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试卷【各版本】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试卷【各版本】,共13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试卷【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某实验小组进行“配制117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活动时出现了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C.俯视读数 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B.t1°C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C升至t2°C,所得溶液都变为不饱和D.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3、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并进行如图2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B.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C.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溶质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花生油、盐、面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白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6、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7、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 B.溶解C.过滤 D.蒸发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将20g 丙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70g 溶液C.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制作“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用______称取氢氧化钠______g。用______量取______mL的水,读数时若俯视,会使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已知ρ水=1g/cm3)。(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g,水______g。2、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1)乙醇俗称酒精它的化学式为C2H6O。75%乙醇是用乙醇和水配制的,在20℃时,取75mL的乙醇,加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制得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其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100mL溶液中25mL是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酒精是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若用95%的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需要的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胶头滴管。(2)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现被广泛用于宾馆、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次氯酸钠见光就会分解,产物是氧气和氯化钠。写出一条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______,NaC1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有效氯含量5.5%~6.5%,这里的"氯“指的是______(“单质“、“分子“或”元素“),写出次氯酸钠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1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______个碳原子(科学记数法),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同学们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取自一处清澈的水潭。欲判别该水潭的水是否为硬水,你认为可以用______来鉴别。(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该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所得气体质量比约为2∶1C.在水中溶解少量蔗糖可以增强导电性D.该实验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都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3)根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② 要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3)用化学用语填空①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化学式________。(4)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作用。(5)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________。(6)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________(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7)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8)铁桶不能装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5、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63.985.5110NaCl35.836.036.336.637.037.3 (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________。(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_______g。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现在 70g20%的硫酸铵溶液,试计算下列问题。(1)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30g 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 硫酸铵,完全溶解,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2、在80g质量分数为15%溶液里加入20g水或20g溶质(全部溶解),计算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某石灰石中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一兴趣小组想测定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他们将一块样品敲打粉碎后,取出 6g 放入质量为 20g 的烧杯 中,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 50g。反应所需时间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3)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环境监测部门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NaOH的含量,他们首先把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g,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然后取5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1)把2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g。(2)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5、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9.8t硫酸溶液(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1.5t废铁屑完全反应(假设废铁屑内其它物质不与硫酸反应,且杂质不溶于水),试计算:(1)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2)计算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 “黄铜”即铜锌合金,古代称为“俞石”。由于外观酷似黄金,常被不法商販冒充黄金出售。某实验小组为了辨别真伪,用该合金与稀盐酸反应,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质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52550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120160100充分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g144.6184.6149.6(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合金中的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取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2)计算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3)计算第3次实验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7、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若要配置600g5%的双氧水,需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多少克?8、某浓盐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则:浓盐酸(HCI)500mL浓度(质量分数)36%密度1.2g/cm3(1)该瓶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克。(2)取100mL 该浓盐酸与500 mL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3)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6%的稀盐酸,需该浓盐酸质量为多少克?9、请回答下列问题。(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420 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亿吨?(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亿吨)(2)20℃时,向 3 个盛有 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AB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203650溶液质量(克)120136136①实验所得 3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②求溶液 C 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某课外兴趣班同学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装置制备O2,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否炭粉。(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2)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C装置,该装置中应盛 ___________ (填药品名称),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探究二)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乙装置,A装置烧瓶内储存的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资料:CH4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二氧化碳和水.Ⅰ.装置B的玻璃管中盛入足量的CuO固体;Ⅱ.将3.0g足量的NaOH浓溶液通过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Ⅲ.按A→C→B→C→…的顺序连接成装置图乙,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再打开K2,加热B装置中足量的CuO固体,充分反应(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已排尽);Ⅳ.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3)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4)两个装置C中试剂应相同,第一个装置C中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 ,通过数据分析,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 _______ 。(探究三)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丙装置,实验时通入足量的CO,对“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5)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___________ 。(6)最后该组同学还对玻璃管内剩余的固体按下图流程进行探究:①有色溶液B中的溶质有 __________ (填化学式);固体X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__ 。②将2.8g铁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2、金属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大有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1)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海水中的MgCl2Mg(OH)2 MgCl2•6H2OMgCl2Mg①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___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 ___ 能转化为 ___ 能。③写出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2)①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此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 ,此反应属于 ___ 反应(判断基本反应类型)。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 ___ 的性质(答一条即可);为验证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中无剩余镁,可向该固体中加入试剂得名称为 ___ ,反应的现象是 ___ 。②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3.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___ 。(3)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这层灰黑色是什么物质呢?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 。实验探究:小赵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 ___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请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 。。(4)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6 5.2 4.0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 。3、科学探究在老师的带领下,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充分溶解后结果如下。(1)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__g.(2)B中得到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通过B、D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溶质的种类影响物质溶解度。4、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Ⅱ(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Ⅴ(实验结论)(3)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4)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_。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__(填序号)。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Ⅶ(反思交流)(5)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6)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