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一) (含答案)
展开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卷(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含卷面书写5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 , 。”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_ 。”
(7)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意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1分)
寂mò的小树林,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汽息。阳光从浓密的枝叶间,筛下一丛丛暖意;小路的两旁,缤纷着五彩的百huì细花,灵动着忽闪忽闪的眼眸;黄鹂的脆鸣,洒落了一地的欢歌笑语;连野性的风,也变得通情达理,围着你转,吻你的脸。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寂mò( ) 洋溢( yì ) 百huì( ) 眼眸( )
(2)“通情达理”中“达”的意思是( )(3分)
A.通,到达 B.通过,对事理认识得透彻
C.达到,实现 D.告知,表达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分)
(4)短文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3.九年级(4)班以“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14分)
(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请你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一条标语,挂在学校门口。(10字左右)(3分)
(2)围绕此次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进行修改。(6分)
“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
同学们:
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A】努力践行“低碳生活”,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二、不将零食带入教室,远离一次性塑料袋、饭盒和筷子,减少白色污染。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禁止不在墙壁、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校园吧。
校学生会
5月6日
①【A】句成分残缺,可在“ ”后面加上“ ”。(2分)
②【B】句语义重复,可删去“_ ”。(2分)
③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一条要求: 。(2分)
(3)班级建议同学们积极做一名义务环保宣传员,李明很不情愿,说这件事与自己无关。请你写几句话劝劝他吧。(5分)
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①严监生听着他说,桌子底下一个猫就趴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那猫吓得跑到里房内去,跑上床头。只听得一声大响,床头上掉下一个东西来,把地板上的酒坛子都打碎了。拿烛去看,原来那瘟猫把床顶上的板跳塌了一块,上面掉下一个大篾篓子来。近前看时,只见一地黑枣子拌在酒里,篾篓横睡着。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着,打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严监生叹道:“我说他的银子那里就肯用完了?像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而今他往那里去了!”一回哭着,叫人扫了地。把那个干枣子装了一盘,同赵氏放在灵前桌上,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因此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
②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 ),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赵氏劝他道:“你心里不自在,这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那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不想春气①渐深,肝木克了脾土②,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及到天气和暖,又勉强进些饮食,挣起来家前屋后走走。挨过长夏,立秋以后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③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二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的安慰的话,作别去了。
④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③,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 )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注】 ①春气:春季的疠(lì)疫之气。②肝木克了脾土: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脾属土,五行相克中的木能克土,严监生肝气郁结,春季又属木,故肝木克脾土,以致身体出现虚症。③一声不到一声的:即一声还没结束,另一声又开始了。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伸着 撑着 指着 B.指着 伸着 撑着
C.撑着 伸着 指着 D.撑着 指着 伸着
5.第③段画线句中严监生“长叹了一口气”,他叹的是什么?(4分)
6.文章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请找出文中设置的悬念,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7.文中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8.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5分)
(二)(17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日常饮食方式,经历了从分餐到会食的漫长过程,且分餐的历史时间远超会食的历史时间。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食物是共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历史典籍中,有关分餐制的记载俯拾即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的“鸿门宴”,表明当时实行的就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便是一人一案。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最为典型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具,这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受少数民族影响更甚。到了武周中后期,国家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此时分餐与会食并存,会食成为主流。不过,在这段时期,用餐方式仍有过渡期多元化特征。
到宋代时,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到明清时期,会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04月30日)
材料二:
餐桌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合餐制”(会食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因“同餐桌、同碗盘、同筷勺”的餐饮习惯,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在共同就餐时,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例如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病菌,都有可能通过共同就餐传播。而分餐是将一份或几份菜肴分配到餐者自己的餐具中独自享用,避免筷子、勺子等餐具的交互接触的行为。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上曾兴起分餐热,但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此次疫情,是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一次契机,在餐饮行业,一场“餐桌革命”正在兴起。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出台举措,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5月03日)
材料三:
在具体操作上,分餐制推广遇到难题。对餐饮企业来讲,一方面,部分特色菜品不宜分装,包含雕花、特殊摆盘等技艺的菜品需确保上菜时菜品的完整性,某些中餐菜品难以推行标准化制作;另一方面,分餐制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同时造成水资源、洗涤用品的消耗量上升。
在家庭聚餐层面,首先国人吃饭喜欢热闹,有人会觉得分餐使气氛尴尬,不利于体现重亲情的文化传统。再者,因为习惯成自然,忘取公筷夹食很常见。此外,我国还有部分地区和人口处于温饱水平,分餐存在实际困难。
