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任务设定 |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 1.分析实例,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地理实践力) 2.比较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 3.举例说明、归纳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 1.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3.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
、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因素 | 影响 |
自然资源状况 | 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扩大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均消费水平 |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
[教材思考]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提示:由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承载力最小的资源成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提示: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和开发新的资源,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等。
3.三种观点
(1)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国土面积大小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
(2)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
(3)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 具体措施 |
世界 | 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 |
各国、各地区 |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微思考]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①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
材料一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介绍,2020年,由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全国示范种植海水稻面积扩展到1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亿万荒滩变良田,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愿,因为它可以解决亿万人的吃饭问题。
材料二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问题1 (综合思维)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了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提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问题2 (综合思维)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一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海水稻的选育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结合木桶理论,判断影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桶板是什么?
提示:土地资源。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 相关性 | 影响 |
资源 | 正相关 |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
科技发展水平 | 正相关 |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正相关 |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生活消费水平 | 负相关 |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
经济发达程度 | 正相关 |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人口受教育水平 | 正相关 |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1.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1)B (2)B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 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一年来,我国各地精准扶贫,通过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贫力度,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问题1 (区域认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贫困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问题2 (综合思维)在扶贫攻坚中,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问题3 (综合思维)在扶贫攻坚中,对贫困人口扶志扶智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等。
1.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
| 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
概念 | ||
强调点 |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
大小关系 |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 |
共同点 |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
2.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据此回答(1)~(2)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2)为提高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开发新能源
C.放开计划生育,人口越多越好
D.变耕地为工业用地
(1)A (2)B [第(1)题,“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为提高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A项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会造成对资源的利用过度,从而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C项放开计划生育不可取;D项会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资源减少会减小土地承载力。]
人地协调观——“木桶效应”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木桶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的数量为依据,测得其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海南—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1)B (2)C (3)D [第(1)题,木桶容量在桶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第(2)题,依据“木桶效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资源,题中数据说明淡水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第(3)题,福建山地多、平原少,故耕地资源是制约该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本题组通过“木桶效应”考查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体现了地理学科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课 堂 小 结 | 课 堂 速 记 |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区域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3.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途径。 |
题组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表示意1990年和2012年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数量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2题。
省级行政区域 | 年份 | 人口数量/万人 | 面积/万km2 |
山东省 | 1990 | 8 439 | 15 |
2012 | 9 685 | ||
青海省 | 1990 | 446 | 72 |
2012 | 573 |
1.下列关于1990~2012年两省级行政区域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青海省的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1.B 2.C [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数量增加了1 246万,增长速度约为14.8%;青海省人口数量增加了127万,增长速度约为28.5%,A、C两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大于青海省,D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由约562.6人/km2增加到约647.5人/km2,增长了约15%;青海省人口密度由约6.19人/km2增加到约7.96人/km2,增长了约29%,B项正确。第2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原因。]
读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国家中当前情况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4.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消费水平等,其中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选项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矿产资源对其影响较大。第4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要反映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影响力均较小,因而可能对应的时期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该时期是我国工农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因此土地和矿产资源对其影响较大;远古和唐、宋时期主要是农业社会,土地对其影响较大,但是矿产资源对其影响较小;2020年以后为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影响最大。]
题组2 人口合理容量
广州曾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B 6.B [第5题,该指标可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由此可判断该指标为广州人口合理容量,这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的特征。第6题,任意扩大资源索取量,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会加大当地人口规模,从而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6节首问题
提示:关于地球最多可以承载多少人口的问题,由于观点不同,假定条件不同,其数值存在较大差异。
教材P19~20活动
提示:1.20世纪70年代中国提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的“生育限制”从允许生二孩调整为基本只准生一孩,进入中国历史上生育限制最严格时期。1984年开始,中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即仅在城镇地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二胎的条件,同时对人口在1 0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甚至生育三胎。2000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进入放松通道,大部分省份开始实行“双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始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让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实际做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的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2,知识拓展3,知识拓展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