2时,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
    Cu2 (OH)2SO4+H2SO42CuSO4+2H2O
    Ⅱ.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
    Mg+4HNO3Mg(NO3)2+ 2NO2↑+ 2H2O
    (溶液为无色) (红棕色)
    Cu+4HNO3Cu(NO3)2+ 2NO2↑+ 2H2O
    (溶液为蓝色) (红棕色)
    提出假设Ⅰ.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
    Ⅱ.无色无味气体是……
    Ⅲ.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Ⅱ: 。
    (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 (填序号)。
    A.氢氧化铜
    B.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
    反思与评价
    (6)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6数据和现象得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的结论不正确。正确的结论应为 。
    参考答案
    类型一
    1.(1)2KMnO4K2MnO4+MnO2+O2↑ 0.32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3)探究KMnO4浓度与鸡皮腐蚀程度的关系
    (4)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KMnO4浓度越高,对铜的腐蚀性越强
    (5)①②③ (6)8H2O
    [解析] Ⅰ.(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设3.16 g KMnO4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32
    3.16 gx
    31632=3.16gx,解得x=0.32 g。
    (2)根据氧气的性质可知,氧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条件的变量是KMnO4浓度,实验现象证明鸡皮发生了腐蚀,腐蚀现象差异是由实验变量造成的。
    (4)实验条件的变量是KMnO4的浓度,实验现象中铜片质量的变化证明Cu被腐化,腐化现象的差异证明在相同的H2SO4浓度下,随KMnO4的浓度增大,腐化程度加剧。
    (5)①证明KMnO4单独作用下铜片不腐化;③证明浓H2SO4单独作用下铜片也不会腐化;②证明KMnO4与浓H2SO4共同作用时铜发生腐化。由此得出结论。
    (6)在化学变化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得出应填8H2O。
    2.(1)B
    (2)3.2
    (3)探究浸泡时间对H2O2溶液漂白效果的影响
    (4)①②(或③④)
    (5)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并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使H2O2溶液的漂白性显著增强
    (6)温度超过50 ℃,过氧化氢对织物上有色物质的漂白性会增强,从而导致衣服褪色
    3.(1)1 2 2 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物的影响
    (4)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稀盐酸或稀硫酸
    4.(1)2NaOH+CO2Na2CO3+H2O
    (2)检验只有O2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3)O2(N2可填写也可不填写)
    (4)2、5
    (5)与CO2、H2O、O2同时接触
    (6)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稳定
    (7)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5.(1)证明有H2O和CO2无O2的条件下,碘化钾是否变质
    (2)2和4
    (3)H2O 和O2同时存在
    (4)和试管2、3做对比
    (5)提供酸性环境,加快碘化钾变质
    (6)氮气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6.(1)氯化物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2)CuCl2+FeFeCl2+Cu
    (3)稀盐酸或稀硫酸
    (4)检验红色沉淀中是否含有铜
    (5)Cu和Fe2O3
    (6)当氯化物能与铁钉反应(置换生成金属)时,可能加快铁钉生锈速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7.(1)探究水是否导电
    (2)溶质
    (3)Na+和Cl- 温度一定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4)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或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5)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8.(1)
    (2)A中铁钉不生锈,B中铁钉生锈
    (3)0
    (4)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5)234或1234
    (6)ABC
    9.猜想和假设饱和的石灰水已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解释与结论 (1)2 mL浓度为10%、5%、1%、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5滴饱和石灰水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碳酸钠溶液浓度大,不易产生浑浊
    实验反思
    (1)碳酸钙在5%的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溶解能力强
    (2)取2 mL饱和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10.(1) 无肥皂泡
    (2)Mg(OH)2
    (3)铁粉、食盐
    (4)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5)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铁粉
    (6)B、E
    11.建立猜想酸根离子(或阴离子)
    实验过程 Na2SO4
    实验结论 Cl-
    [解析] 建立猜想当两种酸溶液的pH相同时,仍然出现上述实验中现象的差异,可能原因就是盐酸和硫酸中的酸根离子(阴离子)不同导致的。实验过程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②,设计实验3、4进行对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3加入了NaCl,则实验4应加入等质量的Na2SO4进行对比,由此可获得正确的结论。实验结论由上述3、4两个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氯离子(Cl-)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类型二
    12.假设猜想
    (1)CaCO3+2HCl CaCl2+CO2↑+H2O 或CaO+2HCl CaCl2+H2O(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2)依据题干和资料③,石灰石中可能含有的Fe2O3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且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
    实验验证
    步骤1:硫氰化钾(或KSCN)
    步骤2:有气泡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1)不合理,未考虑CaCl2溶液的酸碱性(或应补充测定CaCl2溶液pH的对比实验)或合理,因为CaCl2溶液为中性,盐酸为酸性
    (2)碳酸钙(或CaCO3)
    13. (1) 2NaOH+CO2Na2CO3+H2O
    (2) H++OH-H2O
    猜想假设硫酸钠
    设计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与评价 CuO+H2SO4CuSO4+H2O
    [解析] (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行分析。
    猜想假设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多少进行分析。
    设计实验①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成红色分析;②根据硫酸盐能使钡盐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硫酸钡进行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14.(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②和③
    (3)CO2和O2
    (4)与CO2、H2O和O2同时接触
    (5)铜锈和稀盐酸 澄清石灰变浑浊
    15.(1)CO2+Ca(OH)2CaCO3↓+H2O
    (2)I2和K2CO3
    (3)③和④
    (4)O2、CO2和 H2O同时存在
    (5)加入酸的量不同
    (6)提供酸性环境