分餐知识教育不足,也是造成分餐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分餐并不在学生的卫生教育课本中,不在成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不像“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样被广泛宣传,这表明我们的全民健康教育还需要长期努力。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广很难像更换厨房设施那么简单,合餐制与分餐制看似生活技术的不同,实际背后隐含的是文化理念的改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说。
(节选自《中国妇女报》2020年05月03日)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食制出现在史前氏族文化阶段,但成为一种饮食传统已到了商周时期。
B.高足坐具的出现促进了会食制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会食制已经完全成熟流行了。
C.2003年“非典”疫情时,分餐热兴起,因为与传统不符,非典结束后便没人提及了。
D.全国多地都在出台举措,推广餐桌文明,以在餐饮行业中掀起一场餐桌革命。
10.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11.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推广分餐制难度大的原因。(3分)
1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分餐制成为常态是否可行?请说说理由。(5分)
(三)(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①。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②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自是寿学日进。
(节选自《明史·滑寿传》,有删改)
【注】 ①错简: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谓“错简”。②荣卫藏府:中医学名词。中医称血气为“荣卫”。“藏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沃灌: (2)右备容臭 臭:
(3)寿从之学 从: (4)既卒业 既: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
1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主人公的 ,但方式有所不同,【甲】文主要是通过作者自述来表现,【乙】文则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4分)
16.【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主人公从师尊师的方式,试分析其“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卷(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含卷面书写5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羹饭一时熟,__不知饴阿谁__。(《十五从军征》)
(2)此中有真意,__欲辨已忘言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莫笑农家腊酒浑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__一曲新词酒一杯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__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__。”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__。”
(7)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三军可夺帅也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意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1分)
寂mò的小树林,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汽息。阳光从浓密的枝叶间,筛下一丛丛暖意;小路的两旁,缤纷着五彩的百huì细花,灵动着忽闪忽闪的眼眸;黄鹂的脆鸣,洒落了一地的欢歌笑语;连野性的风,也变得通情达理,围着你转,吻你的脸。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寂mò( 寞 ) 洋溢( yì ) 百huì( 卉 ) 眼眸( móu )
(2)“通情达理”中“达”的意思是( B )(3分)
A.通,到达 B.通过,对事理认识得透彻
C.达到,实现 D.告知,表达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汽息__”,正确写法是“__气息__”。 (2分)
(4)短文运用了__拟人__的修辞手法。(2分)
3.九年级(4)班以“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14分)
(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请你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一条标语,挂在学校门口。(10字左右)(3分)
示例:创建美丽校园,打造舒适环境。
(2)围绕此次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进行修改。(6分)
“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
同学们:
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A】努力践行“低碳生活”,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二、不将零食带入教室,远离一次性塑料袋、饭盒和筷子,减少白色污染。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禁止不在墙壁、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校园吧。
校学生会
5月6日
①【A】句成分残缺,可在“__低碳生活__”后面加上“__的理念__”。(2分)
②【B】句语义重复,可删去“__禁止(或不)__”。(2分)
③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一条要求:__示例:提倡“弯腰精神”,发现地面上的纸片、包装袋等,拾起来扔进垃圾箱里__。(2分)
(3)班级建议同学们积极做一名义务环保宣传员,李明很不情愿,说这件事与自己无关。请你写几句话劝劝他吧。(5分)
示例:李明,你好。环保是事关每个人生活和健康的大事,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绿色的家园里,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地为创建美丽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吧!
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①严监生听着他说,桌子底下一个猫就趴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那猫吓得跑到里房内去,跑上床头。只听得一声大响,床头上掉下一个东西来,把地板上的酒坛子都打碎了。拿烛去看,原来那瘟猫把床顶上的板跳塌了一块,上面掉下一个大篾篓子来。近前看时,只见一地黑枣子拌在酒里,篾篓横睡着。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着,打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严监生叹道:“我说他的银子那里就肯用完了?像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而今他往那里去了!”一回哭着,叫人扫了地。把那个干枣子装了一盘,同赵氏放在灵前桌上,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因此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
②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 ),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赵氏劝他道:“你心里不自在,这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那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不想春气①渐深,肝木克了脾土②,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及到天气和暖,又勉强进些饮食,挣起来家前屋后走走。挨过长夏,立秋以后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③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二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的安慰的话,作别去了。
④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③,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 )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注】 ①春气:春季的疠(lì)疫之气。②肝木克了脾土: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脾属土,五行相克中的木能克土,严监生肝气郁结,春季又属木,故肝木克脾土,以致身体出现虚症。③一声不到一声的:即一声还没结束,另一声又开始了。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伸着 撑着 指着 B.指着 伸着 撑着
C.撑着 伸着 指着 D.撑着 指着 伸着
5.第③段画线句中严监生“长叹了一口气”,他叹的是什么?(4分)
