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与鉴赏,所选文章除《谈读书》《不求甚解》分别是随笔、杂文,属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外,另外三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都是较为典范的文艺论文。本单元课文有的探讨读书目的、价值及应持的态度,如《谈读书》;有的阐发对阅读鉴赏方法的认识,如《不求甚解》《驱遣我们的想象》;有的侧重理论探讨,如《无言之美》旨在探讨“言不必尽意”、讲求含蓄的艺术创作通则,《山水画的意境》重在阐发“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有的则侧重实践,如《驱遣我们的想象》,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议论文的说理艺术。通过教学本单元的文章,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倡学生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的写作“修改润色”旨在训练学生从字、词、句、段四个层面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从“言”着手,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在一起。口语交际“辩论”旨在使学生了解“辩论”,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辩论技巧,提高辩论能力。
分类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阅读 | 13.短文两篇 | 2 |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论述类文章的说理艺术。 2.引导学生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述思路,学习多种论证方法。 3.教学文艺论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理解其外延与内涵,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和作者观点。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 5.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作文的方法,强化修改作文的能力。 6.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辩论能力,掌握基本的辩论技巧。 |
14.山水画的意境 | 2 | ||
15.无言之美 | 1 | ||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 1 | ||
写作 | 修改润色 | 1 | |
口语 交际 | 辩论 | 2 |
13短文两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13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吧,比如“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等。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名人对于读书的看法。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谈读书》,看看他对读书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切入,拓展学生对于名人读书心得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1.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提出了哪些观点?读的时候,把文中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勾画相关句子,让学生粗略感受文章的内容、结构。
2.请同学们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分类,说说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的。
预设 (1)句是论述读书的目的。(2)(3)句是论述读书的态度、方法。(4)(5)句是论述读书的作用。
3.依据上面的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预设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阐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研读所找的关键句,分析句子的意思,将文章按讨论的内容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4.根据上面的分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全文脉络。
提示: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
预设
【设计意图】
在梳理文章脉络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构思路的要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直观。
三、精读分析,学习论证方法
细读文章,根据问题,梳理出每一层的意思。
- 精读第一层。
精读第一层后,回答问题。
(1)读书有哪些好处?
预设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容易出现哪三种不好的偏向?
预设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3)不同的人对读书的态度有何不同?
预设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4)读书和经验之间有何关系?
预设 经验补读书之不足。
(5)根据以上问题,思考本层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画出结构图。
预设
怡情
傅彩
读 长才 正确
书 费时过多—易惰 读书
的 藻饰太盛—则矫 正反对比论证 目的
目 全凭条文断事—乃迂
的 狡黠者—鄙 用书
无知者—羡
2.精读第二层。
精读第二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要纠正的三种不当态度是什么?
预设 存心诘难作者,尽信书中所言,局限于文字的推求而不推敲细思。
(2)作者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简要概括。
预设 要根据不同的书,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有的书可以简单翻翻,读一部分,浅尝辄止;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大体浏览,不求甚解;少数的书则需要从头读至尾,全神贯注,细细咀嚼,认真消化;还有些书因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甚至不需要自己读,可请人代读,只浏览其所写笔记摘要即可。
- 精读第三层。
阅读第三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价值?
预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作者在第三层是怎样论述读书的价值的?
预设 先从正面论述读书的好处,再从反面论述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在梳理清楚全文的脉络之后,总结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说理艺术。
【设计意图】
逐层精读文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概括内容。
四、分析论证方法
快速回顾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句子说说。
预设 对比论证。如第一层,从正面论证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比喻论证。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又如论述人的才智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祛除一样。运用比喻论证,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设计意图】
在梳理清楚全文的脉络之后,总结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说理艺术。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积累好的读书方法。
2.推荐阅读:《培根随笔集》。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外积累读书方法的作业,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第2课时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在小说《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是一则经典故事,故事中的香菱痴迷于读诗,看到诗中的佳句,会废寝忘食地品读。她还拜林黛玉为师,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读王维诗的遣词造句之妙处,甚至模仿杜甫的诗歌来学习写诗。对于香菱这种读书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平时又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呢?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你理解陶渊明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一起来了解陶渊明的这种读书方法吧。
【设计意图】
从名著中的故事导入,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体会,既将本文的写作对象告诉了学生,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发共鸣,深入思考。
二、了解驳论文知识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学过的鲁迅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还记得我们当时介绍的驳论文的知识吗?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先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再确立和论证了“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我们先了解一下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驳论文,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方式:
(1)就对方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即驳论点。
(2)通过批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据。
(3)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证。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驳论文的相关知识,为把握课文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和思路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把握观点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 本文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预设 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2.“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预设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大意,不深入理解。
“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老实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并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 围绕“不求甚解”,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
预设 (1)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2)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3)要学习得好,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4)重要的书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作为驳论文的特点,分析作者的观点。
四、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和思路
1.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预设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2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作者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读书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5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有力地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6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知识面会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8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了陆象山的语录,以“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作为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梳理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是如何阐述自己主张的?
预设 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并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先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再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设计意图】
进一步分析课文,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五、比较阅读,品味探究
小组探究: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预设
相同点:都谈及读书态度和方法。
不同点:
| 主要内容 | 论述角度 | 写作方法 |
《谈读书》 | 探讨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作用 | 较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 | 立论:先提出观点,再阐释说明 |
《不求甚解》 | 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回溯分析,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其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 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 驳论: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举例子,引语录,得结论 |
【设计意图】
这两篇短文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阅读,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知识有更丰富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运用这两课所学的论证方法,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方法,写成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
写读书心得,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本次教学设计,突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注重让学生了解阅读议论性文章的一般策略。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把握语意,划分层次,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内容结构图的方式,明确语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最后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通过对比阅读,把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内容、论述角度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作者介绍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随笔》《新工具论》《新大西岛》等。他曾在《新工具论》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青年时代受进步书刊的影响,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熔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写作背景
《谈读书》一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随笔》一书,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为《燕山夜话》专栏撰写杂文。这个专栏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疑难探究
1.《谈读书》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王佐良先生的译本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成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不啻一种再创造。相比其他译本主要以现代汉语书面语或口语翻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
译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语脉贯通,一气呵成,极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力度;最后以一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总括,戛然而止,引人深思,有余音袅袅之效。
2.《不求甚解》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其一,论述问题顺着作者思路来写,不落窠臼,自然流畅。马南邨在《燕山夜话》第3集《作者的话》中曾经说过:“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写法,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随着这个思维过程,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本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写作方法。 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谈起,引出话题;接下来追根溯源,从原初的语境中找寻其本来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认识,并用实例做证明;感觉会引起误解的时候,适时做出补充解释;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告知读者应该如何读书。文章的写作循着作者的思考路径,读来仿佛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一起辩驳,一起得出结论,行文自然流畅。
其二,心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作为一位专栏作家,作者深谙报纸专栏文章的写作之道,为文有很强的读者意识。首先,论述有针对性。如话题是因大众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而起,文章写作有正本清源、引导读者学会读书的动机;第7段和第8段适时的解释说明,避免引发误解,是从读者角度来看问题。其次,语言亲切,像与朋友交谈。例如,在否定对方看法时说“其实也不尽然”,语气很委婉;对因曲解陶渊明的话而对陶渊明不满的人说“这是何苦来呢”,语气平和,语言幽默。
素养提升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下: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1)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2)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3.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类文阅读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此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有删改)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诲人不,心即到,不到乎,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余尝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谈读书ppt、谈读书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5 古人谈读书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25 古人谈读书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人谈读书,读书三有,井蛙窥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