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题(基础训练)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746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题(基础训练)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746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题(基础训练)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746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题(基础训练)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选择性必修一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温特的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2.如图所示的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中,可能性最小的是( )
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 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 ③ 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 ⑥ 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 ⑤
4.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6.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 B.根据弯曲度可判断甲比乙长得慢
C.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 D.单侧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7.对某植物的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胚芽鞘中数据是一定时间后所测得的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3H-IAA百分比含量。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单侧光能引起IAA的极性运输 B.IAA可以从背光侧横向转移到向光侧
C.IAA横向运输的方式很可能是自由扩散 D.IAA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8.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来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儿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琼脂块中不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B.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C.该实验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现象和顶端优势现象的原理
D.该实验可以证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
9.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10.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一侧和远离物休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你认为结果应该是( )
选项 | 生长素浓度 | 细胞体积大小 | ||
靠近物体侧 | 远离物体侧 | 靠近物体侧 | 远离物体侧 | |
A | 高 | 低 | 小 | 大 |
B | 低 | 高 | 小 | 大 |
C | 高 | 低 | 大 | 小 |
D | 低 | 高 | 大 | 小 |
A.A B.B C.C D.D
11.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酶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C.温特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1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13.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 )
A.A=B B.A>B C.A<B D.不一定
14.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15.为探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是否受重力影响,某同学利用琼脂块和幼茎的切段设计了如下6组实验。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
A.选取①④两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受体琼脂块中的IAA含量
B.选取②⑥两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受体琼脂块中的IAA含量
C.选取③④两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受体琼脂块中的IAA含量
D.选取⑤⑥两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受体琼脂块中的IAA含量
16.如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
17.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18.下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速度属于因变量
B.拜尔实验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出现的实验结果完全不同
C.鲍森·詹森的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直接进行对照实验
D.温特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透过琼脂块
19.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
(A选项中间的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0.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C.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21.对果树进行空中压条时,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合成生长素 B.环割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C.环割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D.环割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不变
22.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3.如图是对棉花打顶后,测得的某侧芽部位的生长素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未打顶和打顶后第20天,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来源不同
B.未打顶时,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持续增高
D.顶端优势现象无法体现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24.下列是某位同学对生长素发现过程实验的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无论胚芽鞘离体与否,生长素的产生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
B.无论是否存在光照,生长素的产生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
C.无论胚芽鞘离体与否,感受光刺激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
D.外界刺激的方向总是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方向相反
25.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二、填空题
26.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嫰的芽、叶及_____,合成的原料是色氨酸。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的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说明: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还要大的现象)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并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A组培养液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B组培养液添加等量蒸馏水,两组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A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大于B组。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茎切段伸长上有协同作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还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蒸馏水 | 浓度a | 浓度b | 浓度c | 浓度d |
平均生根数(条) | 5 | 9 | 16 | 13 | 9 |
表中有两组浓度,即浓度a和浓度d促进插条生根效应相同,由于标签缺失,不能判断这两组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它们的大小,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
27.取一正常生长的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
(1).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表示茎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
(2).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人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28.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英国的达尔文在用金丝雀鵾草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对胚芽鞘单向照光,会引起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用单侧光照射不会发生向光性弯曲。因此,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在单侧光下产生了一种向下移动的物质,引起胚芽鞘的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而这种物质是生长素,当时的达尔文并不知道,A错误;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2.答案:B
