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及反思
展开
【课题】 七上第四单元 第5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运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难点)
【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多媒体导入: 思考 为什么世界气候千差万别呢?影响因素有哪些呢?(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
| 欣赏图片 感受四地气候的差异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的欲望。 |
出示目标 预习展示 |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 |
展示预习成果, 提出问题困惑 |
明确目标, |
学案导学 问题探究
| 知识回顾: 观察五带划分图,五带划分与什么因素有关?(纬度因素)
承接: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它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 探究一 、 纬度因素 读课本P79文本完成: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2、(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的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展示图片:比较我国漠河和海南岛景观差异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并组织学生代表展示。
小结:差异的原因--纬度因素
追问探究:纬度因素对降水有没有影响?你能说说不同纬度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吗?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纬度因素不但影响气温,同样也影响降水。
承接: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但海陆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也很大,它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呢?让我们共同探究。 探究二、海陆因素 1、读课本P80文本完成: 陆地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温差(小);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少),温差(大)。 展示图,并指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准备:白炽灯(100瓦)、2支温度计、装满沙子和水的两个杯子。 (2)、实验要求:是用白炽灯照射两个杯子,五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关掉白炽灯五分钟后在测量温度。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学生观察。 (3)、实验结论: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总结:沙子增温快,散热也快;水增温慢,散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安、东京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多少? (2)、那个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大,为什么?
(3)、两城市相比,夏季凉爽的是(东京),冬季温和的是(东京),气温年较差小的是(东京),全年降水较多的是(东京)。原因是东京离海(近)(远或近),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强。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交流。 提示:预报内容包括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大小。 教师评价预报展示效果。 承接:你爬过泰山吗?你感受到山脚下和山顶的气温有什么不同吗? 山脚下和山顶的气温不同,说明地形对气候也有影响。那么,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呢? 探究三、地形因素 1、 读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计算:庐山与九江相对高度是多少?气温相差多少?因此,受地形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0C。泰山海拔1545米,山脚下45米处气温为200C,则泰山山顶的气温约为(11)0C。
海拔(米)
1500
1000 500
0
教师巡回指导,介绍计算方法,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承接:地形因素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是怎样影响降水呢? 2、 读下图可知,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降水较(多),而背风坡则降水(少)。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组织学生到黑板前交流山地对降水的影响。 补充拓展降雨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承接:读下图继续探究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读下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比较艾森港和撒米恩托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2) 一些高大的山脉对大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植被等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气候。 提示观察图中的纬度、山脉走向和盛行风向、所在半球、气候类型等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适时点拨,然后组织展示。 纬度位置:400S以南 山脉走向:南北 盛行风:西风 所在半球:南半球
小结:A地山脉西侧,盛行西风,迎风坡多雨,年温差小;B地山脉东侧,背风坡少雨,年温差大。 追问探究: (1)两城市为何7月气温最低?A、B两城市各为什么气候类型? (2)这里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到底哪个因素起的作用最大呢? 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南半球 A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 4、 完成P82思考题 承接:除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探究四、人类活动与气候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提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师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并提出要求: 单号组探究有利方面,双号组探究不利方面。 教师诱导点拨,及时拓展补充。
拓展探究:2、为什么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无氟冰箱?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教师巡视诱导。 小结:森林的作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含蓄水源、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使用有氟冰箱的危害:使用有氟冰箱,带来大气氟利昂增多;大气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伤害人体健康。
总结: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也可以使气候恶化,因此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
看一看 观察地图,交流展示: 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热量的多少不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读一读: 读课文找出答案, 然后到黑板前 抢答交流, 其他学生补充
练一练: 分组交流展示: 一组展示漠河(纬度高,气温低) 一组展示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 想一想 小组代表交流: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中纬度的内陆少雨,沿海多雨。
读一读: 阅读P80文本找出答案, 然后抢答交流,
做一做 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做实验,记录测量结果。通过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
比一比: 合作讨论,然后采用 角色扮演形式到黑板前展示,看谁预报的精彩, 甲生(西安) 乙生(东京
爬过泰山的学生,交流感受: 不同,山顶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算一算 读课本P81图,计算得出结论: 由高度相差1453.4米,气温 相差80C得出: 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0C 计算泰山顶的温度
比一比 看谁学会了,请到黑板前交流展示山地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快速记忆
看一看 观察两地气温降水的差异,积极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议一议 分组讨论 交流展示:
练一练 学生看书做P82思考
议一议 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 黑板前展示(采用抢答形式) 单号组代表展示有利,双号组代表展示不利。
议一议 讨论交流森林的环境价值和有氟冰箱的危害。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
设计知识迁移既有利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与新旧知识的衔接。
积极参与,激发兴趣
采用景观图片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展示的热情,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温故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海陆热力性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采用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更好地贯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从图上获得更多地理信息,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大气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
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纬度因素 气温 海陆因素 降水 形 主要因素 气温 成 地形因素 降水 气 候 改善局部地区气候 的 人类活动对 因 气候的影响 使当地气候恶化 素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 歌谣总结: 男生:影响气候因素多, 女生:纬海地形是主角。 男生:人类活动勿忽视, 女生:保护环境人有责。
| 培养快速记忆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
我们中学生能为保护全球气候做些什么?
|
议一议 分组讨论 展示交流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
巩固训练 反馈达标
| 1.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C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D ) 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 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4.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 C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5.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风向的差异 D.天气的差异 | 练一练 做题 学生纠正 | 巩固所学知识。
|
反思:
1、本课为突破难点,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海陆热力性质的理解,这样把抽象的地理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并在学生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本课总结设计,采用歌谣的展示形式,既能梳理知识,突出重点,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
3、从学生身边生活常识切入,通过景观图片的感悟、爬泰山的感受、实验的测量、使用有氟冰箱的危害、植树造林、建冬暖大棚等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候对生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商务星球版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活学活用,思考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商务星球版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商务星球版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