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食盐 D.加热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粗盐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4、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难溶于水 B.无色无味 C.常温下为气体 D.能燃烧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量取9.5mL液体
C.取用粉末固体 D.点燃酒精灯
6、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烧制烧器 C.风力发电 D.木材制凳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香水挥发 D.矿石粉碎
8、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仪器的用途: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长时间夹持试管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
(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
2、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下列序号仪器名称:D______。G______。H______。
(2)仪器B的用途是______。使用B仪器加热时注意事项______。
(3)加热少量的水至沸腾。实验中需要上图中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还需要补充仪器______,该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答两点)。
(4)某实验中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______(填序号)。
(5)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6)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小明同学用实验一所示方法加热固体,小亮同学说这套装置存在问题,应立刻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二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3、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
(1)木炭燃烧时,夹持木炭用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3)量取7.2 mL 溶液,需要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4、配制7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用2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g;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_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4mL。
6、请写出下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
(2)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1/3的试管加热___________。
(3)不垫石棉网,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___________。
(4)用外壁附水的试管盛固体加热___________。
7、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______色沉淀;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试管中冒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填物质名称)这些变化中______(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8、在横线上写明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
(3)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
9、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______,再进行称量,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_____的砝码,最后移动____。
(2)小静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当天平达到平衡时观察标尺如图所示:
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2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______。如果由于操作错误,误将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放在了右盘,其余情况相同,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
10、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Ⅰ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若俯枧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放貿,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实验设计)
设计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丁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 _____ | 猜想一正确 |
戊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溶液 | _____ | 你的猜想正确 |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
2、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
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
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如果______,那么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______;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____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
(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
(获得结论)
(4)液化气燃烧为______变化。
(反思与交流)
(5)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试举一例说明_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芳芳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
(5)芳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4、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加热蓝色硫酸铜晶体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
(猜想与假设)1.发生物理变化2.发生化学变化
(设计实验)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
(进行实验)(1)按正确操作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其操作方法是:先使试管________,用_______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将装有药品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加热,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反思评价)(1)实验结束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写2条)
(2)硫酸铜晶体受热能分解是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5、完成教材“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一:取两个空集气瓶,用______将瓶口盖好,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步骤二:用______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操作是将集气瓶______,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______,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______。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______呼出的气体。在______,然后取出集气瓶______在实验桌上。
步骤三: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现象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步骤四: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______的______,振荡。
现象 |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______,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步骤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 |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______,另一块上______ |
结论 |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的______ |
(得出结论)
氧气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水蒸气的含量 | 吸入的空气______呼出的气体 |
6、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究。
(查阅资料)
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其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
Ⅱ、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写出引起该变化的反应表达式_______。
(实验二)
(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_______。
(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和_______。
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
③从蜡烛熄灭的现象判断,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④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C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拓展延伸)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7、(实验目的)
探究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不同。
(查阅资料)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
(假设与猜想)
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加,其他成分含量不变。
(方案设计及实验记录)
1、确定检验物质的方法。
待检验的物质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入_______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氧气 | 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________ |
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 木条燃烧的更旺 | |
水蒸气 | 向干而冷的玻璃片(或烧杯)呼气 | ________ |
2、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1)收集呼出的气体。
先将集气瓶中充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倒立人水槽中,将软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并向集气瓶中缓缓吹气,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在水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在实验台上。
(2)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①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 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 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______;空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________ | 猜想正确 |
②比较氧气的含量 | 在空气中点燃的蜡烛比在呼出的气体中点燃的蜡烛燃烧时间______ | 猜想正确 | |
③比较水蒸气的含量 | 玻璃片上产生无色液滴 | 猜想______ |
8、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
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1)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
(结论与解释)
(2)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
(3)①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②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
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1)酒精灯火焰的那部分温度最高?
(猜想)猜想1:焰心温度最高;猜想2:内焰温度最高;猜想3:_______。
(实验1)甲同学取一根小木条,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木条的__(选填图中字母)处明显碳化.
(结论)酒精灯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探究活动2)酒精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常用作燃料,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2)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一会,然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1)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______。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学生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学生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