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组训练含解析专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组训练7.3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方向3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组训练7.3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方向3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Z,25 kJ·ml-1=154,已知可逆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 平衡常数的计算1.(2020·天津高三模拟)T2 ℃时,将1 mol X和2 mol Y投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3Z(g) ΔH,测得X、Y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平衡时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min0123456X/mol10.800.660.580.520.500.50Y/mol21.60 A.前5 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 mol·L-1·min-1B.T2 ℃时,对于反应X(g)+Y(g)Z(g) ΔH′,2ΔH′=ΔHC.T2 ℃时,若以1 mol X、2 mol Y和1 mol Z充入上述容器中,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比φ大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T1<T2【解析】选B。前5分钟消耗X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Z 1.5 mol,则用Z表示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故A错误;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T2 ℃时,对于反应X(g)+Y(g)Z(g) ΔH′,则2ΔH′=ΔH,故B正确;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若以1 mol X、2 mol Y和1 mol Z充入上述容器中,等效于加入 mol X和 mol Y,体积比为1∶2,与原平衡等效,X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5分钟达到平衡,平衡时X为0.5 mol,则 X(g)+2Y(g)3Z(g)开始/mol 1 2 0改变/mol 0.5 1 1.5平衡/mol 0.5 1 1.5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有K==6.75,大于温度T1时的平衡常数4,故温度T1>T2,故D错误。【加固训练】 (2019·沧州模拟)300 ℃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2479n(Y)/mol0.120.110.10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X)=2.0×10-2 mol·L-1 ·min-1B.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 mol X和0.1 mol Y,再次平衡时Y的转化率不变C.当v逆(Y)=2v正(Z)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该反应在250 ℃时的平衡常数小于1.44【解析】选B。A.前2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X)=v(Y)= mol·L-1 ·min-1=2.0×10-3 mol·L-1 ·min-1,故A错误;B.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 mol X和0.1 mol Y,相当于加压,加压平衡不移动,再次平衡时Y的转化率不变,故B正确;C.当v逆(Y)=2v正(Z)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故C错误;D.该反应在300 ℃时,平衡常数为1.44,降温平衡右移,250 ℃时的平衡常数大于1.44,故D错误。2.(2020·无锡模拟)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 A2气体和0.6 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2(g)+B2(g)2AB(g) 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的值为0.15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3C.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值减小D.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62.5%【解析】选B。A项,Δc(AB)=0.5 mol·L-1,Δc(A2)=(0.4-a) mol·L-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0.5∶(0.4-a)=2∶1,a=0.15,正确;B项,当Δc(AB)=0.5 mol·L-1时,Δc(B2)=0.25 mol·L-1,平衡时c(B2)=(0.3-0.25)mol·L-1=0.05 mol·L-1,K= =,错误;C项,ΔH<0,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正确;D项,Δc(AB)=0.5 mol·L-1时,Δc(A2)=0.25 mol·L-1,α(A2)=×100%=62.5%,正确。3.(2020·吉安模拟)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发生以下化学反应:2A(g)B(g)+C(g) ΔH=-48.25 kJ·mol-1,反应过程中B、A的浓度比与时间t有如图所示关系,若测得第15 min时c(B)=1.6 mol·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2B.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4 molC.反应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93 kJD.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解析】选D。根据c(B)=1.6 mol·L-1,n(B)=3.2 mol,看图可推知n(A)=1.6 mol,根据三步法计算可知 2A(g)B(g)+C(g)开始/mol x 0 0变化/mol 6.4 3.2 3.2平衡/mol 1.6 3.2 3.2可以计算出x=8 mol,B错误;K==4,A错误;A的转化率为×100%= 80%,D正确;到达平衡时生成B为3.2 mol,放出的热量是3.2 mol×48.25 kJ·mol-1=154.4 kJ,C错误。4.(2019·全国卷Ⅲ节选)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 ∶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300 ℃)____________K(400 ℃)(填“大于”或“小于”)。设HCl初始浓度为c0,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1∶1的数据计算K(400 ℃)=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解析】根据题中示意图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HCl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K值越小,即K(300 ℃)大于K(400 ℃)。相同条件下进料浓度比c(HCl)∶c(O2)越大,HCl的转化率越低;进料浓度比c(HCl)∶c(O2)越小,HCl的转化率越高。即三条曲线中,最上面一条是c(HCl)∶c(O2)=1∶1的变化曲线。将400 ℃时的数据代入可得: K=。答案:大于 【归纳提升】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三点注意事项(1)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反应物:c(平)=c(始)-c(变);生成物:c(平) =c(始)+c(变)。(2)利用=和=计算时要注意m总应为气体的质量,V应为反应容器的体积,n总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3)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化学计量数之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计算的关键。转化率的判断与计算5.(改编)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解析】选C。A项,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错误;B项,通入CO气体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值,向正反应方向建立新的平衡,正反应速率开始减小,错误;C项,设反应前H2S的物质的量为n mol,容器的容积为1 L,则 CO(g)+H2S(g)COS(g)+H2(g) K=0.1n(始)/mol 10 n 0 0n(变)/mol 2 2 2 2n(平)/mol 8 n-2 2 2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有K==0.1,解得n=7,正确;D项,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为20%,错误。