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湖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生物试题(一)word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生物试题(一)word,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某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脂肪、维生素D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
C.淀粉的功能与组成其分子的单糖种类有关
D.脱氧核糖和脂肪都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2.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与内质网相连的核膜上附着的核糖体,可参与蛋白质合成
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特定位置的融合,由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
D.真核细胞中相互联系的生物膜上都分布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3.胃内的酸性环境与胃壁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胃壁细胞对离子的运输过程如图所示。细胞顶部ATP与H+-K+泵结合后,促进了K+的吸收和H+的分泌;细胞底部通过反向转运体可将Cl-从高浓度的膜外运输至细胞内,作为交换,HCO3-则被运入血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HCO3-运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协助扩散
B.H+-K+泵可作为载体蛋白,也具有催化作用
C.Cl-通道、K+通道、H+-K+泵、反向转运体都是膜转运蛋白
D.K+经H+-K+泵和K+通道进出胃壁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
4.高等动物的肌肉及其他易兴奋组织(如大脑和其他神经组织)中,有一种起着特殊作用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通过肌酸激酶的催化,可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DP上,生成ATP.由于细胞中磷酸肌酸的含量是ATP的3~4倍,故其功能是在肌肉细胞中维持高水平的ATP.当细胞内的ATP浓度很高时,ATP末端的磷酸基团通过肌酸激酶催化,被转移到肌酸上,以磷酸肌的形式储存起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ATP是所有生物均能合成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磷酸肌酸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并产生 ADP
C.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磷酸肌酸,少部分以热能散失
D.推测当肌肉短时间剧烈运动时,磷酸肌酸可维持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5.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
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
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增多
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6.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
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
7.肿瘤转移是威胁癌症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医学界一直以来致力攻克的难题之一。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随血液转移的特点,像块吸铁石一样吸引着肿瘤细胞的转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肿瘤细胞核内发生基因突变,使代谢不受基因的调控
B.肿瘤细胞能发生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减少有关
C.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其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加快
D.有炎症的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转移率一定高于正常人体
8.已知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上DNA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培养在不含标记物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被标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精原细胞先后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
B.由于星射线的牵引,甲中两条染色体分开,只发生于减数分裂中
C.星射线的牵引导致乙中着丝点断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D.丙细胞中具有标记的染色体可能为1、2或1、4,其子细胞应为精细胞
9.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根据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豌豆自然条件下都是纯合子的假说
B.若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属于实验验证的内容
C.若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或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不等,则F2不出现3:1的分离比
D.若选择多对显性个体随机传粉,子代性状不出现3:1的分离比是因显性个体不都为杂合子
10.某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其白花和红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锯齿叶和圆缘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合的白花圆缘叶雌性与纯合红花锯齿叶雄性杂交,F1都为红花锯齿叶,F1相互杂交,F2中红花:白花=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红花、圆缘叶为显性性状,F2中锯齿叶:圆缘叶=3:1
B.由F2的表现型可判断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A/a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F2中的白花只出现在雄性个体
D.若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F2的雄性全为红花
11.M13噬菌体和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两者同时侵染同一大肠杆菌细胞时,在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可出现新基因组成的噬菌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M13噬菌体、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种类相同
B.M13噬菌体的DNA单链上腺嘌呤与胞嘧啶的比值与T4噬菌体相同
C.两种噬菌体增殖时,均需要消耗大肠杆菌中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等物质
D.新类型噬菌体可能来源于M13噬菌体与T4噬菌体DNA片段的整合
12.某实验小组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如下为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取材→破碎细胞→获得滤液→去除杂质→进一步提纯→DNA鉴定
A.取材时可选用猪血、洋葱、香蕉、菜花等富含DNA的材料进行实验
B.破碎细胞时可以加入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C.提纯时在滤液中加入2ml/L的NaCl溶液后会出现白色丝状物DNA
D.DNA鉴定时可通过是否加入二苯胺试剂设置对照实验来观察实验现象
13.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CNV)是人类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覆盖的染色体范围广,可引起人群中巨大的遗传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正常人类的基因成对存在,即2份拷贝,若出现1或0拷贝即为缺失,大于2份拷贝即为重复,在拷贝过程中还会出现倒位、易位等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CNV的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一定出现变化
B.发生CNV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会出现联会现象
C.不改变基因数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
D.若某DNA分子复制时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碱基对,则属于CNV中的重复
