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共4页。
课 题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 |
教学目标 | - 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
-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定义
- 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
- 能运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
- 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
- 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 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 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
教学重点 | -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
- 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
- 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 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
- 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
| 教学难点 | -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
- 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
- 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 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
教学方法 | - 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更替现象
- 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 运用地球自转和公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
| 辅助教具 |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
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 | 出示复习题: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 当攀枝花烈日当空的时候,美国纽约正是午夜时分,这是由 造成的。
- 四季的变化是由 引起的。
-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最南界线是 。
- 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成都的季节是 ,南半球城市悉尼的季节是 。
- 从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光直射点是向 移动。
| 独立完成 | 及时复习巩固,减少遗忘 | 导入 | 出示课件:黑龙江和海南的春节图片 每年的春节期间,你可以去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等地观赏冰灯,但要注意带上厚厚的衣服,那里太冷了。我们攀枝花却是阳光普照大地,一件衬衣就足够了。为什么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呢? (这种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一部分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地球公转。) | 听,思,答 | 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地 球 上 的 五 带 | 出示太阳光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示意图 启发: - 哪两条纬线之间才有太阳光的直射?
- 这两条纬线之间的地区是地球上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地区,成为地球上最炎热的地区,被划分为 带。
- 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0N,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见,被称为极夜现象,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这个地区被划分为 带。同样道理,北极圈以内的地区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这个地区被划分为 带。
- 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以及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所获得的太阳热量界于上述两个带之间,被划分为 带。在这个带内, (有,没有)太阳直射, (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 思考,讨论 | 分解问题,突破难点 | 总结: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平均半径达到6371km,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有所不同,获得太阳的热量有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于是,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 听 | 归纳总结,条理化,加深印象 | 出示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和空白图 | 观察五带的分界线,然后填图 | 培养自学能力和动作记忆能力 | 列表比较 五带 | 范围 | 纬度范围 | 有没有阳光直射 | 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 有没有极昼极夜 | 气温特点 | 热带 | | | | | | | 北温带 | | | | | | | 南温带 | | | | | | | 北寒带 | | | | | | | 南寒带 | | | | | | |
| 思考,讨论,互相检查 | 及时归纳对比,加深理解 | 要求:翻开书P12,第2题: - 一年之中,每天中午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
- 什么季节升得最高?什么季节升得最低?
- 一年之中,每天白昼的时间都一样长吗?
- 什么季节的白昼最长?什么季节最短?
| 思考,讨论 |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维持学习地理的兴趣 | 课堂总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理解了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理解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能运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的公转,掌握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理解了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了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形成,通过列表,对比理解了地球上五带的不同特点。 | 听,互相总结 | 及时巩固,减少遗忘 | 课堂练习 | 出示课件 | 思考,讨论 |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
| |
板书设计 | |
作业布置 | 优化设计 |
教后反思 | 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例子,放到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最开始时,介绍了生活中能反映地球运动的现象(当然是先让学生讲);在将太阳日和恒星日时,适当设计了日期的推算和闰年的产生;在讲线速度时,提到了“神七”和火箭的发射。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可以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 |
| | | | |
构扒初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