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6743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6743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旦丈夫打算使用妻子的婚前财产来还债时,妻子有权在此问题上拥有两次表示同意的权力”。这主要是因为查士丁尼认为妇女可能会被丈夫的阿谀奉承而蒙骗。这一规定说明()A.罗马法重视保护弱者权益 B.罗马法违背了公正义的原则C.罗马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D.罗马妇女获得了较高的公民权2.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的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A.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君主权力的逐渐加强C.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3.沙皇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由他们组成“特辖军团”。这一措施()A.扩大了俄国的疆域 B.强化了大贵族的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4.在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英国社会的文献中指出:“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德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如果一个武士发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这表明中世纪等级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A.财产和军事才能是进入贵族圈的唯一依据 B.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流动的途径与可能C.骑士精神在不断征战中得以丰富和弘扬 D.跻身贵族之林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最终梦想5.以雅典为首的商业城邦,依仗军事力量,掠夺国外财富,用于建设大型公共项目和补贴城市公民日常生活。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城市随着商贸活动兴旺而勃兴,随着经济活动削减而萎缩。据此可知()A.奴隶制经济是欧洲不同时代城市兴起的根源B.中世纪城市和古典城市发展的途径差异显著C.民主政治是古典城市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推动力D.欧洲古代的城市因商业贸易的需要积极对外扩张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源源而来的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地从中东各地前来与伊斯兰教的基督教敌人作战。而信基督教的农民因受到不法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也大为不满,他们接受这些土耳其人,甚至向土耳其人欢呼致贺,把他们当作将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救助者。”这说明()A.奥斯曼帝国矛盾重重 B.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C.波斯帝国分崩离析 D.罗马天主教众叛亲离7.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据此可知()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8.“1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撰法典;1546—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552年、1556年率军东侵,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全部划入版图;1558—1583年,又发动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上述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汉谟拉比 B.沙皇伊凡四世 C.诺曼底公爵威廉 D.英王爱德华一世9.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方的斯拉夫世界来说,犹如罗马对西方的日耳曼世界一般”。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A.波斯帝国的建立 B.金帐汗国的建立 C.基辅罗斯的发展 D.亚述帝国的扩张10.“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二、材料题11.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丈夫用妻子的婚前财产还债时,妻子可能会被丈夫的阿谀奉承蒙骗,“两次表示同意的权力”表明这一规定重视保护弱者权益,选A项;材料中的这一规定并没有违背公平正义原则,故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不涉及公民权的问题,故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体现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法官批复审理案件与判案,故A、C两项错误;《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这一措施只涉及领地的划分,并没有扩大俄国领土,故排除A项;“特辖领地制”削弱了大贵族势力,故排除B项;“特辖领地制”打击地方大贵族,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可得出从平民、武士到伯爵,可以跃升,故可得出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流动的途径与可能,选B项;A项“唯一”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每一个年轻人”梦想的内容,故排除D项。5.【答案】B【解析】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并非奴隶制经济,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古典时代城市的发展与海外殖民有关,而中世纪城市是随着商贸活动兴盛而勃兴的,这说明中世纪城市和古典城市发展的途径差异显著,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实行民主政治,故排除C项;材料中讲到古典城市是因扩张而掠夺国外财富,并非因商业贸易的需求对外扩张。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奥斯曼”“信基督教的农民”“向土耳其人欢呼致贺”,可得出当时拜占庭帝国内部农民不满,外部受土耳其人入侵,故选B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得出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故选B项;材料只能说明复活节时存在收取地租的现象,但不能说明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不能看出农奴是否是自由的,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修道院教士们贪得无厌,故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沙皇伊凡四世生活于16世纪,他在位时期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同时对外扩张,故选B项。汉谟拉比、诺曼底公爵威廉、英王爱德华一世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三项。9.【答案】C【解析】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选C项。波斯帝国、金帐汗国、亚述帝国均与题意不符,故A、B、D三项排除。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对俄罗斯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故B正确。11.【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归纳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回答。第(2)题,从材料二提取信息“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落后、保守的”“确保过去的一切”,从材料三提取信息“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结合所学分析。第(3)题,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导致其灭亡,据此分析谈感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品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