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二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二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2-2所示,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G2-2
A.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30 g溶质
B.甲、乙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G2-3中A,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C。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G2-3
A.图C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
B.图A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30 ℃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图B中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如图G2-4是常见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G2-4
A.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将140 g A物质的b点溶液变饱和,可以加入40 g A物质
C.t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B
D.若将d点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B>A
4.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都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G2-5A所示。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2-5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
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如图G2-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2-6
A.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B.t3 ℃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1 ℃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
6.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图G2-7
(1)图G2-7的图像表示 (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3)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7.如图G2-8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图G2-8
(1)t1 ℃时,10 g水中分别溶解A、B达饱和,溶解溶质较多的是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此时A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8.图G2-9甲是小明在20 ℃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乙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G2-9
(1)20 ℃时,KNO3的溶解度S= ;⑤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 ℃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1)与饱和溶液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2)的大小关系是ω1 (填“>”“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质质量>乙的溶质质量,甲的溶剂质量A,正确。
4.D
5.C [解析]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取混有少量甲的乙,故A错误;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如果都为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指明是否饱和,故B错误;t3℃降到t1℃时,甲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两者溶液质量又相等,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故C正确;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等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6.(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出现浑浊
[解析] (1)20 ℃时,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即溶解度为零,所以图像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3)40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 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酒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40 ℃时,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所以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出现浑浊。
7.(1)B (2)降温结晶 变小 (3)10%
[解析] (1)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10 g水分别溶解A、B达到饱和时,B溶质溶解的较多。(2)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中混有少量B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生石灰为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可与水反应,溶剂质量减少,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会相应减少。(3)t1℃时,A的溶解度为40 g,此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10%,故把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从t2℃降温到t1℃,此时A溶液的质量分数仍是10%。
8.(1)31.6 g 饱和 (2)< (3)b (4)降温结晶
[解析] (2)氯化钠20 ℃时溶解度为36 g,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 g,在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所以,50 ℃时,饱和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1)小于饱和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2)。(4)KNO3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可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KNO3。
9.(1)50%
(2)C
(3)160 降低温度至40 ℃以下
[解析] (1)A点时,溶液质量为100 g,可知50 g水中溶解了50 g M物质,该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2)A点时,50 g水中溶解了50 g溶质,还剩余30 g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B点时,80 g溶质恰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饱和溶液从40 ℃升高到60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所以,C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40 ℃时,50 g水中溶解80 g M物质达饱和,可知,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160 g M物质达饱和,所以,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 g;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M晶体,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当温度降低至40 ℃以下时,有晶体析出。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
40 ℃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21.8 g
49 g
酒精
17.3 g
40 g
不溶
不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 巩固练习(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巩固练习(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12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文件包含中考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知识讲解doc、中考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巩固练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