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2021年八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某生物小组准备了10只鼠妇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图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但不够完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纸盒底部应该全部铺上细湿土
B. 纸盒底部应该全部铺上细干士
C. 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纸板盖住
D. 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干湿,所以应该一侧用干土,一侧用湿土,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所以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纸板盖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2. 红薯又称地瓜(如图),其香甜味美深得人们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薯的食用部分——根,属于营养器官
B. 糖分含量高的地瓜瓤,属于营养组织
C. 吃红薯时剥去的“皮”属于上皮组织
D. 红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输导组织向下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作用如下图:
详解】A.红薯的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淀粉等,故属于营养器官,A正确。
B.地瓜瓤,含有丰富的糖分等营养物质,故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地瓜是植物的根,最外面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是保护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C错误。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知植物的组织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人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如图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受精卵
B. 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细胞数目增多
C. 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D. 与人体一样,绿色植物也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B表示细胞,C表示组织,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
详解】A.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受精卵,A正确。
B.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的增多,B正确。
C.B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组织,C正确。
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人体具有系统,绿色植物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是本题解题关键。
4.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所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B. a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C. 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a区和b区
D. c区细胞能进行①过程,所以c区属于分生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中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2)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是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据此解答。
【详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故A正确。
B.a成熟区区内有了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该结构属于输导组织;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结构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这说明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故B正确。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故C错误。
D.c分生区能①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属于分生组织,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
5. 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
C. 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D. 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①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②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③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据此解答。
【详解】A.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由此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表示向①、②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②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正确。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C正确。
D. ②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成了麦芽糖,①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清水中没有消化淀粉的酶,可见该实验结果说明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及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如图是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思维导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B. ①的主要成分是水,用来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 当血小板数量过少时,会出现头晕、疲惫等贫血症状
D. 当人体有炎症时,③白细胞的数量会急剧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血浆,②氧气,③白细胞,④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A正确。
B.①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B正确。
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当红细胞数量过少时,会出现头晕、疲惫等贫血症状,C错误。
D.身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③白细胞会增多,吞噬病菌,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7. 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氧气
B. ②为二氧化碳
C. 甲处流的是静脉血
D. 乙内血液流向心脏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甲为动脉,乙为静脉。据此解答。
【详解】AB.发生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转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错误。
C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甲为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乙为静脉,乙静脉内血液流向心脏,C错误,D正确。
【点睛】正确识图和掌握组织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 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种植大棚蔬菜瓜果是进行产业帮扶的有效措施。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 )
A. 开花季节放养蜜蜂 B.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 维持棚内昼夜恒温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详解】A.在开花季节放养蜜蜂,可以帮助虫媒花完成传粉,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
B.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正确。
D.适当加大昼夜温差,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而维持棚内昼夜恒温不能增加产量,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
9. 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关步骤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 实验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能使叶片脱色
C. 实验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D. 滴碘液后“M”区域不变蓝可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B正确。
C.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字母“M"以外的区域见光,C错误。
D.“M” 以外的区域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字母“M"区域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10. 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图中9号个体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A. 1号个体
B. 2号个体
C. 3号个体
D. 4号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9号是女性(XX),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其中一个X来自6号,另一个X来自7号。7号是女性(XX),其中一个X来自3号,另一个X来自4号。6号是男性(XY),其中X来自2号,Y来自1号。所以9号的X不可能来自1号。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的途径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二、非选择题
11. 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高等植物绿色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____,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填“早晨”或“傍晚”)更适合进行体育锻炼。
(4)移栽树苗时,为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答案】 (1). A、B (2). I (3). 叶绿体 (4). 傍晚 (5). 选在阴(雨)天或傍晚进行;剪去大量枝叶;带土移栽
【解析】
【分析】图甲A表示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星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图甲B表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图甲C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详解】(1)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I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I曲线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
(3)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所以早上时氧气浓度较低,而在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释放出氧气,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植物经过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氧气,在傍晚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高,因此,由图乙可以看出傍晚更适合进行体育锻炼。
(4)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点睛】熟知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及分析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图中A、B、C、D分别是人体四种器官示意图(图中①一④表示心脏四腔,a,b表示吸气和呼气,甲、乙表示肾动脉和肾静脉。请据图回答:
(1)A器官可以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
(2)B器官四腔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C器官进行a过程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4)血液流经D器官后,与甲中血液相比,乙中血液减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5)A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经血液运输,最终绝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则该代谢废物流经图中4个器官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大写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 (1). 胆汁 (2). ①③ (3). 收缩 (4). 氧气(O2)、尿素、水、无机盐等 (5). B→C→B→D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呼吸运动是指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
(2)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3)消化腺是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图A表示肝脏,图B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图C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图D中甲表示肾动脉,乙表示肾静脉。
【详解】(1)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图:
可见图中①③流静脉血,②④流动脉血。
(3))图C中a过程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图C中a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4)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甲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乙肾静脉的血液中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尿素、水、无机盐等减少。
(5)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肝脏产生的某种代谢废物,经血液运输回右心房,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经左心房送回心脏,再由主动脉送往全身,经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代谢废物流经图中器官的顺序是:B→C→B→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13.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体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部炎症,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截止2021年3月26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3亿,死亡人数超300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_内。
(2)某男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被紧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
(3)人体最初感染该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人体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毒对抗,发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疫情蔓延,很多国家正在加快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步伐。疫苗注射到人体后,可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叫_____________。
(5)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共同生活在_____________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命运息息相关。各国之间只有密切配合,共同抗疫,才能最终战胜新冠疫情。
【答案】 (1). 活细胞 (2). 控制传染源 (3). 非特异性免疫 (4). 抗体 (5). 生物圈
【解析】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体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抗原)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某男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被紧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
(3)人体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一、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体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注射疫苗,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特点、预防以及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是解题的关键。
14. 某种小鼠的体毛有黑色和白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两只黑毛小鼠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如图一。分析回答
(1)小鼠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 。
(2)亲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子代白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____ 。
(3)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也可能为Aa。若要判断某只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用该小鼠与白毛小鼠杂交,根据后代性状表现进行判断。原理如图二。根据图二可以判断,若后代表现为____,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表现为____,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
【答案】 (1). 黑毛 (2). Aa (3). Aa (4). aa (5). 都是黑毛(或黑毛) (6). 有黑毛和白毛(或白毛,或有黑毛有白毛)
【解析】
【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当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时,控制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的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
【详解】(1)两只黑毛小鼠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如图一,后代既有黑毛也有白毛,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白毛,可判定黑毛是显性性状,白毛是隐性性状;小鼠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图解如下图:
(2)通过上题遗传图解可知,亲代黑毛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子代白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
(3)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也可能为Aa。若要判断某只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用该小鼠与白毛小鼠杂交,根据后代性状表现进行判断。原理如图二:根据图二可以判断,若后代表现为都是黑毛,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表现为有黑毛和白毛,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
【点睛】借助遗传图解进行解题是关键。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