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 ||||||||
课例编号 |
| 学科 | 物理 | 年级 | 九年级 | 学期 | 上学期 | |
课题 |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 |||||||
教科书 |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九年级 全一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6 月 | |||||||
教学人员 | ||||||||
| 姓名 | 单位 | ||||||
授课教师 |
|
| ||||||
指导教师 |
|
| ||||||
|
|
| ||||||
教学目标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认识和识别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的实验与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总结和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宏观表现来推断微观情况,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相关研究方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分析构成物体分子的微观情况,让学生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通过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索新知的魅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主要师生活动 | ||||||
1min30s
2min
13min30s
5min30
3min | 引入新课
物质的构成
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堂小结 + 布置作业 | 【讲】这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梅》 【问】你知道王安石是如何确定从远处看到的是梅而不是雪吗? 【答】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幽香,远远望去便可确定那是洁白的梅花。 【问】我们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 【讲】有同学猜测是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 极其微小的粒子飘到了我们鼻子里。而这种微粒正是常见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讲】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点PPT】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点PPT】【手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是由无数个小水滴组成。 【问】那么一滴水是不是分子呢? 【答】没错,一滴水不是分子! 【讲】【点PPT】其实一滴水还可以再分。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持续分下去,我们会发现,仅一滴水就有大约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世界的人日以继夜的数,需要4000多年才能完成这项浩瀚的工程。可见分子的数量是多么巨大,体积又是多么微小啊! 【讲】如果将其看成球形,【点PPT】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米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讲】分子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是分辨不出它们的。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点PPT】【指图】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苯分子、金原子和生物大分子。 【问】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什么状态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讲】虽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 来推断分子的情况,下面请跟着老师来看第一个实验。 【讲】同学们请看,老师在左侧的集气瓶中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点PPT】 【播放实验1.1】 【问】然后把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扣在空瓶子的上方,抽去玻璃板后,同学们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实验1.2】 【答】我们看到二氧化氮气体由于受重力影响,很快落到下面的瓶子里。 【问】如果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面,抽掉中间的玻璃板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问】按说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一直在下面,实际是这样吗? 【播放实验1.3】 【讲】请你仔细观察瓶口气体颜色的变化,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了便于观察我们通过特技 在短时间内 将整个过程表现出来。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没错,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了,上面瓶子里的空气也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 【讲】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两种气体才能均匀的混合。 【讲】【指实验图】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它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PPT】这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问】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下一个实验。 【播放实验2】 【讲】在玻璃桶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 会沉在玻璃桶的下部。开始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是多么明显啊! 【问】静放几天界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了便于观察我们通过特技,在短时间内将整个过程表现出来。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两种液体的分界面逐渐变得模糊了,筒中液体的颜色逐渐趋于一致,即硫酸铜溶液和水彼此进入对方,最终成为一体。这是30多天以后看到的现象。 【提问】【伸手】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没错,【点PPT】说明液体间也可以发生扩散,表明液体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不过比气体要慢得多。 【问】现在我们知道了气体和液体能够发生扩散,那么固体间也存在扩散现象吗? 【讲】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点PPT】老师现在用动画来给同学们模拟一下。 【模拟实验】 【讲】把打磨的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于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发现铅与金互相渗入了约1毫米。 【答】【指实验图】这说明固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的,表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心中默数1,2) 【点PPT】【讲】我们从上述三个实验得知: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点PPT】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问】我们如果想实际观察水和硫酸铜的扩散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铅与金的扩散,则需要等待五年的时间,真的是很漫长! 【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扩散进行得快一些呢? 【讲】看看下面的实验能不能给你一些启发。 【介绍】实验中需要用到温度计、胶头滴管、红墨水、烧杯、热水与冷水 【播放实验3】 【讲】这是两杯等量的水,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冷水的温度大约是29.7摄氏度,热水的温度大约是70.1摄氏度。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答】的确,我们可以看到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红墨水扩散的很快,烧杯中的水很快就变成均匀的淡红色。而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红墨水则扩散的比较慢。 【问】通过该实验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是的,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知【点PPT】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比较快。 【讲】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请同学们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热运动,是指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讲】同学们,现在,你是否能解释本节课开始时,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呢? 【点PPT】我们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答】老师知道屏幕前的你们已经有了答案。的确,闻到花香就是扩散的结果,表明了花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讲】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扩散现象。例如我们平时【手势】闻到菜香 也是扩散的结果。 