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
展开青岛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
(满分:8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以下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C 铝土矿炼铝,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木材制成桌椅,只是外形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海水中提取镁是镁的化合物变成金属镁,是化学变化。
2.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类 B.合金和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C.氯化钠和氯化铵都属于盐类 D.葡萄糖和碳酸钾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C 火碱(NaOH)是碱,纯碱(Na2CO3)是盐;合金是金属材料;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它们都属于盐类;碳酸钾属于无机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A 地沟油中含有较多有害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大量施用化肥会对土壤、水等造成污染。
4.“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大力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D.提倡纸张双面打印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直立起来,以免打破试管底部。
6.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 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制品造成的,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多步行,少开车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够通过隔绝氧气的方法将火熄灭;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在水溶液中都含有H+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的构成不同,因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盐酸与硫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不能支持燃烧的物质不只有二氧化碳,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应该用澄清石灰水;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会放出热量,而碳酸钙不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混有KOH的K2SO4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虽然稀盐酸能除去KOH,但同时会引入新杂质KCl。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Na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铝能够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把打磨过的铝片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下图是表示气体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都是30g;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要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饱和溶液降温后还是饱和溶液。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C 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H2SO4+2NaOH===Na2SO4+2H2O98 805%A 5%B所以A>B。
12.Ag5%的稀硫酸与Bg5%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则A和B的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A ①锌能置换出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铜不能置换出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锌>铁>铜;②锌不能被置换,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但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无法验证;③锌能置换出铁和铜,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但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无法验证;④铁不能置换出锌,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能置换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锌>铁>铜。
13.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已知粉末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取三等份该粉末,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固体粉末X是( )
B 根据X能跟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排除C;根据X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排除D;根据固体能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排除A;故B符合题意。
D 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过程中,丙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g-4g)∶(24g-4g)=7∶5;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g-8g)∶(32g-4g)=2∶7。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6.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A项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水,水通电分解产生氧气,定量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实现一步转化;B项中氯化钠无法一步转化成二氧化碳;C项中氧化镁无法一步转化成过氧化氢;D项中水无法一步转化为氯化钙、氯化钙无法一步转化为氧化钙。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8.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C.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D.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显中性
AC 设CO和CO2的质量都为ag,则agCO和agCO2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设Al和Mg的质量都为bg,bgAl和bg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分别为 质量不相等;在NaHCO3和Mg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aHCO3和MgCO3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都为84∶44,则等质量的这两种物质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0∶36.5,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中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反应后会有盐酸剩余,所得溶液显酸性。
20.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与H2SO4或与CuSO4反应时都是生成亚铁离子,故滤液N中一定存在Fe2+;当加入的铁的量较少时,铁只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依据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该反应发生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当加入的铁的量较多时,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再与H2SO4反应,由于铁与H2SO4反应时不会生成固体,此时滤渣N的质量就有可能小于加入铁的质量;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Fe与MgSO4不能反应,因此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亚铁离子和没有参加反应的镁离子,由于无法确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情况,故溶液中可能含有铜离子。
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将锌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C.电解水D.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D
BD 每65份质量的锌与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会增加63份质量,故图像应上升;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都能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与氯化钙才会反应产生沉淀,故起点不是0;电解水时,纵坐标应该表示气体的体积;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
22.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OH)2、Na2CO3、MgCl2、H2SO4中的一种物质。为确定四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下面实验: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OH)2 B.乙溶液中可能是H2SO4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MgCl2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D 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根据四种物质两两相互反应的现象,说明甲一定是Ba(OH)2;因为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出乙、丁两溶液一定是Na2CO3和H2SO4,但无法具体确定乙和丁中的溶质成分;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丙一定是MgCl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3.(5分)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 碳酸氢钠 。(2)鸡蛋和牛奶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3)铁制品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潮湿的空气 。(4)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 用淘米水浇花(或用洗衣水冲厕所等) 。(5)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
24.(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等合理答案) (写一点即可)。(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则装置F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浓硫酸 ,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D (填选项字母),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表述合理即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若用装置F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装置F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解析:(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组装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3)浓硫酸可以干燥氧气,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可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又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故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D进行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5)通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F中应盛放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5.(5分)有关水和溶液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净水的主要过程是沉淀、 过滤 、吸附、消毒,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 。(2)软化硬水的方法:家庭中常用 煮沸 法,实验室中常用 蒸馏 法。(3)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静置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有关反应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解度增大
解析:(1)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其中沉淀、过滤、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软化硬水的方法:家庭中常用煮沸法,实验室中常用蒸馏法;(3)由于氧化钙与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的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即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a、b项错误;反应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正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d项错误。
26.(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1869年, B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A.氟属于金属元素B.氟的原子序数是9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NaF 。
解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最先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3)金属元素除汞外都是“钅”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带“石”、“氵”、“气”等偏旁,则氟属于非金属元素;由题图可知,氟的原子序数是9,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4)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则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
27.(5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C→B→F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 偏大 (填“偏小”、“偏大”或“基本一致”)。
28.(4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O2 ;D CaCO3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C+CO2 2CO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
解析:(1)由“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确定D是CaCO3,再由“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无色气体单质”可确定A为O2(Ca、C元素的单质为固体);由“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可确定B为有毒的CO,由图中“B、C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确定C为CO2。(2)根据确定的物质,可以写出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3)依据提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9.(9分)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你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再向静置后的上述试管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CaCl2+Na2CO3===CaCO3↓+2NaCl 。
(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请你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提纯样品应采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
解析:(1)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为Na2CO3,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只需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会影响使用酚酞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首先使用足量氯化钙与碳酸钠,充分反应产生沉淀,然后向静置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检验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2)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由于硫酸的质量分数未知,故可用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通过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后通过氢氧化钠的质量与样品质量的比值计算其含量;(3)提纯氢氧化钠,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可选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将过滤后的滤液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30.(10分)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15g,加入150g 7.3%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9.72g(假设贝壳中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3)有人认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按如下方案计算:根据“150g 7.3%的盐酸溶液”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原理求得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求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以上方案是否正确?为什么?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 这是一份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综合检测卷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五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五课件鲁教版,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