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
2.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英勇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胜利结束了。在战士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他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最可爱、可敬,年仅19岁的战友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暗堡,壮烈牺牲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让它把我们带到那个悲壮、伟大的时刻。
二、品读课文
(一)理解题目
1.齐读课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舍身)舍身什么意思?(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2.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用横线画出来,找出重点词,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把你对董存瑞这个人物的理解、感受或更深刻的认识,用简练的词或词组写在画线旁的空白处。
3.学生自学。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1.敌人的暗堡是什么样子?
2.敌人的暗堡是在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呢,有什么好处?(坚固、隐蔽)
3.要炸掉这座暗堡,容易吗?可能会有什么困难?
4.董存瑞明知道不容易炸掉,有可能会牺牲,他依旧向连长请求这个任务。
5.体会环境描写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1)把“瞪”改成“看”,把“迸射”改成“放射”怎样?好吗?
(2)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
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1)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说话的内容。
(2)你读出了什么?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1)“跃进”什么意思?
(2)“跃出、冲、跃进”这几个词是什么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速度快、勇敢、不怕牺牲)
(3)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1)“匍匐前进”是怎样前进?
(2)通过“一会儿、忽左忽右、匍匐前进、滚”这几个词,你有什么体会?
(3)这句还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3.“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通过“猛冲”这个动词体会人物的品质。
4.通过上面的句子,你会发现董存瑞行进的方式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5.“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
读读这两句环境描写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董存瑞依旧没有退缩。环境描写更深刻地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学生汇报后出示:
董存瑞在无法放炸药包,部队发起冲锋的万分紧急关头,猛拉导火索。导火索在一点一点地燃烧。他挺立着,抬头眺望远方。
这一段如果这样写,与原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学生自读原文和这段话,进行比较,体会哪种写法好。
2.学生交流。
3.“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
(1)从对环境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桥高、斜坡滑、无法放炸药包、炸掉暗堡困难大)
(2)炸掉暗堡这么困难,董存瑞的表现又如何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的品质)
(3)看来,环境描写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4.“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1)此时冲锋号吹响意味着什么?(战友们开始冲锋)
(2)如果暗堡不及时炸毁,后果怎样?(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解放隆化的战斗不会顺利结束)
(3)最后,董存瑞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毁暗堡)他是多么——?(伟大、不怕牺牲)
(4)看来,时间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5.“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1)教师读这句话,学生做动作,提问:董存瑞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一心想着要炸掉暗堡)
(2)“托、顶、拉”这三个动作对董存瑞来说意味着什么?(牺牲) 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为什么还要“猛地”一拉呢?(说明他不怕牺牲,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4)看来,人物的动作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6.“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钢铸”是什么意思?(用钢铁铸成的)用钢铁铸成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红、坚硬)
(2)为什么把董存瑞炸掉暗堡、面对死亡的表情用钢铸来形容呢?(突出炸掉暗堡的坚定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3)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巨人?(特别高大)为什么把董存瑞比喻成巨人?他什么高大?(不怕牺牲的品质)
(5)“坚毅”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眼神在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炸掉暗堡)面对死亡,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炸掉暗堡。
(6)谁来有感情地把这句读给大家听?
(7)自己有感情的把这两句读读。
(8)看来,人物的神态也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7.“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眺望”是什么意思?(向远处看)是啊,他多么想看到远处,更远处啊!他仿佛看到了——(战斗的胜利、敌人全部被歼灭、新中国的未来)
(2)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牺牲、热爱祖国)
(3)让我们齐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
(4)看来,人物的语言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8.我们通过两段话的比较,体会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环境和时间同样也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伟大战士的伟大的时刻。下面,让我们通过画面再次去感受那悲壮的时刻。(放电影片段)
9.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0.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一自然段。
11.学习描写方法,说一段话。
(1) 从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请你学习这种描写方法说一段话,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特点。你想说谁的什么特点或品质?
(2)同桌互相说说,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
(3)全班汇报,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体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自评、互评)
(六)学习第8自然段
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掉了敌人的暗堡。“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学生接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正是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将永载史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共10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课堂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