14.野生型家蝇对某种杀虫剂敏感,长期使用该杀虫剂可造成家蝇抗药性增强。下表是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对该杀虫剂抗性的调查结果: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杀虫剂抗性家蝇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抗性纯合子与野生型家蝇杂交的子代可能全部有抗性
C.乙地使用该杀虫剂的频率最高,丙地使用的频率最低
D.杀虫剂改变了家蝇种群的进化方向,导致产生家蝇新物种
15.如图为人体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处组织液葡萄糖的含量和渗透压均高于②处
B.①处生成的组织液量与②处回流的组织液量保持相同
C.动脉端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增多
D.③是免疫细胞生活的主要内环境,③经循环后汇入血浆
16.HIV感染人体后,选择性地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环化产生DNA分子的过程需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HIV可感染T细胞是因CD4受体基因会在T细胞中表达
C.HIV传播快,感染危害大,可通过同饮、吸毒、哺乳等方式传播
D.艾滋病不能治愈是因人体免疫系统无法产生针对HIV的有效抗体
17.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可记录到一次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如图甲所示;用Na+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TX处理后,刺激神经纤维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而使用K+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EA,则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没有检测到电流,说明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
B.TTX处理后检测不到内向电流,说明Na+通道的空间结构变性失活
C.TEA处理后,给予适当刺激,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呈现内正外负的状态
D.实验结果说明,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是由Na+内流和K+外流共同引起的
18.IPT(异戊烯基转移酶)与CK(细胞分裂素)合成有关,其为催化CK合成的酶,CK氧化酶(CKX)是与CK降解有关的酶,能够氧化CK侧链基团,使CK发生不可逆的失活。研究发现在拟南芥突变体myb2腋芽部位中IPT基因表达增加,CK含量增加,myb2株高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K主要是由植物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B.推测随IPT合成增加,CK含量增加,植物衰老将延缓
C.拟南芥突变体myb2中无CKX基因,无法表达出CKX
D.在调节植物的株高方面,内源的CK与赤霉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19.如图是蒙古草原赛加羚羊不同季节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上赛加羚羊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B.a点和c点赛加羚羊种群数量相同,年龄组成可能不同
C.b点时种群数量值最大,此为食物丰富时的环境容纳量
D.与季节B相比,季节A牧草可能更加丰富,生长更旺盛
20.研究小组从土壤样溶液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倒入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B.分离纯化时,将培养皿倒置放在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效果会更好
C.培养皿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的菌落特征未必相同
D.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的菌落数为43,而空白对照组有3个菌落,计数时应减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图1表示紫花苜蓿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不同的过程。某科研团队以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物质有 、ATP合成酶等,为增大这些物质的附着面
积,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 。
(2)图1中过程③称为 。过程②和③进行的场所是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其他因素不变,则短时间内图1中含量增加的物质有 。
(3)图2中,与不含NaCl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答两点)。当NaCl溶液浓度为1.2%时,图1中过程①产生O2的去路有 。
(4)据图2分析,添加NaCl溶液的实验组中,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是否一定会出现同步性的变化,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
22.(15分)某湖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深水养殖圈、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子湖立体养殖圈、浅水地稻一鱼共生圈等几个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1)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浅水地稻一鱼共生圈等圈层体现了该湖区群落的 结构。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种植了莲花、芡实、菱等水生作物,该圈层不易发生水华现象,原因是 。
(2)如图为稻一鱼共生圈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
①图中A1和A2中能量的去路是 ;初级消费者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
②稻一鱼共生圈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原因是 (至少答两点)。
(3)在深水养殖圈和子湖立体养殖圈,应适当增加人工能量的投入,理由是 。
但某些情况下,过多有机饵料的投入会造成鱼类减产,原因是 。
23.(15分)法布里病是由于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导致该酶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该酶催化的底物降解受阻,未降解的底物在多种组织细胞的溶酶体中堆积,造成相关组织功能障碍。如图1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该家族中还有另一种遗传病甲,图2为正常和突变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上限制酶切点以及不同个体DNA酶切并电泳后的条带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调查的人群中,男性新生儿的发病率大于女性,可推断法布里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图2中的①可表示图1中第I代的 个体,图1中可用图2中③表示的个体性别为 。
(3)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则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判断的依据是 。
有同学认为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为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可采用的方法以及预期结果是 。
(4)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II2、II3进行遗传咨询时,III2可能的情况有 。
24.(15分)安莎霉素是一类主要来源于海洋的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药用价值。科研人员为鉴定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与其他菌种的亲缘关系,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种放线菌DNA上的16SrRNA保守片段,然后通过DNA序列比对确定菌种亲缘关系。查找数据库发现该放线菌的16SrRNA目的基因片段及相应限制酶识别序列如图、表所示:
(1)PCR扩增目的基因之前,需先设计引物,对设计的两种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的要求是 。
PCR扩增目的基因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除需提供引物、目的基因作为模板外,还需提供 。(答两点);PCR技术通过控制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表中四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末端称为 ;为了获得16SrRNA目的基因片段,应使用表
中的限制酶是 。采用对比DNA序列的方法确定亲缘关系的依据是 。
(3)在基因工程中,PCR还可用于鉴定目的基因转化是否成功,此过程需要设计严格与目的基因互补的引物序列,这样做的目的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