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一、单选题
1.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其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④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把《圣经》作为经典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大权
3.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4.《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不能判定
A.《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5.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6.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
A.
B.
C.
D.
7.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8.(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
9.古代西亚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推动这一文明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 B.洪水泛滥 C.军事扩张 D.历法计时需要
10.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埃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11.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12.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13.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 B.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 D.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14.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15.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二 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烟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
17.(2020·江苏高三二模)“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
——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
材料二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宇塔时,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摘编自刘燕敏《平和的心是金》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布克做出这一推断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关于“金字塔建造”新看法的认识来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分别创制了世界上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①④正确,故选B;②不符合古代埃及,③不符合古代西亚,排除②③,故排除ACD。
2.A
【解析】
公元7世纪建立的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和国家政权结合的政教合一国家,A正确;“0”到“9”的数字计数法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B;《圣经》是基督教经典,排除C;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哈里发,排除D。
3.A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故答案为A项。B项古巴比伦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D
【解析】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是数百年民间文学的积累,据此不能判定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D项符合题意;来自众多地区民间故事的《一千零一夜》继承发展了那些地区的古代文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也可以体现阿拉伯帝国一度疆域相当广阔,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答案为C项。A项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排除;B项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与题无关,排除。
6.A
【解析】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而伊拉克正位于两河流域。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指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每一笔画的落笔处显得粗重,提笔处则显得浅细,形似木楔,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显示的都非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影响,D项排除。
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其文字是楔形文字,B正确;象形文字下各个地区都存在,但不是古巴比伦的文字,排除A;腓尼基文字是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排除C;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排除D。
9.A
【解析】
苏美尔人将其发明的六十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等,说明推动这一数学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洪水泛滥不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B项错误;军事扩张不是促使苏美尔人发明六十进位制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历法计时的需要”是苏美尔人发明六十进位制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10.C
【解析】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1.A
【解析】
古代苏美尔人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楔形文字形成方面的信息,B项错误;原始农业是古代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不是苏美尔人始创,C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的结论,排除D项。
12.B
【解析】
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说法绝对,A项错误;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不符合实际,C项错误;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3.D
【解析】
由材料“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可知,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故选D;材料中两河地区的人民是通过战争或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以求得生产空间,而非对外移民或掠夺,排除AC;《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制定的,排除B。
14.A
【解析】
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上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产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故无法得出C项“直接推动”的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显示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B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排除A;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观点表述错误,排除C;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6.(1)尼罗河;金字塔或象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3)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4)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是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是尼罗河;金字塔和象形文字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指《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因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所以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笫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三个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它们的政治制度都是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17.(1)新观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社会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布克的人生经历。
认识来源: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
【解析】
(1)新观点:根据材料一“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可知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条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来回答。
(2)因素:根据材料二“1560年”“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说明布克从以人为中心出发提出这个观点,受到当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布克的人生方面的经历。认识来源: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是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复习练习题,共7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