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单选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了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
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
3.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①都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②都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
③航海家都是葡萄牙人
④都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5.西欧人能够进行远洋探险的条件包括
①相信地圆学说②懂得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
③造船技术不断提高④懂得使用星盘和罗盘进行海上导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有助于科学的发展。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7.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
A.熟悉东方文化 B.已经发现美洲 C.接受地圆学说 D.经济实力雄厚
8.“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里的“他”指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马可·波罗行纪》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
C.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迪亚士船队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10.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
A.熟悉东方文化 B.已经发现美洲 C.接受地圆学说 D.经济实力雄厚
11.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据此推断该地图
A.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 B.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
C.为欧洲探险家提供支持 D.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12.如果你是一名航海探险家,请你沿着麦哲伦的航海路线进行环球航行,那么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麦哲伦海峡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麦哲伦海峡
C.太平洋——印度洋——麦哲伦海峡——大西洋
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印度洋
13.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出海航行,他们分别到达过
A.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 B.印度、好望角、美洲、菲律宾
C.好望角、印度、菲律宾、美洲 D.印度、好望角、菲律宾、美洲
14.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逐渐传入欧洲,仅马铃薯一项就促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的两百年间由占世界人口的18%增长到25%,城市化率也大幅度增加,催化了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15.“哥伦布想去印度结果到了美洲,他以为自己到了印度,所以将美洲人称为印第安人。”这段话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量变与质变” B.“目的与手段”
C.“背景与条件” D.“动机与效果”
16.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冒险航海家在国王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朝着西北方向航行,以便寻找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西北通道。下列对英国航海冒险家的企图分析准确的是
A.打击荷兰的海外殖民地 B.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与葡萄牙争夺北美大陆 D.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
17.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吉尔伯特“去发现,探测、寻找未被任何其他基督教君主或人民占有的土地、国家和领地”。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西两国矛盾尖锐
B.表明了早期殖民扩张征服和掠夺并举
C.论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起
D.体现了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求
18.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19.英国科学家培根指出:“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古人并不知晓;我们应注意到,没有哪个方面的发明就其力量、功效和结果而言,比三大发明更惹人注目。因为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其中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是指
A.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生 B.多条海上航线被开辟
C.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三角贸易的形成
20.在1500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引发这个巨大变化的事件是
A.西罗马帝国灭亡 B.新航路开辟
C.西欧庄园制形成 D.希腊化时代出现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等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2)有人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5.材料 作为一名英国海军将领和伊丽莎白时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1541—1596)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德雷克大约于1541年出生在英格兰德文郡的塔维斯托克附近,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虔诚新教徒农民家庭。德雷克的早年时代鲜为人知,但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坚定的新教观念,这使他与天主教西班牙的终身斗争成了事关宗教信仰的事业,当然也与物质回报有关。1566年,德雷克参加了一次前往佛得角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远航,遭到西班牙人袭击,五艘船损失了三艘,许多英国船员被杀,这起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德雷克本已很深的对西班牙人的仇恨。1577年到1580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随着英国和西班牙的公开战争于1585年开始,德雷克参加了发生在1588年进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前的一系列海上作战。1596年1月,德雷克因病逝于巴拿马。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6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德雷克的航海活动。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题干“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西欧当时有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传播基督教欲望的宗教动力,有人文主义这一思想基础,有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力,有较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动因,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排除。新航路开辟在先,启蒙运动运动在后,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抢占海外殖民地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总数不多,是样品”可知,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谋求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活动都得到了国家的支持,都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都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故①②④正确。③航海家中迪亚士、达伽马是葡萄牙人,哥伦布是意大利人,麦哲伦是葡萄牙人,受西班牙国王支持,故③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且从题干中看不出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故A项错误。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情况与地圆学说得到证实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根据“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欧洲科学发展与远洋航行关系,而非科学与技术关系,故排除A项。该学者意在说明欧洲科学发展与远洋航行关系,而非科学与技术关系,故排除B项。该学者意在说明欧洲科学发展与远洋航行关系,而非远洋航行的目的,故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C
【解析】从题干内容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一直向东走,就能够找到印度,说明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说明他熟悉东方文化,故排除A项。此时哥伦布是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探险远航,还没有发现美洲,故排除B项。D题干无体现,故排除。故选C。
8.【答案】B
【解析】据“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故B项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并未沿非洲东岸航行,故A项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故D项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与麦晢伦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达·伽马的船队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故D项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一直向西走能够找到印度,说明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故C项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再结合哥伦布、麦哲伦远洋航行的背景分析,故C正确。B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信息,故B错误。A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13.【答案】A
【解析】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到达亚洲并最终返回欧洲,在菲律宾因干涉地方事务被杀死。故选A。
14.【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后,物种交流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并非题干的主旨,只是地理大发现的深远影响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欧洲人饮食结构的根本性改变,故C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开辟新航路不是为了获得高产作物,故D项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依据“想去印度”“他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动机之一是开辟欧洲去往印度的航线,但实际结果却是到了美洲,“动机与效果”未达一致,故D正确。故选D。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刚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国力较弱,向西北航行是为了避免与垄断向西航行路线的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即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故D项正确。英国与荷兰发生冲突是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北美大陆主要由西班牙控制,故C项错误。故选D。
17.【答案】D
【解析】依据“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可知这体现了早期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求,通过赤裸裸的暴力掠夺来达到目的,故D项正确。船员们抢劫西班牙商船是对财富的渴求,并非因为英西两国的矛盾尖锐,故排除A。依据“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可知这一现象只体现了掠夺,并未体现早期殖民扩张征服,故排除B。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英国在世界殖民过程中尚未拥有霸主地位,故排除C。故选D。
18.【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故D符合题意。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故排除A。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大革命以后,故排除B。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故排除C。故选D。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1)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社会财富的需求;以及受到伊比利亚国家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英法荷等国家也纷纷展开新航路的寻找活动;早期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也为英法荷等国寻找新航路提供了条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大西洋贸易新航线,故英法荷等国只能转向北冰洋、南半球等地区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发现了一些新岛屿,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等地的新路,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对抗: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2.【答案】(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路;1492年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在主要航线之外,还开辟了众多新航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7世纪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在南半球,l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纪中期,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2)条件:①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海上探险。②西欧人希望通过扩张传播基督教。③15世纪前后,欧洲人造船水平提高,并掌握了测定纬度的技术,使远航开辟新航路成为可能。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②虽然认知尚有错误,但是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交流。③推动西方科技文化发展
23.【答案】(1)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
(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24.【答案】(1)“美洲的发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东印度航路”:从欧洲绕过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和绕过南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的航路。发现: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在1497—1498年率船队从葡萄牙出发,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由欧洲绕道非洲海岸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后者由麦哲伦及其船队于1519—1522年开辟。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5.【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航海要道;宗教改革后,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矛盾尖锐;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黑奴贸易兴起。
(2)评述:促使全球联系更为紧密;打败西班牙,奠定英国海上强国的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航海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英国对外殖民的过程。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