【问】【手势】同学们有这样的经验吗?向水中加些糖,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会变甜,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是的,味觉感知到整杯水变甜是糖和水之间发生了扩散,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导致的。 【指图】同样的道理,在腌制咸菜的时候菜会变咸 也是扩散现象。 【问】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无论怎样清扫都不能弄干净,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没错,是由于煤和墙壁发生扩散,部分煤分子运动到了墙壁中。 【讲】以上生活实例都属于扩散现象。 【问】【指图】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灰尘在阳光下飞舞属于扩散现象吗? 【答】当然,这不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很小,不可能被肉眼看到。肉眼看到的灰尘不是分子,而是固体小颗粒。 【问】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如果构成物质的分子紧密的排列在一起,还能发生扩散吗? 【答】不能。由此我们可以猜想:物质的分子并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分子之间还应该存在着间隙。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介绍】本实验需要用到带塞子的混合器、烧杯、水、滴加了红墨水的酒精、胶头滴管和水槽。先在混合器中注入适量的水,再注入酒精,利用胶头滴管使液面到达标记处。然后塞上塞子,翻转混合器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问】观察此时液面的位置,我们发现酒精与水混合的总体积减小,减小的那部分体积到哪里去了? 【讲】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楚的认识该现象,下面我们用红豆和小米来做一个类比实验。【点PPT】 【播放实验5】 【介绍】先在锥形瓶内装入适量的红豆,再将小米倒入,使总体积到达标记处,盖上盖子。 【讲】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一定发现了红豆之间和小米之间都有间隙【指PPT】,反复晃动瓶子后,红豆和小米彼此进入到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指PPT】。对比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 【答】同学们说的都很对。通过对比我们知道在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中,实际是酒精与水彼此进入对方。由于酒精与水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指PPT】。原来,构成物质的分子并非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隙的【点PPT】。 【问】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既然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为什么 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却不像气体一样四处飞散呢? 【答】有同学猜想: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应该有力的作用。是这样吗?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点PPT】 【播放实验6】 【介绍】该实验需要用到铅柱、刮刀、铁架台、钩码。分别用刮刀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用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紧紧压在一起,松开手后,我们看到铅柱“粘合”。在铅柱的底部挂上钩码。发现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没有使粘合的铅柱分开。 【问】同学们,我们如果用粘合的铅柱 挂更重的重物结果会如何? 【播放实验7】 【答】快看!粘合的铅柱竟然可以提起两个灭火器! 【讲】显然两个铅柱的【点PPT】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问】其他物质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引力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介绍】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细线、玻璃板、大水槽含适量的水 【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玻璃板的重力。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拉动玻璃板,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测力计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点PPT】 【播放实验8】 【答】和你猜想的一样吗?示数竟然变大了! 【讲】【指图片】左图是玻璃板接触水面时测力计的示数,右图是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测力计的示数。 【问】当玻璃板离开水面时,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拉住玻璃板,不让它离开一样,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谁? 【答】没错,就是水。正是由于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因此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很明显,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点PPT】。 【讲】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又存在间隙【指PPT图】,那为什么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点PPT】 【播放实验9】 【讲】液体被压缩时产生了强烈的抵抗,而固体也很难被压缩。显然,固体、液体分子之间还存在互相排斥的力,【点PPT】即分子间存在斥力。 【点PPT】以上一系列实验说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讲】既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时候表现为引力,有时候表现为斥力呢? 【讲】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通过动画,再次进入微观的世界看一看!【点PPT】 【播放动画】 【讲】分子之间好像有弹簧相连,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变大的,只不过斥力比引力变化的更快,它们的合力表现为斥力。而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逐渐减小,只不过引力比斥力减小得慢一些,合力就表现为引力了。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继续变大,引力和斥力也就继续减小,直到距离变得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已经变得十分微弱了,可以忽略不计。而这时,物质就已经变成我们熟悉的气体状态了。 【播放动画】 【讲】也正是因为气体分子间 距离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才导致气体容易被压缩且具有流动性,难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 距离小,作用力强,这使得固体不易被压缩或拉伸,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这样的结构使得液体较难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讲】以上就是本节课所包含的内容,请大家跟着黄老师一起回顾一下吧。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点PPT】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点PPT】接着通过实验得出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点PPT】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讲】其中,【指PPT】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扩散现象证实。 (【讲】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点PPT】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点PPT】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点PPT】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讲】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讲】此外,在实验中 我们通过观察宏观的扩散现象,来分析推断出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的 微观分子运动情况。 这种【点PPT】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事实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 【讲】今天的作业,基础性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学生资源”中的课后练习;拓展性作业:在课堂上,有同学看到粘合的铅柱先后拉起钩码和灭火器的现象,对于铅柱仍粘合的原因提出质疑,他认为铅柱不掉落,不一定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有可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已知铅柱的接触面积约为1×10-4m2,两只灭火器总重 125.4 N,大气压值取P0=1×105Pa,铅柱的质量忽略不计。请利用这些数据解开该同学的疑惑。 | ||||||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热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热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PPT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