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1套】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1套】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1套】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1套】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1套】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铜 B.氧化铜 C.碳酸钙 D.碳酸钠
2、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石灰做干燥剂 B.石墨做电极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干冰做制冷剂
3、除杂和鉴别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蒸发结晶 |
B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C | 检验CO2中混有HCl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D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A.A B.B C.C D.D
4、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中,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碱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C.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D.检验醋酸是否具有酸性
5、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物质 | A.酸奶 | B.鸡蛋清 | C.牙膏 | D.肥皂水 |
pH范围(常温) | 4-5 | 7-8 | 8-9 | 10-11 |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金是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B.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
C.金和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可用铁桶盛装
7、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中的H2 | 通过灼热CuO |
B |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 分别加水搅拌 |
C | 检验CO2中混有HCl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D |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铁片和银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量筒读数
C.稀释浓硫酸 D.验满氧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示,在量筒内装的物质是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
(2)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_;②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③标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如图为A、B、C、D、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①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_________种。
②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①月饼包装袋内常有一包食品脱氧剂。研究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铁粉,还有少量硅藻土,硅藻土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与实验室常见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相似。食品脱氧剂工作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铁锈。
②将生锈的铁板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可以除锈,但铁板不宜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原因是_____(书写化学方程式)
3、生活离不开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物质的字母填空。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武德合金 D 空气 E 金刚石 F 石墨
①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③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④可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⑤可用于工业制氧气的是_____;⑥可用来切割大理石的是___。
(2)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①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CO2越来越多,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属于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
③“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请你从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角度进行分类:
①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酸性溶液的pH
②蒸发结晶时未及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溶液配稀溶液时仰视读出浓溶液的体积
④粗盐提纯时将所称粗盐全部加入水中
(1)分类标准______,包含______(填序号)。
(2)我们知道某些金属单质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其实某些非金属单质也可以和碱溶液发生反应,例如Cl2+2NaOH=NaCl+NaClO+H2O。请你仿照上述原理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______。
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加热后溶液呈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1的质量。取1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BaC12溶液的pH=7)
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 | 5 | 10 | 25 | 30 |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 1.165 | 2.33 | m | 4.66 |
求:
(1)生成沉淀m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如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4、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某同学对上述实验继续展开探究,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溶液来测定10gNaOH溶液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溶液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时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___色。
(2)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种。
(3)当pH=7时恰好完全反应,求10 g 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工厂化验室常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工业废水中硫酸的含量。
(1)若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50 g,需称取NaOH的质量是________ g。
(2)取该氢氧化钠溶液40 g恰好能将100 g废水中的H2SO4中和,求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7、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计算:
(1)该赤铁矿中Fe2O3的纯度为_______。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8、50克稀盐酸和150克8%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则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9、希溪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份含氧化铜的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也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于是她决定研究其成分质量各是多少进行如图实验。她向样品中先加入100g14.7%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08g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ag该样品,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又得到滤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知条件列出求解10g样品反应生成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3)a的质量是______。
(4)向最终所得的滤液中加入88g水,则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5)用98%的浓硫酸配制实验中用到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______。
(6)若将20t上述样品完全反应,能得到含杂质的硫酸铜的质量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具有哪些性质呢?
(实验探究1)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_______。
(实验探究2)若要通过气球膨胀证明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的性质,需要选择的实验仪器为(填A或B)_______,锥形瓶中得到溶液b。
(实验探究3)小月同学取少量上述溶液b,进行如图C所示的实验;
(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
(实验探究4)将锥形瓶中得到的溶液b,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溶液c;
(表达交流)取溶液c样品,进行如图D的实验,小童同学认为如图D所示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样品c的成分;
(反思评价)经过思考,小泽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的理由是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将D中的石灰水改成(填化学式)_______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善于反思的你发现,在鉴别物质的成分时,为避免产生干扰,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
2、49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
(观察与结论)同学们观察到B烧杯中________现象,于是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由此实验可知: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或验证________来判断反应发生了。
(提岀问题)同学们对反应后B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B烧杯中溶液溶质是什么物质?(酚酞除外)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Cl 猜想2:HC1 NaCl NaOH 猜想3:HCl NaCl
(交流讨论)小月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
(实验活动)为了探究溶液中溶质成分,小亮取少许B烧杯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有色溶液,观察到_______,得出猜想3成立的结论;
(反思与总结)通过此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只需要选择与需要验证的物质是否_______,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3、李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稀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李华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李华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李华的猜想依据是___________,且它们都是黑色的。
[实验探究一]:
请你帮助李华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 | 无色液体变为蓝色,试管内最终无黑色固体剩余 | 猜想②正确 |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是否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二]:
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李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步骤一:打开止水夹,在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如图所示(图中夹持装置省略);
步骤二:关闭止水夹,依次连接A→B→C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装置省略),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②装置A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一网罩,也可用于碳还原氧化铜,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步骤二实验中,B和C装置顺序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过来,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3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做出猜想)
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___________。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1)初步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___________溶液,振荡 | 溶液变红色 | 溶液呈碱性 |
溶液不变色 |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
(分析思考)
(2)若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呈酸性
B.加入金属镁,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呈中性
C.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