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word可编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word可编辑,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word可编辑(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2021 年 7 月 25 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中,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蚕丝织布 B.谷物酿酒 C.铁的冶炼 D.烧制瓷器2、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蒸气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A.量取9.5mL液体 B.检查气密性C.闻气体气味 D.点燃酒精灯4、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5、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打碎 B.大米发霉 C.甘蔗榨汁 D.分离液态空气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 B.称量药品C.点燃酒精灯 D.闻气味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烟花绽放 B.民间剪纸C.雕刻蛋壳 D.纸张粉碎8、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 B.酿米酒 C.包粽子 D.捏面人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在以下所述中(用序号填空):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3)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4)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2、请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改正实验A中的错误 ___________。(2)实验B的后果 ___________。(3)C实验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后要先 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实验仪器。(1)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_;(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3)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4)移走热的蒸发皿用到的仪器___________。4、民族英雄戚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御倭寇。他认为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他们常常采用游击战术,而对抗游击战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筑城墙防御,于是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1)修筑城墙时遇到了诸多难题。图纸有了,可是①材料用什么?②去哪里找?③如何防止洪水、潮水冲塌城墙?以上问题中属于化学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2)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5、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图中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是否正确,并把不正确的操作改正。(1)点燃酒精灯___________(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___________(3)熄灭酒精灯___________(4)用灯帽盖灭___________(5)引燃酒精灯___________(6)存放酒精灯___________6、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取用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夹取,用过的该仪器立刻用________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2)在组装仪器时,要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______温度最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扣灭,注意扣灭后要_______。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用10 mL量筒量取8 mL蒸馏水,若仰视读数,则量筒内蒸馏水的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mL。(2)加热后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是用___________。9、回答下列问题。(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 中。(2)药品的取用方法: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仪器名称),“一横二放三慢竖”的原因:______;(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______,“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因是:______。10、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上面常见的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①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_。(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 D.(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熔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探究焰心所含物质: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猜想①②的理由是_______(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①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猜想①成立②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猜想②不成立③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猜想③_(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白烟”_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液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2、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②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③_______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实验2)序号① ②③④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熄灭(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实验反思)(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定性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______。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2)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1)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反思交流)(3)丙瓶的作用是______。探究二: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又设计了用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4)先检查装置(图甲)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用V、V1表示)mL。(探究三)定量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袋内含空气),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5)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填“X”“Y”或“Z”)。(6)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4、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 (填"a"或“b”或“c") 处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l、Ca(OH)2你的猜想:____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_____猜想一正确戊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溶液_____你的猜想正确(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6、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2)将蜡烛点燃,把火柴梗放在火焰上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______(填“a”、“b”、“c”)部分最先碳化,这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7、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图A),得出结论:___________。(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③___________(填“是”或“否”)成立。(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在烛芯处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3)同学们对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①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A 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试举一例说明小刚的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8、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小亮: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查阅资料)①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③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_____的猜想是否成立,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方,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_____的猜想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的猜想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的猜想,因为_____。(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反思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9、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是有所不同的。请你你根据你所学过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1)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_______,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少量_____分别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振荡呼出气体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两张干燥的玻璃片,对着期中一块哈气(4)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6)如果想收集教室里面的空气作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到实验室探究,你会怎么做?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A4可打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可打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可编辑】,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