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综合训练题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A4可打印】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
B.t1°C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C升至t2°C,所得溶液都变为不饱和
D.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B.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不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4、花生油、盐、面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白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6、将一定量的M加入一定量水中水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M可能是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硝酸铵 D.氯化钠
7、某实验小组进行“配制117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活动时出现了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
8、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啤酒 B.汽水 C.冰红茶 D.酸奶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下列是MgSO4和KC1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
溶解度/g | MgSO4 | 33.7 | 38.9 | 44.5 | 50.6 | 54.6 | 55.8 | 52.9 | 52.2 |
KC1.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54.0 |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2)t3℃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关系甲__________乙(填“>”“<”或“无法确定”).
(3)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30-40 B.40-50 C.70-80 D.80-90
(4)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2、如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10℃时把10g氯化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的粒子是_______。
(3)约______℃时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4)70℃ 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的质量是______。
(5)80℃时1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小红用此溶液通过降温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得到60g硝酸钾晶体需要把溶液温度降至__________℃。
3、NaCl、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2)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2实验。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
(3)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4(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根据图1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填“KNO3”或“NaCl”)。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从20℃升温到60℃,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若对20℃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C.20℃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
D.60℃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5、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甲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乙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3)60℃时,分别将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KCl(填系号)。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
(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②生石灰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60℃时,将20gKC1固体放入5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小樱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溶液的实验,试剂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她从瓶中倒出20mL用于配制稀硫酸溶液。请计算:
浓硫酸溶液(H2SO4)500mL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98% |
密度 | 1. 84 g/cm3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
(1)这20mL浓硫酸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她将这20mL浓硫酸溶液与100mL水均匀混合,水的密度为1g/cm3所得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某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酱油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18%,该厂日产酱油15t。试计算该厂每月(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3、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总质量是______g。
(2)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30g黄铜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实验室中经常要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
(1)4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______g。
(2)若要将8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40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需要8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6、某工厂利用废硫酸与废锌粒反应制取硫酸锌。现取废硫酸4.9吨与足量的废锌粒反应,得到质量为1.61 吨的硫酸锌和一定量的氢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7、为了测定一种钢样品的含量,小明称取了12.8g钢样品,投入装有20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酸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称量,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8、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9、小路向容器中加入85g过氧化氢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产生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最终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求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质量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推理 | 实验结论 |
I | 加入2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
Ⅱ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部分溶解 | _____ | |
Ⅲ | 加热,搅拌 | ____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
Ⅳ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
Ⅴ |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 析出晶体 |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Ⅵ | _______,搅拌 | 全部溶解 |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______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__________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2、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如图。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 |
实验二:探究燃烧条件。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探究燃烧条件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出,水中白磷露出水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红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 |
3、Ⅰ: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49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填选项)
A 10mL量筒 B 100mL烧杯 C 100mL量筒 D 胶头滴管
(3)稀释浓硫酸时,将______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____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Ⅱ:小兵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设计并实验:小兵同学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4)收集证据:小兵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5)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6)下表是小兵开展第②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0.9mL | 8.6mL | 6.6mL | 5.0mL |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分析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
Ⅲ:(7)用惰性电极电解只含一种溶质A的水溶液可得到稀硫酸、铜和氧气,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电解生成了200g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则至少需要_______g质量分数为10%的A的水溶液。
4、某小组同学向盛有MnO2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小组同学对H2O2分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Ⅰ.探究水雾产生的原因
(进行实验)分别向三只试管中依次加入0.5gMnO2和30mL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如下。
溶液 | 5%H2O2溶液 | 10%H2O2溶液 | 30%H2O2溶液 |
温度变化 | |||
水雾 | 有少量水雾 | 有较多水雾 | 有大量水雾 |
(解释与结论)
(1)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H2O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Ⅱ.探究影响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方案)
试验编号 | H2O2溶液 | 蒸馏水 | 催化剂 | 温度/°C | |
溶质质量分数 | I'/ mL | I'/ mL | |||
① | 10% | 10 | 20 | 无催化剂 | 20 |
② | 10% | 10 | 20 | 0.5gMnO2 | 20 |
③ | 10% | 15 | x | 0.5gMnO2 | 20 |
(4)对比实验①②,目的是探究_______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
(5)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H2O2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则实验③中x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5 b 30
(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完成以上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6)能证明溶质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_______。
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试卷(A4可打印): 这是一份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试卷(A4可打印),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A4可打印):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A4可打印),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A4可打印: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A4可打印,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