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能力提升 同步作业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练习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能力提升 同步作业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1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能力提升 同步作业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2页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能力提升 同步作业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同步作业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1.蚂蚁种群中蚁后(吃富含蛋白质食物的雌性蚂蚁幼虫发育而成)负责产卵,工蚁(雌性蚂蚁幼虫因摄食蛋白质食物较少发育而成)负责照顾蚁后和幼崽、觅食等,但其很可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出生率很低,不利于种群的维持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其未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C.用性引诱剂诱杀蚂蚁雄性个体,主要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种蚂蚁的种群密度时,应在富含蛋白质的地区取样2.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3.对芬兰的田鼠的捕食者研究显示,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而狐,普通鴛等也捕食田鼠,但它们的食谱更为广泛。两类捕食者都对田鼠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鷥等捕食者为主。根据物种间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预测以下哪一说法符合田鼠种群波动规律(   )A.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B.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北部地区更为剧烈C.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保持稳定不变D.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有同等程度的剧烈波动4.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12345678动物X种群数量(只)189001950014500105009500960095009600动物Y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是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5.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 未被入侵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15211864碳储量(/公顷)植被56.549.842.1凋落物2.03.96.1土壤160.9142.3115.3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
    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 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及增长速率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7.如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据表分析该种群(    )年份1234567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5年时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两倍
    D.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8.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年龄(   )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 个体数7264554239264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
    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9.20183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制作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D.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10.如图反映了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11.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下列有关对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
    B.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K值将减小
    C.“J”型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
    D.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12..外来物种薇甘菊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表1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未被侵入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种)15012169碳储量
    (吨/公顷)植被56.250.943.5凋落物2.03.55.4土壤161.9143.2117.7A. 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C. 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D. 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13.某岛屿上的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后鼠种群暴发,并由鼠疫杆菌引发鼠疫。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B.大量捕杀鼬后,若兔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减少C.鼠和兔获得的能量越多,流向鹰的能量就越少D.该岛上的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碳元素不能传递给植物1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D. 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度可预测其K15.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个体数所占比例 幼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种群甲 60% 35% 5% 种群乙 33% 34% 33% 种群丙 20% 30% 50% A.种群甲、种群乙、种群丙的年龄组成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B.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甲的个体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大
    C.比较这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种群乙的出生率最高
    D.可以通过提高种群丙的出生率来改善种群丙的年龄组成16.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
    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
    C.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不用考虑迁入率这一因素
    D.临近过年时,某大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明显增大二、填空题17.行为调节学说认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满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他不利的地段中或者往其他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内的全部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与其他很多种群相比,桃树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           (2)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这些栖息地内大熊猫的种群基因库大小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3)根据行为调节学说:种群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分析,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是                                            三、探究题18.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实验样布氏田鼠数量(只/100m205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340.04236.92130.36植物物种数量(种/km2353429(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蚂蚁种群中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其繁殖能力很强,一定时间内的出生率并不低,且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对其种群的维持是有利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会增多,若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资源等变差,种群数量也可能下降;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蚂蚁种群中的雄性个体,使种群中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使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下降;蚂蚁活动能力弱、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蚂蚁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2.答案:C解析:3.答案:A解析:小型鼬类、狐、普通鷥等通过捕食对田鼠种群数量调节,属于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中的密度制约因子。据题意,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且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其食性单一,能有效控制田鼠种群的数量;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鷥等捕食者为主,他们捕食田鼠外,食谱比较广泛,相比北部地区,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也比较稳定,田鼠种群波动幅度较小,综上所述,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A正确。4.答案:D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相对稳定,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相对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之间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只,C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5.答案:D解析: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在减少,A错误。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种群密度无法说明下降还是上升,B错误。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D正确。6.答案:B解析: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A正确;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B错误;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所以种群的增长率及增长速率均为0C正确;
    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D正确。
    故选:B7.答案:C解析:从表中数据知,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 A错误;5年时虽然增长速率减小但种群密度还是增加,鸟的年龄组成仍然为增长型,B错误;由图中数据可知,4年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应为K/2,4年时该种鸟数量为该种鸟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C正确;鸟类的活动范围广,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D错误。8.答案:A解析:年龄组成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只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0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鱼的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由于该种鱼位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9.答案:C解析: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大量猎捕;北部白犀牛的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因为其位于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但其属于野生生物,可体现生物多样性;利用克隆技术可培育濒危野生动物,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10.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排挤掉,故A项正确;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错误;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11.答案:B解析:K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K值变化,若环境条件改善后,K值变大,若环境条件遭到破坏,K值变小;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则不利于大熊猫生存,K值变小;J型曲线不存在K值,而S型曲线存在K值;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在K值左右波动。12.答案:B解析:13.答案:A解析:A、由于鼬捕食鼠,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天敌减少,种群数量增多,从而使种內斗争增强,A正确;B、大量捕杀鼬后,若兔的数量不变,则鹰的食物链缩短,从兔、鼠获得的能量增加,导致数量增多,B错误C、鹰捕食鼠和兔,所以鼠和兔获得的能量越多,流向鹰的能量就越多,C错误D、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碳元素能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给植物,D错误.故选:A.14.答案:B解析: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呈现J型曲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A正确;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度可预测其K值,D正确.
    故选:B15.答案:C解析:由表可知,种群甲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乙各年龄段个体数基本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丙幼年个体数量较少,老年个体数量较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的种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大,B正确。种群的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仅根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C错误。可以通过提高种群丙的出生率来改善种群丙的年龄组成,D正确。16.答案:D解析:根据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 862/100 000=1.862%,A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B错误。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C错误。临近过年时,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明显增大,D正确。17.答案:(1)性别比例(2)不同地区大熊猫种群的数量不同(3)负反馈调节;生活在不利地段中的个体由于缺乏食物和环境的保护,易受天敌、疾病等的侵害,死亡率较高,出生率较低,且迁出率较高,从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解析:1)桃树雌雄同株,没有性别的分化,所以桃树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性别比例。2)由于不同地区大熊猫种群的数量不同,因此四川、陕西和甘肃这些栖息地内大熊猫的种群基因库大小不同。3)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依据题干信息“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他不利的地段中或者往其他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可知,生活在不利地段中的个体由于缺乏食物和环境的保护,易受天敌、疾病等的侵害,死亡率较高,出生率较低,且迁出率较高,从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18.答案:(1)标志重捕(2)不显著;显著(3)当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多时,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均下降;此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能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和种群数量变化。布氏田鼠由于活动能力强活、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数量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2)分析表格数据,乙地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较低,与甲地相比,生产者的生物量明显降低,植物物种数变化不大,所以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对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显著。(3)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过高时,会显著降低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左右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快的,可以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生版docx、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