①萧萧落叶吹打着窗子,如同提醒严监生身体虚弱,病重难愈,所以他无奈叹气。②生病后难以放下家中事务,叹无人可以托付。
6.文章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请找出文中设置的悬念,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在严监生举起两个手指的时候,他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理解错了,最后只有赵氏明白了严监生的意思。层层悬念的设置,让整个故事一波三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将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7.文中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①万事都放不下,费尽心力;②为人处世吝啬,病重不愿吃补药,临终还在意浪费灯油;③十分疼惜儿子,临终前将其托付给两位舅爷。
8.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5分)
示例一:吝啬鬼严监生;通过万事费尽心力、病重不愿吃补药、临终还在意浪费灯油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严监生为人非常吝啬。 示例二:两茎灯草;文章最后以“两茎灯草”收尾;通过“两茎灯草”塑造了严监生的典型形象。
(二)(17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日常饮食方式,经历了从分餐到会食的漫长过程,且分餐的历史时间远超会食的历史时间。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食物是共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历史典籍中,有关分餐制的记载俯拾即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的“鸿门宴”,表明当时实行的就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便是一人一案。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最为典型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具,这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受少数民族影响更甚。到了武周中后期,国家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此时分餐与会食并存,会食成为主流。不过,在这段时期,用餐方式仍有过渡期多元化特征。
到宋代时,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到明清时期,会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04月30日)
材料二:
餐桌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合餐制”(会食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因“同餐桌、同碗盘、同筷勺”的餐饮习惯,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在共同就餐时,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例如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病菌,都有可能通过共同就餐传播。而分餐是将一份或几份菜肴分配到餐者自己的餐具中独自享用,避免筷子、勺子等餐具的交互接触的行为。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上曾兴起分餐热,但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此次疫情,是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一次契机,在餐饮行业,一场“餐桌革命”正在兴起。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出台举措,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5月03日)
材料三:
在具体操作上,分餐制推广遇到难题。对餐饮企业来讲,一方面,部分特色菜品不宜分装,包含雕花、特殊摆盘等技艺的菜品需确保上菜时菜品的完整性,某些中餐菜品难以推行标准化制作;另一方面,分餐制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同时造成水资源、洗涤用品的消耗量上升。
在家庭聚餐层面,首先国人吃饭喜欢热闹,有人会觉得分餐使气氛尴尬,不利于体现重亲情的文化传统。再者,因为习惯成自然,忘取公筷夹食很常见。此外,我国还有部分地区和人口处于温饱水平,分餐存在实际困难。
分餐知识教育不足,也是造成分餐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分餐并不在学生的卫生教育课本中,不在成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不像“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样被广泛宣传,这表明我们的全民健康教育还需要长期努力。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广很难像更换厨房设施那么简单,合餐制与分餐制看似生活技术的不同,实际背后隐含的是文化理念的改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说。
(节选自《中国妇女报》2020年05月03日)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分食制出现在史前氏族文化阶段,但成为一种饮食传统已到了商周时期。
B.高足坐具的出现促进了会食制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会食制已经完全成熟流行了。
C.2003年“非典”疫情时,分餐热兴起,因为与传统不符,非典结束后便没人提及了。
D.全国多地都在出台举措,推广餐桌文明,以在餐饮行业中掀起一场餐桌革命。
10.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举例子,下定义。通过列举在共同就餐时可能会传播的病菌,以及对分餐的具体定义的说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分餐制成为防范就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11.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推广分餐制难度大的原因。(3分)
①从餐饮企业来看,特色菜品难以推行标准化制作,同时分餐也会造成成本上升和资源浪费;②从家庭角度来看,长期养成的习惯难改,部分家庭不具备实行分餐的条件;③从社会层面来看,分餐知识教育不足,宣传不够广泛,文化理念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
1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分餐制成为常态是否可行?请说说理由。(5分)
示例一:可行。我们的文化里最早出现的是分餐制,直到明清合餐制才成为一种风尚。如今,分餐已被提上日程,并进行推广,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因此分餐制成为常态可行。 示例二:不可行。合餐制习惯成自然难以快速改变,部分地区比较贫困,还处于温饱水平,这些都对分餐制的推行有影响。因此分餐制成为常态不可行。
(三)(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①。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②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自是寿学日进。
(节选自《明史·滑寿传》,有删改)
【注】 ①错简: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谓“错简”。②荣卫藏府:中医学名词。中医称血气为“荣卫”。“藏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沃灌:__浇洗__
(2)右备容臭 臭:__气味,这里指香气__
(3)寿从之学 从:__跟随__
(4)既卒业 既:__已经__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__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__
(2)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
__滑寿,年幼时机智好学,能作诗。__
1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主人公的__勤学好问__,但方式有所不同,【甲】文主要是通过作者自述来表现,【乙】文则主要通过__语言__描写来表现。(4分)
16.【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主人公从师尊师的方式,试分析其“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甲文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辩解;乙文滑寿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平等交流沟通。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冲刺卷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冲刺卷一,共4页。
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冲刺卷二: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冲刺卷二,共4页。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四):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四),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