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 *逍遥游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逍遥游北冥1有鱼,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4而飞,其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鹏)振翅奋飞,它的翼若垂天之云。[1]是鸟也,海运5则将徙于南冥,——南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海动时就将(借风力)飞往南海,——南冥者,天池6也。《齐谐》7者,志怪8者也。《谐》之言曰: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9三千里,抟10扶摇11而“鹏飞往南海的时候,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几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
上者九12万里,去 以 六月息 者也。”野马 也,尘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啊。”山野中的雾气,空中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而且水聚积得不够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没有力量。覆杯水于坳堂 之上,则芥 为之舟,置杯焉在堂上低洼之处倒一杯水,就只能拿芥草作舟,在那里放上一个杯子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就着地了,这是水浅船大的缘故。风力蓄积得不够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
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而后乃今 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负载鹏翼)了,然后才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蜩 与学能乘风;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向南飞。蝉和斑鸠 笑之曰:“我决 起而飞,抢 榆枋 而止,时则 不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至,而控 于地而已矣,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 为 ?”[4]适 莽苍 者,的高度,就落在地上罢了,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往近郊去的人,三餐 而反 ,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 只需一日之粮,回来后肚子还是很饱的样子;到百里之外的人,出发前一宿捣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 二虫 又何知![5]米储食;到千里之外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懂得什么!
{1北冥:北海。冥,通“溟”,海。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3鹏: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5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 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徙。6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7《齐谐》:书名,齐国俳谐之书。8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9水击:在水面上振翼拍水。 击,拍打。10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九:表多数,不是实指。 去:离开。 以:用、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 吹:吹拂。 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 是:这样。 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芥:小草。 胶:粘,指着地。 斯:则、就。 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 培:凭。 夭阏(è):阻塞。 图南:计划向南飞。 蜩(tiá):蝉。 学鸠:斑鸠。 决(xuè):快速的样子。 抢(qiāng):触、碰。 榆枋:榆树和檀树。 则:或。 控:投,落下。 之:到。 南:南行。 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适:往。 莽苍:郊野景象。指近郊。 三餐:一日的意思。意为只需一日之粮。 反:返回。后作“返”。 果然:很饱的样子。 舂(chōnɡ):捣掉谷壳。 之:此。 二虫:指蜩与学鸠。虫,古代泛称动物。}
段解 写世间万物,大至高飞万里的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 是不自由的。小知1不及大知,小年2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也?朝菌3不知晦4朔5,蟪蛄6不知春秋7,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8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有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作春,五百年当
为秋;上古有大椿9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作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作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年也。而彭祖10乃今以久11特12闻 ,众人匹 之,不亦悲乎![6] 长的。彭祖到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比,(羡慕他,)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汤 之问棘 也是已 。穷发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商汤问棘,棘就是这样说的。不毛之地的北方有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 者,其名为鲲。那里有条鱼,它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有只鸟,它的名字叫鹏,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乘着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绝 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直上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向南飞,
且适南冥也。斥安鸟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将要飞往南海。斥安鸟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着向上飞,不过数仞 而下,翱翔蓬蒿 之间,此亦飞之至也。不到几仞就落了下来,在飞蓬和蒿子之间飞翔,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限度了。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 也。[7]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了。{1知(zhì):通“智”。2年:寿命。3朝(zhā)菌:一名大芝,朝生,见日则死。4晦(hu ì):阴历每月最后一日。5朔(shuò):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蟪蛄(huì ɡū):寒蝉,春 生夏死,夏生秋死。7春秋:指四季。8冥灵:树名。9大椿:树名。10彭祖:传说为尧 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 久:长寿。 特:独。 闻:为人所知。 匹:比。 汤:商朝开国之君,子姓,名履。 棘:商汤时之贤人。《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 是已:就是这样。是,代词,这样。已,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穷发:传说
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毛,指草木。 修:长。 羊角:旋风。旋风盘旋而上如羊角。 绝:直上穿过。 斥安鸟(yàn):安鸟雀。安鸟,也写做“晏鸟”。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蓬蒿:两种草名。蓬,飞蓬;蒿,蒿子。 辩:通“辨”,区别。}
段解 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 之辩”。故夫知效1一官,行比2一乡,德合一君,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而3征4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8]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和斥安鸟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5犹然6笑之。且举7世誉之而不加劝8,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定乎内外之世人都责备他,他却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宋荣子)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10于世,未数数然11也。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
虽然,犹有未树也。[9]夫列子12御风而行,泠然 善也,虽然这样,他还有没树立的。列子乘风飞行,轻快优美,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 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十五天后才回来。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乎行,犹有所待 者也。[10]若夫乘天地之正,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御六气 之辩 ,以游无穷 者,彼且恶 驾驭六气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中的人,他还凭
乎待哉?故曰:至人 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11]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我,神人无功利,圣人不立名。{1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2比:合。3而:通“能”,才能。4征:信,这里是 “取信”的意思。5宋荣子:宋国的贤人。6犹然:笑的样子。7举:全。8劝:勉。9
沮:沮丧。10彼其:两个代词叠用。 数(shuò)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期郑人。 泠(línɡ)然:轻快的样子。 致福:使福到来,招福。 待:凭借。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辩:通“变”。 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边无际。 恶(wū):何。 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无我。即物我不分。 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 无名:不立名。}段解 由对万物的广泛议论进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绝 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描述鲲、鹏的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与“野马”“尘埃”进行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 待”。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后凭借六月的 大风南飞,鹏鸟“所待”的是六月海动时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 “所待”的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作者连举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漂浮有待杯水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鹏鸟必须凭借大风和辽阔的天空才能南飞的道理。?举蜩与学鸠的例子,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 自以为很逍遥,却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出行备粮的例子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 之所以备粮各不相同,是因为行程的远近不同。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大风行万里;