    16.(1) SO2 吸收二氧化硫 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 (2)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没有被除尽,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说明含有一氧化碳 (3)可以同时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解析] 高炉气体先通过品红溶液,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再通过品红溶液,看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再通过氧化铜,使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再通过石灰水,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17.活动一: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活动二:H+(或氢离子)
    (1)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
    (2)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稀硫酸(或稀盐酸/酸)(合理即可)
    [解析] 活动一:实验2中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3中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活动二: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大烧杯中,静置后,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仍然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与盐酸共存,所以,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盐酸,即一定不含氢离子(H+)。
    进行实验方案二:根据猜想,要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的钡盐,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且能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接着向溶液中加入铜盐溶液或铁盐溶液,产生有颜色的沉淀,即可证明有氢氧根离子存在;因此,实验步骤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现象:①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存在,一定没有钙离子存在,所以得出结论①;现象是②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因为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由于第①步中加入的是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已完全反应,所以,有蓝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得出结论②;
    反思与评价 (1)方案一中先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并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OH-,因为当溶液含有CO32-时,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OH-。
    (2)实验1、2、3中都有氯化钠生成,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氯离子,经上述实验方案二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3)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溶液呈碱性,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和土壤污染,应将废水处理呈中性再排放,处理方法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将碱性溶液中和成中性,再排放。
    18.Ⅰ.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Ⅱ.讨论交流①氯化钠
    实验设计碳酸钠溶液(或二氧化碳)
    [解析] Ⅱ.讨论交流①根据几种反应的生成物考虑;②根据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角度分析。
    实验设计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碳酸钠等反应的性质分析加入的试剂和预计的现象。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类型三
    19.(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2)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由大于7到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 溶液变为紫红色
    (3)NaCl、HCl NaHCO3+HClNaCl+H2O+CO2↑
    (4)取两种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20.实验一:碱
    实验二:(2)将烧杯取下,迅速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3)方案一:Ca(OH)2+Na2CO3CaCO3↓+2NaOH
    方案二:(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 2NaHCO3Na2CO3+H2O+CO2↑
    21.提出猜想如果二氧化碳被溶解或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加入碳酸钠后不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设计实验 (1)进行对比 (2)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Na2CO3+H2O+CO22NaHCO3
    [解析] 提出猜想如果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则一开始加入碳酸钠不会产生气泡;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一是为了与实验二对比说明如果二氧化碳不与碳酸钠反应,实验二也应该有白色沉淀;(2)根据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注意事项分析;(3)根据实验二说明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物是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以及生成物本身也能溶于水,根据实验四说明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物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判断生成物。
    22.(1)温度达到着火点
    进行实验Ⅱ
    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讨论①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②D
    拓展应用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用沙土盖灭
    [解析] (1)“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Ⅱ正确,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Ⅰ正确,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②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23.(1)Mg+CuSO4Cu+MgSO4
    (2)酸
    (3)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气体
    (4)H2 (5)B A
    (6)沉淀可能是碱式硫酸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
    [解析] (2)根据实验现象pH约为3.4,可知溶液呈酸性。(3)结合假设Ⅰ成立,可知实验3对应的现象是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4)根据实验4现象:有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生成的无色气体为氢气。(5)根据计算,Cu(OH)2~H2SO4反应的质量比为1∶1,Cu2(OH)2SO4~H2SO4反应的质量比为258∶98,题目中固体质量为1 g,如果固体全部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全部溶解需消耗硫酸1 g;如果固体全部是碱式硫酸铜,全部溶解需消耗硫酸质量约为0.38 g,题目中加入硫酸0.5 g,且实验6中现象是甲中固体全部溶解,乙中固体有剩余,结论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根据以上计算得知:甲试管添加的药品为实验5得到的固体,乙试管添加的是氢氧化铜。(6)根据1 g碱式硫酸铜只消耗硫酸0.38 g,可知固体有可能掺杂氢氧化铜。
    KMnO4溶液浓度
    0.002%
    0.01%
    0.1%
    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编号




