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测试试卷(市统考模板有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73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名校月考、期中真题试卷
(期中真题)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测试试卷(市统考模板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测试试卷(市统考模板有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2分)
录 援 屠 魂
读拼音,写词语。(15分)
líng lì chuī fú wǔ dǎ pèi hé jiě shì
à màn zà zhǐ jīng yàn chéng fàng xī hàn
bàn dǎ jiān gù shí jiàng chōng jī fēn fāng
(三)在正确的字下面打“√“。(4分)
(辩 辨)认 欧(洲 州) 精美别(至 致) 守株(侍 待)兔
(四)在正确的字音下面打“√”。(4分)
纤细(qiān xiān) 木杆(gān gǎn) 花骨朵(gū gǔ ) 释其耒(wèi lěi)
倒塌 (tā tà) 作坊(zuō zuò) 档案(dǎng dàng) 一乘(shèng chéng)轿子
(五)单项选择题(填序号)。(10分)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正是河豚欲上时(河水的上游) B.爆竹声中一岁除(逝去)
C.小溪泛尽却山行(乘船到了尽头) D.风景旧曾谙(熟悉)
2.“异”在字典里的意思有:A.有分别,不相同;B.特别,不寻常;C.惊奇;D.另外的,别的。给下列词语中的“异”选择合适的意思。
异地( ) 奇异( ) 惊异( ) 大同小异( )
3.下列词语不是同类的一项是( )
A.笔墨纸砚 B.梅兰竹菊 C. 琴棋书画 D.载歌载舞
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地( 观赏 )音乐。B.小狗的鼻子真( 灵敏 ),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C.故宫博物院里( 保存 )着许多珍贵的文物。D.乐乐为我( 精心 )挑选了一份( 精美 )的礼物。
5.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B.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下列语段修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红穿着黄衣服,篮帽子到学校参加连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表演了精致的节目,收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同学们连续表演了独唱,舞蹈和许多动听的歌舞。
A.这段话有2个错别字:“连欢会”中“连”应改为“联”; “收到了”中“收”应改为“受”。
B.第一句应改为: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红穿着黄衣服,戴着篮帽子到学校参加联欢会。
C.第二句有三处错误,应改为:会上,她首先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D.第三句标点“独唱”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B.花果山水帘洞前有一行楷书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D.“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B.《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一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指人们用新的桃树换掉旧的纸张。
B.“元日”的意思是原来的日子,在诗句中指农历春节。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愁、惆怅的心情。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诗中有情。从诗句“ , ”中我感受到了行人内心悲痛的情感;从“ , ”中我体会到了诗人山行时愉悦欢快的心情。
2.诗中有景从“ , ”中我看到了暮春时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从“迟日江山丽, ”中我欣赏到了明丽盎然的春景。
3.凌晨四点,牵牛花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 。
4.那么 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 的图画中,为春光 了许多 。小燕子带了它的 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 的天空。
5.《陶罐和铁罐》一课使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 和 ,我们要善于 .
. 。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茉萸少一人。
把诗句补充完整。(2 分)
2.农历九月初九是 节,古人在这个节日有 、 、 等习俗。(4分)
3.诗中“ ”一句高度概括了诗人思亲思乡的感情。(2分)
4.我国传统节日还有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句我还知道:“ , 。”“ , 。” (3分)
(二)(14分)
有一个鲁国人,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进城去卖。可是,走到城门口时,他犯愁了,因为他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将竹竿扛进城去。把竹竿竖起来吧,竹竿比城门高出一截,进不去;把竹竿横过来吧,竹竿又比城门宽出一截,也进不去。他横着、竖着来回比划了半天,搞得满头大汗,还是进不了城门。
这时,一个老头从城门经过,他看见那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走过去对鲁国人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一生经历的事情比你多。既然竹竿长、城门小,那你为何不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呢?那样就变成竹竿短、城门大了,不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城了吗?”
鲁国人听了非常高兴,说:“太好了!”
于是 那个鲁国人立刻向城门附近的居民借来锯子,咯吱咯吱,将竹竿锯成两段,果然轻轻松松地进了城门。
鲁国人高兴极了,大声地叫卖起来:“快来买竹竿啊,上等的竹竿,可以做旗杆,还可以晾衣服……”可是这个鲁国人在城里喊了一天,也没有一个人来买他的竹竿。于是,他决定扛着竹竿,挨家挨户地问,可结果还是一样。因为他没有想到,锯短的竹竿虽然扛进了城,但是由于其用途不大,所以成了没有人要的废品。
1.“毫不费力”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2分)
2.那个鲁国人一开始用什么办法进城?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1分)
3.文中的“老头”为鲁国人出的什么主意?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1分)
4.如果你在现场,你会给那个鲁国人出什么好主意让他轻松进城? (3分)
. 。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老头和那个卖竹竿的鲁国人各说些什么呢? (3分)
. 。
. 。
从不同的角度给故事拟定题目。(4分)
(1)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拟定题目: 。
(2)根据故事中人物做的事情拟定题目: 。
三.快乐习作。(30分)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请从中选择-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注意:1.题目自拟;2.要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3.300字以上;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答案:
一
一
伶俐 吹拂 舞蹈 配合 解释 傲慢 造纸 经验 盛放
西汉 绊倒 坚固 石匠 冲击 芬芳
(三)辨 洲 致 待
(四)xiān gān gū lěi tā zuò dàng chéng
(五)1.A 2.DBCA 3.D 4.A 5.C 6.D 7.D 8.C 9.D
(六)
1.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风花草香
3.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4.伶俐可爱 光彩夺目 平添 生趣 双剪 旷亮无比
5.长处 短处 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二
(一)1.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2,重阳 登高 赏菊 插茱萸
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 中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1.一点儿也不费力气 千辛万苦
2.把竹竿竖起来吧,竹竿比城门高出一截,进不去;把竹竿横过来吧,竹竿又比城门宽出一截,也进不去。
3.既然竹竿长、城门小,那你为何不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呢?
4.他只要将竹竿拿在手里,顺着城门的方向进城就可以了。
5.言之有理即可。
6.不知变通的鲁国人 截竿进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测试卷(市统考模板有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答案,根据所学内容填空,经典诵读 ,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测试试卷二(市统考模板有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抽测试卷(市统考模板有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