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 (上海)3.2 溶液同步训练题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汇总)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和丙
B.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C.当大量甲的固体中含有少量固体丙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2℃下甲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则可析出晶体质量为30g
3、某同学自制汽水(如下图)并记录了心得,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温度/℃ | 0 | 5 | 10 | 15 | 20 |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 6.9 | 7.45 | 8.85 | 9.6 | 10.35 |
A.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
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有碳酸氢钠析出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
实验 目的 |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5、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
B.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看火焰颜色
C.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C、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8、下列“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置换反应会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后,一定仍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功能。
(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_____。
(3)下图是雪碧饮料的配料表,雪碧饮料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请从溶解度角度解释:_____。
(4)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时_____。
(5)冬天在室内使用炭烧火锅,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小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填序号),小红发现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_____。
(2)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
(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中混有不溶性杂质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
(5)把500g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g。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厨房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
(2)活性炭包能有效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因为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性。
(3)生活中铜用做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4)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燃烧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宜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首当其冲,氢能是绿色能源,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制取,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CO2的捕获与封存也是实现膜中和的重要途径,有科学家提出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液化后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进行封存,二氧化碳在深海中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大”、“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3)CO2若合理利用,也是一种重要原料。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甲醇(CH4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CH4O由______种不同元素组成,1molCH4O中约含______个碳原子。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环境监测部门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NaOH的含量,他们首先把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g,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然后取5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
(1)把2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g。
(2)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 “黄铜”即铜锌合金,古代称为“俞石”。由于外观酷似黄金,常被不法商販冒充黄金出售。某实验小组为了辨别真伪,用该合金与稀盐酸反应,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质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所取合金的质量/g | 25 | 25 | 50 |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 | 120 | 160 | 100 |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g | 144.6 | 184.6 | 149.6 |
(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合金中的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取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计算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计算第3次实验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34.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某工厂利用废硫酸与废锌粒反应制取硫酸锌。现取废硫酸4.9吨与足量的废锌粒反应,得到质量为1.61 吨的硫酸锌和一定量的氢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6、某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24g“石头纸”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7、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液温度/℃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0.8 | 20.7 |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____℃。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8、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若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 10.8g 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9、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
(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_____。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推理 | 实验结论 |
I | 加入2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
Ⅱ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部分溶解 | _____ | |
Ⅲ | 加热,搅拌 | ____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
Ⅳ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
Ⅴ |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 析出晶体 |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Ⅵ | _______,搅拌 | 全部溶解 |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______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__________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展示了他们设计的“火龙生字”创新实验。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如图1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呈现出“火”字的黑色痕迹(如图2所示)。
现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不可燃烧,但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
丙同学首先排除了二氧化氮,理由是____;乙同学认为也不可能是氢气,他的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丙同学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取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C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_______。
3、据报道:一辆满载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江南大道信诚路口燃起熊熊大火。在事故路面上,沿路洒满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策,场面令人震撼。
长岭中心中学九(1)班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报道产生浓厚兴趣,为此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入。
(查阅资料)电石[CaC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即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可燃气体[C2H2]和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小明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CaO、Ca(OH)2、Ca(HCO3)2或CaCO3中的一种。
(1)你认为小明猜想的依据是_____。
(2)小雨上网查阅后得知,白色固体不是Ca(HCO3)2,同时提出猜想中的CaO也不存在,你认为白色固体不是CaO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实验探究)小浩对白色固体讲行探究,请你帮忙完成。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浩的方案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 _____ |
我的方案 | _____ | _____ | 白色固体是Ca(OH)2 |
(综合应用)结合上述事例,请你就易燃易爆物在贮存和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
(拓展创新)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易变质,若变质后的固体中只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取变质后的固体17.4g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变质后的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只写计算式)
4、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49g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 ___ g。
(2)如图A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___ 。
(3)图B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 。
(4)图C是验证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___ ,其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 。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3.2 溶液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2 溶液课后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