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学生专用)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学生专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液体的倾倒
C.点燃酒精灯 D.检验装置气密性
3、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西藏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人民在生活中获取能量的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下列获取能量的方式没有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用牛粪烧水 B.用木材烧水 C.用煤气烧水 D.用电磁炉烧水
5、下列事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冶炼青铜 C.稻草造纸 D.蚕丝织布
6、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高压锅炉爆炸 D.玻璃破碎
7、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导管连接
C.检查气密性 D.胶塞塞紧
8、今年的长沙中学生化学实验考查合格率达到了99.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取固体药品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从下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和名称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__
(2)配制溶液的容器___________;
(3)量取8mL液体用___________
(4)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
(5)若利用上述仪器进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添加的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___。
(6)若某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水的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下同)。若开始仰视读数为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之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倒出的液体比18mL___________。上图中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
2、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_______;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___________;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________;
(4)气球爆炸________。
3、氯气(Cl2)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易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氯气可用于氯碱工业、制药业及医院、旅游池、自来水的消毒等。请你整理出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
(3)氯气的用途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②吸取少量液体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物质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④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⑤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如果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值比所量取液体的真实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③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④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
⑤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试剂药品是___________。
5、请写出下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
(2)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1/3的试管加热___________。
(3)不垫石棉网,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___________。
(4)用外壁附水的试管盛固体加热___________。
6、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序号):①便于晾干;②防止实验误差;③防止腐蚀胶帽;④便于液体受热
(1)加热液体时试管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º角: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_;
(3)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___________;
(4)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
7、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手心: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______;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
(4)盛装块状固体药品,试管没有横放:______。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_________;
(2)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_____。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障。下列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1)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__。
(3)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______。
(4)胶头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_。
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g。托盘天平属于计量仪器,在称量前发现指针偏左,应向_____调节_____;称量一支笔的质量,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液体,在图乙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4mL。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小华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大家看到浪漫的烛光,对蜡烛燃烧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小明吹灭生日蜡烛,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二: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_____ );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
(1)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2)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3)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
(4)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与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 | 烧杯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 | 白烟不是水蒸气 猜想一不成立 |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 (_____ ) | 白烟是二氧化碳。 猜想二成立 |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 | 蜡烛重新被点燃 | 白烟是___。 猜想三成立 |
(分析与解释)
(1)石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
(2)实验最终证明白烟并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一操作无误,并且确实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
(反思与质疑)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____。
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黑色物质含有碳酸盐。
3、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图A),得出结论: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③___________(填“是”或“否”)成立。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在烛芯处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
(3)同学们对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试举一例说明小刚的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
(2)将蜡烛点燃,把火柴梗放在火焰上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______(填“a”、“b”、“c”)部分最先碳化,这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
(5)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
5、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 ______ | |
Ⅱ |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______ |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 | |
Ⅲ | ______ |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结论与反思)
(4)蜡烛燃烧为______变化。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
(5)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___。
6、科学探究是个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提出猜想]小青认为: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用_______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请你写出收集教室内空气的操作方法_______。
进行如下探究:
比较项目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二氧化碳的含量 | 将_______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 | 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_____ | 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_______ |
氧气的含量 | 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_ | 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_______ |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
7、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
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 |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 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______感觉。 ③石灰水变______。 | 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和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 |
(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 | 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______变化(填“有”或“没有”)。 |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 |
(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8、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是有所不同的。请你你根据你所学过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1)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_______,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2)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少量_____分别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振荡 | 呼出气体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取两张干燥的玻璃片,对着期中一块哈气 | (4)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 |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6)如果想收集教室里面的空气作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到实验室探究,你会怎么做?_______
9、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3:可能是___________
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实验分析)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导管口___________,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 猜想2正确 |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_____ | 猜想3正确 |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 | 猜想4正确 |
(实验拓展)
(1)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产生白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学生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