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同步备课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教案、学案、分层练习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共7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检测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体液是指细胞的内分泌液和外分泌液B.人体细胞生活在各种内、外分泌液中C.人体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D.皮肤被烫起的水泡中主要含有组织液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Na+ B.消化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3.下列有关“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C.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所有成分均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4.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机体会发生组织水肿现象
B.内坏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激素、CO2、血红蛋白等
C.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D.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5.人体细胞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液体构成的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成分和含量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物质流动均要透过一定的生理屏障C.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分子的通透性提高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D.血浆蛋白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和淋巴管堵塞均会引起组织液增多6.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含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一氧化破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7.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这主要是因为生理盐水( C )A.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B.能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补充能量C.能提供与细胞内液平衡的渗透压D.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8.如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9.有关内环境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C )A.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B.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改变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C.病原微生物引起内环境的波动主要依靠神经和体液来调节D.人体内环境既为全体细胞所共享,又依靠全体细胞来共建10.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恒定不变B.只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功能健全,稳态就不会被破坏C.血浆pH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可通过锻炼增强的11.有关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现代的观点是( A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神经—体液调节C.代谢—行为调节D.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协调活动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
B.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都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D.内环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4.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B.过敏反应会导致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15. 下图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1)图中A (填“能”或“不能”)代表呼吸作用,理由是 。 (2)图中B代表 系统,D代表 系统,E代表 (填器官名称)。 (3)图中C代表 ,包括 、 和 等细胞外液。(4)1个葡萄糖分子从血浆最终进入肝细胞并氧化分解成为丙酮酸,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 、 、 等理化特性在动态变化中保持 是内环境稳态的几个主要方面。(2)内环境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是 。 (3)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 ,其高低主要受血浆中 离子和 分子含量的影响。给肝腹水病人静脉注射 ,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促进毛细血管对腹水的吸收。(4)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 机制。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都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根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的关系,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错误;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会被毛细淋巴管吸收,B错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血浆中的许多物质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不是所有成分都可以,如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浆蛋白不能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错误。4.答案:B解析:5.答案:B6.答案:D解析:7.答案:C8.答案:D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因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又分解为H2O和CO2,从而使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下降。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A解析:12.答案:C解析: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A错误;胰岛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信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中起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都可能导致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13.答案:B解析:A、尿液、血液、细胞液都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
C、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非固定不变,C错误;
D、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14.答案:D解析: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平衡,所以即使有过多的乳酸也不会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A错误;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进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D正确。15. 答案:(1)不能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而A过程表示的是呼吸运动,是肺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2)循环 泌尿 皮肤(3)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4)3解析:(1)注意呼吸作用和呼吸运动的区别,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呼吸道和肺里。(2)循环系统起运输作用,泌尿系统和皮肤都能起到排泄作用。(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C为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4)1个葡萄糖分子从血浆最终进入肝细胞并氧化分解成为丙酮酸,至少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内侧细胞膜、外侧细胞膜和肝细胞膜这3层生物膜。注意不要再加上线粒体的2层膜,因为题目只说到“氧化分解成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还没有进入线粒体。16.答案:(1)渗透压 酸碱度(或pH) 温度(三者顺序可颠倒) 相对稳定(2)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3)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无机盐(或Na+、Cl-)蛋白质 (白)蛋白(4)调节解析:(1)根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可知,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酸碱度(或pH)、温度等理化特性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几个主要方面。(2)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如运动时骨骼肌对氧气的消耗增加,为维持内环境中的氧浓度稳定,不但需要呼吸频率加快,而且心脏、血管活动也都加强。(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其高低主要受溶液中无机盐(主要是Na+、Cl-)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给肝腹水病人静脉注射白蛋白(一种血浆蛋白),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促进毛细血管对腹水的吸收。(4)依据现代的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是最主要的体液调节因素。图示正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