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6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NaCl,CaCl2和HCl,溶液变蓝,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物是否有剩余,OH-,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命题角度❶ 酸碱指示剂例1(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思路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气体一定能够溶于液体或者能与液体反应,而且反应后的溶液可以改变指示剂的颜色。氧气不与硫酸反应,不能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使烧瓶中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
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能形成喷泉,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2017·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2.(2014·济宁中考)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
(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盐酸与浓氨水是具有挥
发性的酸和碱,可以使喷洒过酸碱指示剂的纸蝴蝶变色。酸使石蕊溶液变红,碱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
命题角度❷ 溶液的酸碱度与pH例2(2017·潍坊中考)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显碱性B.胃液和胆汁显酸性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
【思路分析】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3.(2016·潍坊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A.葡萄汁 B.苹果汁C.牛奶 D.鸡蛋清
4.(2018·枣庄中考)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A.氯化钾 B.烧碱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5.(2016·枣庄中考)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偏高 B.偏低C.相等 D.无法确定
考点二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重难点]百变例题4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H2SO4+2NaOH===
Na2SO4+2H2O
氯化钡溶液(或BaCl2溶液)
百变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不管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都会引起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中和反应后成分探究可以从恰好完全反应、酸过量、碱过量三方面分析。
【思路分析】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倒入水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为硫酸钠,加入的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检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不能用氯化钡溶液。
变式一:pH变化曲线6.(2018·德州中考)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H2O B.H2SO4C.NaOH D.CaCO3
7.(2018·东营模拟)25 ℃时,向20.0 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变式二: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8.(2018·临沂中考)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HCl+NaOH===NaCl+H2O
变式三:中和反应中温度变化9.(2015·德州中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变式四:中和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10.(2017·临沂中考)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2HCl+Ca(OH)2
===CaCl2+2H2O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 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 。
HCl与Ca(OH)2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CaCl2和Na2CO3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 中和反应的探究❶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质(以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为例)(1)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 和碱溶液中的 结合生成 (即:H++OH-===H2O)。
NaOH+HCl===NaCl+H2O
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❸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 。向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滴入几滴 ,溶液变为 ,逐滴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至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变为 ,中和反应完成。指示剂如果选用紫色石蕊溶液,该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 ,在中性溶液中呈 ,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反应现象不易观察,故不常用紫色石蕊溶液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❹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❺中和反应的pH坐标曲线图(以NaOH与HCl的反应为例)
(1)如图1,开始时溶液呈 性,pH 7;随着 的加入,pH逐渐 ,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呈中性;随着 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 7,溶液呈 性。a点:pH<7,碱不足,溶质为 ;b点:pH=7,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 ;c点,pH>7,碱过量,溶质为 。
(2)如图2,开始时溶液呈 性,pH 7;随着 的加入,pH逐渐 ,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呈中性;随着 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 7,溶液呈 性。a点:pH>7,酸不足,溶质为 ;b点:pH=7,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 ;c点:pH<7,酸过量,溶质为 。
例 在进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某小组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小组同学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产生疑问。
【假设猜想】 针对疑问,第一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三: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第二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①第三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②为验证其余猜想,第四组同学分别取该溶液样品按下列方案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①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发现,排除不合理猜想后,只做一次实验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此实验方法是 。
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
滴入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交流讨论】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你举一个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分析】 【假设猜想】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可能过量,氢氧化钠可能过量,两者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盐酸不能同时有剩余,所以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实验探究】 ①通过验证的结论可知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一般可以用酚酞检验,所以第三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②检验盐酸
可以用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碳酸盐(或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所以方案一往溶液中加锌或CaCO3。【评价反思】 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通过验证猜想四是错误的,其他三个猜想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所以滴入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交流讨论】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用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山东诗营市中考化学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刺激性气味,有白雾出现,有挥发性,无吸水性,无挥发性,有吸水性,干燥剂,NH3,浓硫酸,3浓硫酸稀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诗营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1课时常见的酸和碱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液浓度,Na2CO3,探究稀硫酸的性质,溶液红色褪去,氯化氢,氯化钠,氯化钙,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小气球逐渐胀大,塑料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