解析: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由② 向① 移动,并且向下运输,生长素由① 向③ 移动,③ 处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强,③ 处生长比④ 快。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一般发生在尖端,所以不会发生生长素由④ 向③ 移动的现象。
3.答案:C
解析:图中①⑥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④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A正确;③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因此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B正确;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③④进行对照,④⑥具有两个变量,C错误;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D正确。
4.答案:B
解析:达尔文通过金丝雀虉草的实验,得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并没有证明化学物质的存在,A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温特的实验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错误。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温特两个实验中的胚芽鞘是否生长,取决于琼脂块上是否放置过胚芽鞘尖端。该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再通过琼脂块进入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促进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6.答案:D
解析:乙弯曲的程度大于甲,胚芽鞘乙生长速度快于甲,因此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A正确;图中显示乙弯曲的程度大于甲,因此胚芽鞘甲生长速度慢于乙,B正确;单侧光不能干扰生长素向下的极性运输,单侧光影响的是横向运输,C正确;根据题意不能断定光照是否能导致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分解,D错误。
7.答案:B
解析: 根据两图对照可知,使用的是100%的3H-IAA处理胚芽鞘的右侧,左图中在胚芽鞘的左侧使用单侧光,向光侧的3H-IAA浓度是15.8%,背光侧的3H-IAA浓度是84.2%,右图中在胚芽鞘的右侧使用单侧光,向光侧的3H-IAA浓度是31.1%,背光侧的3H-IAA浓度是68.9%,可以得出可以从背光侧转移到向光侧,B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的运输,此实验过程不能体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错误;实验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实验不能证明是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的,D错误。
8.答案:C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由题意“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可知, 远离物体一侧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于靠近物体一侧的细胞,即远离物体侧的细胞体积较大;由于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低,据此可推知,远离物体一侧的细胞生长素浓度高于靠近物体一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低浓度的生长素。
11.答案:D
解析:A、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A错误;
B、“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需要高倍镜,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只需低倍显微镜观察即可,B错误;
C、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C错误;
D、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及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B、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C、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中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基部,因而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少于乙中的生长素.又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时,位于正中央,且琼脂块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A、B均直立生长,不发生弯曲.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重力的作用,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较敏感,靠近地面一侧生长受抑制而向下弯曲生长,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浓度高的靠近地面一侧生长快而向上生长。
15.答案:A
解析:本题实验的自变量为重力,因变量为生长素的运输速率,故自变量的控制方式为改变重力的相对方向(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幼茎茎段的摆放方向和位置),应选用重力相对方向不同、其余均相同的两组,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已知条件,②③⑤组中都不能进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予考虑;①④⑥三组间的差异为重力的相对方向,可进行对比实验,通过检测受体琼脂块中的IAA含量,判断IAA的运输速率是否受重力影响,综合分析,A项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也在尖端,尖端完好,所以向右弯曲生长。
1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突出了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说明生长素具有主动运输的特点。
18.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弯曲情况属于因变量,A错误;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条件下进行的,但有光照时,胚芽鞘也可以出现弯向放置尖端一侧的对侧生长的现象,B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中自变量包括尖端的有无和琼脂块的有无,不能直接进行对照实验,C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该物质可透过琼脂块,但 未能证明这种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透过琼脂块,D错误。
19.答案:B
解析:A、A中胚芽鞘表现出的生长方向分别是向光弯曲生长、直立向上生长、向左弯曲生长,A错误;
B、B中胚芽鞘表现出的生长方向分别是向光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所以方向相同,B正确;
C、C中胚芽鞘表现出的生长方向分别是向光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C错误;
D、D中胚芽鞘表现出的生长方向分别是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A.未打顶时,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和侧芽,打顶后的第20天,侧芽部位的生长素只来源于侧芽,故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B正确;
C.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但不会使侧芽都位的生长素浓度持续增高,故C错误;
D.顶端优势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的影响,尽管此处有顶芽与侧芽的区别,但都是芽这一种器官,无法体现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故D正确。
【答案】C
24.答案:D
解析: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人的实验内容分析可知:
A.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与是否离体无关,故A正确
B.胚芽鞘尖端能否产生生长素与有无光照无关,故B正确
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与是否离体无关,故C正确
D.不同的单一刺激下,生长素横向运输方向不同,故D错误
答案选D
25.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该实验的课题是“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即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项正确;光照、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都为无关变量,在各组实验中都应适宜且相同,A、B、D项错误
26.答案:(1)发育中的种子;植物的根、茎(不同的器官)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2)不能;缺失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对照试验
(3)适度稀释一组,用其处理插条,观察记录插条平均生根数;若其大(小)于9条,则该组浓度大(小),反之则小(大)
解析:
29.答案:1.B; D;
2. 乙烯浓度;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解析:
28.答案:(1)向光性
(2)C、D
(3)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生长
解析:(1)A、B实验中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虽然有单侧光但整个植株被不透光的装置罩住,可以说明胚芽鞘尖端具有向光性.
(2)要证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尖端是否接触光照是自变量,故选C、D(或A、C、D).
(3)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A中胚芽鞘由于单侧光的刺激表现为弯曲生长,G中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右侧也引起弯曲,可以说明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5)H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应该弯向右侧.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是C、D、G,因为C、D、G说明“弯”的本质是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