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勾股定理》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 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和意图 情境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并出示自制教具(赵爽弦图),观察它们的联系,提出问题,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它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以国际数学家大会------“赵爽弦图”为背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知识的伟大,进行爱国教育,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勾股定理先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新知探究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地面 图18.1-1(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探究归纳(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图18.1-2 如图18.1-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以格点为顶点,有一个直角边分别是2、3的直角三角形。仿照上一活动,我们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 (2)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拼图证明 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多媒体动画演示验证)(1)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图 (2)多媒体课件展示拼图过程及证明过程,理解数学的严密性。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进行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合作意识。 1、经历所拼图形与多媒体展示图形的联系与区别。2、加强数学严密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代数与图形相结合 解决问题 (1)做一做 P的面积= AB= BC= AC= (2) X= 让学生有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定理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回顾小结 1、本节课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3、学了本节课后我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18.1 第1, 2,3题。 2.选择题:课本 “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索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欣赏200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出“赵爽弦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2500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首先,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拼图验证,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与鼓励。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前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归类总结能力;课上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观察能力、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实例引入,最后通过定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并在定理的应用中,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整节数学课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学生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法,体验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但本节课拼图验证的方法以前学生没接触过,稍嫌吃力。另在举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思路不够开阔。以后要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使学生思路更开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勾股定理,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3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