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2认识人民币-教案0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840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2认识人民币-教案0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840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版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寻找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回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8例7。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难点: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玲玲该怎么选呢?理解题意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出示:师: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由于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计算也是2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二、探究问题,寻找策略(一)教学“尝试-调整”策略1.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师: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师:那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师: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师:还可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师: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学生得出: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2.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尝试-调整”。板书:“尝试-调整”【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解决问题的本身不是目的,教学活动应重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调整的方向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二)教学“有序罗列”策略1.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得出:还可以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2.有序搭配出示情境图:(1)师: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指名学生回答。(2)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分组活动:怎样把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3)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板书: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4)小结搭配方法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3.解决问题再分别算一算: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5+6=11(元)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5+8=13(元)(√)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5+7=12(元)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6+8=14(元)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6+7=13(元)(√)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8+7=15(元)学生得出: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4.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有序罗列”。板书:“有序罗列”【设计意图:由于计算被限制在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显得很简单,但须明确计算不是重点,重在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学会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策略。】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要求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由于这道题的计算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偏重于训练学生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思考。【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策略,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再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重在展示思维过程,运用策略解决问题。】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同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付了多少钱”和“找回多少钱”的关系,板书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有序思考。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篮球的钱共60元4元56元3元57元2元58元1元59元(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体验有序思考的优势,提升思维能力。】4.拓展练习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张20元钱购物券,叫他到超市买3样零食,正好把这张购物券用完。玲玲走进超市,超市真大呀,零食多极了,该怎么选呢?(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得出:运用“尝试-调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可以先随便选3件,然后算一算价格,再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换成便宜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贵一些的,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四、回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优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全课小结,应用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