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通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通用(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C.4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D.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3、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4、花生油、盐、面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白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 B.矿泉水 C.泥沙水 D.油水6、向盛有等量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物质10g、25g、25g,如图甲所示是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是该固体物质和另一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X、Y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Y代表该固体物质,X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D.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8、某同学自制汽水(如下图)并记录了心得,下列记录正确的是温度/℃05101520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6.97.458.859.610.35A.①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50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有碳酸氢钠析出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1)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3)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4)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2、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1)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图甲实验。①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②由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2)图乙是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②将t2℃时90g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为__________。③t2℃时,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饱和溶液。(3)按图丙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a端液面低于b端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C.水、氧化钙 D.稀盐酸、镁3、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2℃时,将45g的甲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g。(2)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较纯的甲物质。(3)t2℃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___g。4、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010203040溶解度氯化钠/g35.735.83636.336.6碳酸钠/g6101836.550(1)如图中表示Na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10℃时将3.5 g NaCl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3)t2℃时将4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4)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5、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甲20.931.645.863.985.5110乙31.034.037.040.042.645.5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填写化学式)。(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3)60℃时,分别将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KCl(填系号)。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①冰块②生石灰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5)60℃时,将20gKC1固体放入5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反应原理为Zn+H2SO4=ZnSO4+H2↑。某同学取锌粒13g,加入2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12.6g。试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实验室里,某同学称取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固体20g,放入烧杯里,滴加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里的剩余溶液质量为115.6g(无晶体)。提示:氯化钙溶于水且不和稀盐酸反应。请回答:(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2)烧杯里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 “黄铜”即铜锌合金,古代称为“俞石”。由于外观酷似黄金,常被不法商販冒充黄金出售。某实验小组为了辨别真伪,用该合金与稀盐酸反应,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质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52550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120160100充分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g144.6184.6149.6(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合金中的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取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2)计算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3)计算第3次实验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4、请回答下列问题。(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420 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亿吨?(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亿吨)(2)20℃时,向 3 个盛有 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AB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203650溶液质量(克)120136136①实验所得 3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②求溶液 C 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5、实验室用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2)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3)所用稀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6、某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24g“石头纸”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1)“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2)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7、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34.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9、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_____。(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探究II:实验①②③现象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固体几乎不溶解探究III: 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__________ 。(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 ________ 。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__________ 。(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_ 。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 __________ 。2、据报道:一辆满载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江南大道信诚路口燃起熊熊大火。在事故路面上,沿路洒满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策,场面令人震撼。长岭中心中学九(1)班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报道产生浓厚兴趣,为此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入。(查阅资料)电石[CaC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即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可燃气体[C2H2]和一种白色固体。(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小明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CaO、Ca(OH)2、Ca(HCO3)2或CaCO3中的一种。(1)你认为小明猜想的依据是_____。(2)小雨上网查阅后得知,白色固体不是Ca(HCO3)2,同时提出猜想中的CaO也不存在,你认为白色固体不是CaO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实验探究)小浩对白色固体讲行探究,请你帮忙完成。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浩的方案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_____我的方案__________白色固体是Ca(OH)2(综合应用)结合上述事例,请你就易燃易爆物在贮存和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拓展创新)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易变质,若变质后的固体中只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取变质后的固体17.4g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变质后的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只写计算式)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气体制取)(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可观察到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4、晓进同学去李中水上森林游玩时带了一盒自热米饭。自热米饭中有一袋发热包,向发热包中加水后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右表是发热包的说明书,请根据要求填空:资料: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晓进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发现向发热包中加水依次发生下列反应:反应①______(写化学方程式)该化合反应放热;反应②______(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③,该反应也放出大量热,生成的偏铝酸钠(NaAlO2)溶液呈碱性,NaAlO2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者氧化物”)。(2)晓进用数字化实验对发热包的注意事项展开研究:①小心烫伤:晓进用温度传感器在专用饭盒内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分析500-1884秒内温度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②远离明火:远离明火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③禁止食用:晓进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同时检测敞口环境下,同一反应体系中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在880-1856秒内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由图2曲线可以证明反应后溶液碱性较强,有腐蚀性,且放出大量热,所以禁止食用。④禁止热水:如果不小心加入热水,会使得自热米饭盒发生炸裂,请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饭盒炸裂的原因______。⑤我们使用发热包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未使用的发热包该如何保存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复习试卷(通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通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通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