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15页。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滥用毒品的危害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2021北京海淀实验中学期中)如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可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2.(2021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如图为兴奋传递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神经递质由B处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A处的神经元
B.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处传导到乙图中的C处
C.丙图中的a是神经递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D.丙图的b是a的载体,a与b结合就能使兴奋继续传递下去
3.(2020山东济宁期中)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图甲中⑤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兴奋传导至图乙所示部分时,兴奋不能从b传导至a
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表指针发生2次偏转
4.(2021山西运城景胜中学高二月考)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 。突触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
(2)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
(3)人体血液中的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动脉血中的CO2浓度升高时,通过 这一神经结构,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在神经纤维上通过 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中 的作用传导神经冲动。
题组二 分析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5.(2021北京海淀育英中学期中)下列关于吸烟、酗酒、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B.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
C.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6.(2020天津红桥高三模拟改编)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目前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作为神经递质的是 。
(2)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兴奋、开心等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 ,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吸食可卡因一段时间后,吸毒者对可卡因越来越不敏感,需要剂量更大的可卡因才能达到兴奋及开心的效果,对此现象作出的合理推测有 ( )
①其体内多巴胺的结构发生改变
②其体内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③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不足
④其体内多巴胺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江苏卷,]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2.(2021武汉二中、襄阳五中等十一校高三联考,)小白鼠的脚趾受到电刺激会迅速收回产生逃避反应,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重复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原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量有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
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的释放实现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
C.小白鼠脚趾受到电刺激会迅速收回,此过程中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小白鼠反应减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量减少
3.(2021湖南师大附中新高考预测改编,)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后会使K+外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D.神经递质甲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联盟高三月考,)世界上有650余种毒蛇,有剧毒的蛇就达195种,其中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导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轴突上的Na+、K+通道,影响动作电位在轴突上的传导
5.(多选)(2021河北张家口高二期中改编,)图甲代表机体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其中A~D代表不同的神经元,a~d代表神经纤维上不同的位点。已知B和D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在b点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点有a、b、c
B.B和D中的遗传物质不同,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
C.乙酰胆碱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需要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D.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因可能是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影响了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
6.()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某一反射弧的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甲
乙
丙
(1)图甲反射弧中,a表示的结构是 。
(2)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图乙中[ ] 上的 结合。
(3)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将此药物放在图丙中d点与c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d处施加适宜刺激,预计c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 。
(4)在图丙d处施加一个有效的刺激,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还能发生此变化的部位是 (填图中字母),兴奋在图乙结构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5)若将图丙中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题组二 分析电表指针偏转问题
7.(2021山西临汾一中高二月考,)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电表,ab与bd的直线距离相等,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有几项 (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
⑤若将电表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⑥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
A.5项 B.4项 C.3项 D.2项
8.(多选)[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河北卷,]神经轴突具有传导兴奋的作用。现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A、B处(图1);另一轴突外表面的C、D处放置一对电极,两电极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c、d为可供选择的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图2)。实验给予刺激均为适宜强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A处
B.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B处
C.同时损伤b和c,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偏转两次
D.同时损伤a和d,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不偏转
9.(不定项)(2021山东六校联合高二月考,)下图表示用电压计测量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大小及其在相应条件下发生变化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③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神经细胞静息时,主要靠过程④
C.若在④处膜外给该细胞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图中电压计指针将偏转1次
D.图中电压计指针指示的数值是静息时的膜电位
题组三 综合题组
10.(2021河北邯郸大名一中高二月考,)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效应器是由 (填写文字)组成的。刺激b处,在图中 (填字母)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其活动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
(3)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其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 症状。
(4)下图1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入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据图解释正确的是 (填题目中的序号)。 易错
①图1反映了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
②离子y是阴离子
③图2反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
④离子x可能是钠离子
图1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2.B
3.D
5.B
1.D 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神经递质,③为突触后膜,④为受体,①和③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其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正确;②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准性,C正确;②神经递质与④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③的膜电位不一定呈现外负内正,D错误。
2.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分析甲图,神经递质由A处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B处的神经元,A错误;图中A和C属于同一个神经元,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正确;丙图中的a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其合成不一定与核糖体有关,C错误;丙图的b是a的受体,a能与b结合,但突触后膜不一定兴奋,D错误。
3.D 结合神经节的位置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突触,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在图甲中⑤为感受器,在该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兴奋传导至图乙所示部分时,兴奋不能从b传导至a,A正确;图甲中③表示的是突触,此处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C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②,电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错误。