    实验
    铜片质
    量/g
    实验

    0.54
    0.54
    0.54
    0.54
    18小
    时后
    0.54
    0.52
    0.54
    0.43
    浸泡时间
    20 min
    40 min
    60 min
    布条颜色
    的变化
    无明显
    变化
    颜色稍
    变浅
    颜色明
    显变浅
    序号




    实验
    布条颜
    色变化
    (20 min)
    无明显
    变化
    颜色稍
    变浅
    颜色稍
    变浅
    颜色明
    显变浅
    序号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1-1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1-2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序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 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 mL浓硫酸再通入约4 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 mL蒸馏水再通入约4 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试管序号
    1
    2
    3
    溶液pH
    pH=8.5
    pH=6.5
    pH=4.5
    溶液颜色
    无色
    浅黄色
    黄色
    滴加淀粉溶
    液后的颜色
    无色
    紫色
    深紫色
    试管
    编号




    实验
    现象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
    固体为红色

    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充分加热
    红色固体变黑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
    编号
    液体
    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1-1
    100 mL水
    灯泡不亮
    水不导电
    1-2
    100 mL 10%的硝酸钾溶液
    灯泡亮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
    1-3
    100 mL 10%的蔗糖溶液
    灯泡不亮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
    氯化钠溶
    液浓度/%
    1.4
    2.8
    4.2
    5.6
    7.0
    电导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
    氯化钠溶液浓度/%
    1.4
    5.6
    13.0
    变化曲线
    实验编号
    活性炭/g
    食盐/g
    温度上升值/℃
    1
    0
    0
    0.1
    2
    0.2
    0
    22.0
    3
    x
    0.1
    3.1
    4
    0.2
    0.1
    56.3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实验次数
    试剂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1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为0的盐酸
    常温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色
    2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为0的硫酸
    常温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为0的硫酸和0.35克NaCl
    常温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为0的硫酸和0.35克
    常温
    无明显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溶液没有变红
    废液的溶质中不含FeCl3
    步骤2: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Ⅰ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猜想Ⅱ成立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编号


    操作及现象
    加热变质后的KI固体,黄色消失,产生的紫色蒸气使淀粉溶液变蓝。
    向变质后的KI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
    编号




    试管中的物质
    O2和H2O
    O2和CO2
    H2O和CO2
    O2、CO2和H2O
    固体颜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固体泛黄
    编号





    实验
    溶液
    颜色
    无色
    浅黄色黄色(依次加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②产生气泡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指示剂除外)
    ① ②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实验操作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猜想1正确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猜想2正确

    猜想3正确
    pH
    2~3
    4~6
    7
    8~9
    10~11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红
    浅紫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假设①成立,假设②不成立
    实验步骤
    操作过程
    现象或结果
    步骤一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pH约为3
    步骤二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 g Na2CO3
    产生大量气泡
    步骤三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步骤四
    测溶液pH
    pH约为9
    实验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装置
    操作过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加入30 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
    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 (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及数据
    实验
    结论
    1
    取10 mL 10% 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溶液pH
    pH约为3.4
    2
    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
    3
    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
    ……
    假设Ⅰ成立
    4
    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
    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
    假设Ⅱ成立
    5
    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备用
    6
    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 g……
    向试管乙中加入1 g……
    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
    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二
    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合理即可)]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
    实验操作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或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试卷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共18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最低处 烧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5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05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共3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