6.(2020·成都模拟)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n(X)n(Y)n(M)①7000.400.100.090②8000.100.400.080③8000.200.30a④9000.100.15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1·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解析】选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由实验①②数据知:温度升高,M的产率减小,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①中,0~5 min内,v(N)= v(M)==1×10-3 mol·L-1·min-1,A项错误;实验②中,达到平衡时,c(X) ==0.002 mol·L-1,c(Y)==0.032 mol·L-1,c(M)=c(N) ==0.008 mol·L-1,K==1,B项错误;实验③温度与实验②相同,所以平衡常数相同,K==1,解得a=0.12,所以反应转化的X也是0.12 mol,X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C项正确;实验④中反应物起始浓度均为实验③的一半,两实验中反应物比值相等,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两实验所达平衡是等效的,即实验④若在800 ℃达平衡时,n(M)=0.06 mol,现在温度是900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b<0.060,D项错误。7.(2020·天水模拟)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 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____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消耗的N与M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的转化率为×100%=25%。(2)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所以M的转化率增大。(3)反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由(1)中数据 M(g)+ N(g)P(g)+Q(g)起始/(mol·L-1) 1 2.4 0 0变化/(mol·L-1) 0.6 0.6 0.6 0.6平衡/(mol·L-1) 1-0.6 2.4-0.6 0.6 0.6K===,根据(3)中数据, M(g)+N(g)P(g)+Q(g)起始/(mol·L-1) 4 a 0 0变化/(mol·L-1) 2 2 2 2平衡/(mol·L-1) 4-2 a-2 2 2则K===,解得a=6。(4)同(3)的方法,解得M的转化率为41%。答案:(1)25% (2)增大 (3)6 (4)41% 【归纳提升】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1)反应aA(g)+bB(g)cC(g)+dD(g)的转化率分析①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的转化率相等。②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③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容器体积,气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同倍增大c(A)和c(B)(2)反应mA(g)nB(g)+qC(g)的转化率分析在T、V不变时,增加A的量,等效于压缩容器体积,A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增大c(A)【加固训练】1.(2020·太原模拟)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0.10 mol A(g),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C(g) ΔH<0,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时反应达到平衡,且t2=2t1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32C.欲提高平衡体系中B的含量,可采取加入气体A或降低体系温度等措施D.若平衡时再充入0.1 mol A,则A的转化率增大【解析】选B。由图可知,O~t1与t1~t2时间段,反应体系总压强均增大0.2 kPa,即消耗等量的A,随着反应的进行,平均反应速率降低,故t2>2t1,A项错误;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解得n=0.18,设反应达到平衡时A变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根据“三段式”可得: A(g)B(g)+C(g)起始量(mol) 0.1 0 0变化量(mol) x x x平衡量(mol) 0.1-x x x故(0.1-x)+x+x=0.18,解得x=0.08,则平衡时c(A)=0.02 mol·L-1,c(B)=0.08 mol·L-1,c(C)=0.08 mol·L-1,则K==0.32,B项正确;因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大,故要增大平衡体系中B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小压强、减少C的量等方法,C项错误;再充入0.1 mol A,平衡正向移动,但A的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2.(2020·宜春模拟)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2N2O5(g)4NO2(g)+O2(g) Δ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t/s05001 0001 500c(N2O5)/(mol·L-1)5.003.522.502.50A.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 000 s时转化率为50%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T2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解析】选C。 2N2O5(g)4NO2(g)+O2(g) 5.00 0 0 1.48 2.96 0.74 3.52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A项正确;T1温度下1 000 s时: 2N2O5(g)4NO2(g)+O2(g) 5.00 0 0 2.50 5.00 1.25 2.50 5.00 1.25则转化率为50%,K1==125,B项正确;因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且能较快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比T1温度下浓度高,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T2<T1,C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D项正确。3.(2020·资阳模拟)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表: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n(A)n(B)n(C)①6000.300.200.30②7000.200.300.24③8000.100.10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B)=0.050 mol,则0~5 min 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A)=0.015 mol·L-1·min-1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D.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0.10【解析】选D。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B)=0.050 mol,则0~5 min时间内消耗B 0.150 mol,平均反应速率v(A)=v(B)==0.015 mol·L-1·min-1,故A正确;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700 ℃时各物质平衡浓度:c(A)=0.04 mol·L-1、c(B)=0.09 mol·L-1、c(C)=0.12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故C正确;实验①平衡时n(C)大于实验②平衡时n(C),表明升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若a>0.10,则c(A)<0.025 mol·L-1、c(B)<0.025 mol·L-1、c(C)>0.05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故D不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二十三7.3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0,5×10-3ml/,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训练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