4.答案 (1)内正外负 ③④⑤ (2)肌细胞持续兴奋 (3)反射弧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神经递质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依靠突触进行,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1)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突触包括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和⑤突触后膜。(2)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若阻止Ach的分解,其会持续性刺激突触后膜,引起肌细胞持续兴奋。(3)二氧化碳刺激呼吸加快加深涉及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通过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递到神经元之间时,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从而传导神经冲动。
5.B 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A正确;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减弱,B错误;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C正确;香烟、酒精和毒品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D正确。
6.答案 (1)A (2)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进突触小体 增多 (3)D
解析 (1)图1中,A所示物质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为神经递质;B所示物质能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中,为离子;C所示物质为突触小泡;D所示物质为通道蛋白。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回收进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回收进突触小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3)可卡因相对于机体属于一个信息分子,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吸毒者对可卡因的敏感性减弱,可能原因有其体内多巴胺的结构发生改变、其体内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其体内多巴胺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D
2.D
3.D
4.C
5.AD
7.C
8.BD
9.BC
1.D 据图分析该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酶,该酶能使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从一个神经元扩散到另一个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发挥出生理作用。一氧化氮是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但与一般递质有区别,NO不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扩散,A错误;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乙酰胆碱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2.D 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不消耗能量,A错误;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错误;小白鼠脚趾受到电刺激会迅速收回,此过程中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小白鼠在连续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重复而减弱,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量有关,则小白鼠反应减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量减少,D正确。
3.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外流,A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即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甲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
4.C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故毒液有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使神经递质失去与肌肉细胞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影响兴奋的传递,A不符合题意;毒液也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兴奋的传递,B不符合题意;若毒液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则会引起呼吸肌持续收缩,不会引起呼吸肌麻痹,C符合题意;毒液作用于轴突的Na+、K+通道,会影响动作电位在轴突上的传导,会导致呼吸肌麻痹,D不符合题意。
5.AD 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因此若在b点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点有a、b、c,A正确;B和D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B和D的遗传物质相同,但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生物小分子,但也需要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图乙中显示,正常个体释放的乙酰胆碱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肌反应正常,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在相应抗体,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肌反应受到抑制,D正确。
6.答案 (1)效应器 (2)突触小泡 B 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 (3)持续兴奋或抑制 (4)正电位→负电位 e、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不变 减小
解析 图甲中,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e表示传入神经,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f表示感受器,d表示突触。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1)图甲反射弧中,a表示效应器。(2)GABA是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并与图乙中B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3)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所以将此药物放在图丙中d点与c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d处施加适宜刺激,c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兴奋或抑制。(4)在图丙d处施加一个有效的刺激,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图中还能发生此变化的部位是e、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图乙结构中是单向传递的。(5)若将图丙中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若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钠离子浓度影响的是动作电位的变化,而对静息电位无影响,故b点的静息电位不变。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因为膜外钠离子浓度降低,所以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向膜内转运的量减少,故动作电位将减小。
7.C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①错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点,因此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刺激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a点,但能传到d点,所以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表只发生一次偏转,②错误。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说明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③正确。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④正确。若将电表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到a、b两点,a、b两点同时兴奋,因此理论上电表指针不偏转,⑤正确。A、B内有突触小泡,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⑥错误。
8.BD A端连接正极,静息电位膜外侧为正电位,正电极与A点膜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小;B端连接负极,负电极与B点膜电位(静息电位膜外侧为正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大,故B点兴奋先发生,A错误,B正确。b、c同时受损时,兴奋在C→D之间的传导会被中断,电流计指针不可能偏转两次,C错误。同时损伤a和d的情况下,如果在CD中点或a点左侧、d点右侧给予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不偏转,D正确。
9.BC 据题图分析,③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A正确;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发生在图中②过程,B错误;在④处膜外给该细胞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当电流流经两个触点时,图中电压计分别偏转一次,故图中电压计指针将偏转2次,C错误;图中电压计指针指示的数值是-70,是静息时的膜电位,D正确。
10.答案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c、d (2)抑制 (3)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 (4)①②③④
解析 (1)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刺激b处,在图中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图中d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据图可知,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其释放的递质可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避免肌肉过度兴奋。(3)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现象。(4)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图1反映了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①正确;据图2可知,A、B处膜电位均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再恢复到静息电位,则A、B处应是x钠离子内流,图2反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③④正确;据图3可知,C处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应是y阴离子内流,②正确。
易错提醒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DE段:恢复原始(最初)静息电位,Na+-K+泵活动加强,吸K+排Na+,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原始静息水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6-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生物第一部分专题练专练60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8-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b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