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抢榆枋而止”。虽然所凭借的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 性。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反而嘲笑鹏鸟。?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 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 岁为秋”、彭祖“以久特闻”的例子,说明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 上寿命长的这一道理。分析“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不同, 实际上强调的是人在认识上的区别。在作者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 地以小比大,是非常可悲的。?引“汤之问棘”的例子对前文进行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这部分假 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鹏鸟振翅南飞的壮举, 也描写了斥安鸟对鹏鸟的讥笑。这段描写在内容上看似与上文重复,其实是庄子 有意为之的,意在通过重复之言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
解。本段对第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鹏鸟形象的高大雄奇和那些小鸟的渺小 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 功名利禄束缚,都为世俗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蜩、学鸠、斥 等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称赞与责备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 荣辱的界限,但他的修养仍然不够,还不能算是“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算不算是“逍遥游”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列子飞行还要借助于风的力量。宋荣子和 列子固然比前面四种人的修养高得多,正像鹏鸟比蜩、学鸠、斥 的志向高得多一样,然而虽有高低之别,但都“有所待”,因此他们都算不上是“逍遥游”。 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无己、无功、无名 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至此,文章的主题豁然明朗。
一、重点剖析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答案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 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了有“小大之辩”,并 且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 呢?也许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 正隐藏着作者难 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海中 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 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 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答案 (1)本文巧设寓言来说理。如本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安鸟等的相 关内容,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了庄周的寓言中,寄 托了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中,深受感染。(2)对比论证贯穿全篇。如“大鹏”与“野马”“尘埃”“蜩”“学鸠”的对 比,有力地说明了大小事物(万物)皆“有所待”。再如,“朝菌”“蟪蛄”与“冥 灵”“大椿”的对比,“彭祖”与“众人”的对比,“鹏”与“斥安鸟”的对比, 都透彻地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明了“小大之 辩”。另外,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也作了对比,他们与“至人”“神人”“圣人”又作了对比。(3)运用比喻、举例论证。如用水与舟的关系进行比喻,说明大鹏“图南”必须 依靠大风。举因路途远近不同而准备不同数量的粮食的例子,来反驳“蜩”与 “学鸠”的谬论。
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 (1)那些凭着自己的才智、善行、品德、能力就能够胜任一官、联合一 乡、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 逍遥的境界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取笑。(2)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宋荣子也是否定的。不仅如 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宋荣子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尽管宋荣子“举 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但他仍未达到逍遥的境界。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能“御风而行”,虽然免去步履之劳, 可是没有风,不也是无能为力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在《逍遥游》中,把理想的人生境界概括为“无己”“无功”“无名”,那么“无己”“无功”“无名”有何深刻含义?答案 (1)“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如果拘泥于形体,必然会受外 物束缚,只有忘掉自我,才不会受外物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逍遥的 境界。(2)“无功”就是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 为”。(3)“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最高境界,人只有摆 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记世间的荣辱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才能达到物我 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一系列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文中内容分析。答案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一系列的寓言,说明从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到 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从不知晦朔的朝菌到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 椿,它们都未能挣脱束缚,都“有所待”。这些寓言故事是用自然界中的事物来 比喻社会人生,说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挣脱世俗的束缚。
二、写法赏析1.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即“什么是自由”“人如何获得自由”的 问题。但是,庄子并不是通过对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些问题的,而是通过一 些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故事等来阐 述。这些故事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表述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 展示出来。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共有一百多个寓言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寓言故事集。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思想是 一种独特而奇巧的方式,有意会之妙。庄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可称典范。
2.想象丰富,境界开阔阅读《逍遥游》,我们难以不为庄子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 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高空,想象十分奇 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象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 色彩。
3.语言风格别树一帜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辞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 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这个说法很恰当。庄子的文章采 用的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 的语言。这些变化的文字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这种典型的语言风格。它忽说大鹏,忽说蜩与学鸠,忽说斥安鸟,忽又讲到宋荣子和 列子,让人应接不暇,但我们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作者在说明所谓的“小大之辩”, 这样,文章中的各种比喻在文意上又是统一的。
三、思辨探究有人认为庄子思想具有虚无主义的色彩,是消极的;有人认为庄子思想追求本真, 顺应自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请谈谈你的观点。观点1 庄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思想。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 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 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 主义。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 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庄子的主张类似于独 善其身,消磨人的锐气,麻醉人的灵魂。人处于社会中,具有社会属性,应该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庄子不理世事,独处于自己的天地,妄图脱离现实而存在。如果 人人如庄周,只想“梦蝶”,只想独守个人的天地,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倒退,很难焕 发出新的活力来。我们需要“出世”之人,勇于质疑,勇于抗争,勇于创新,推动国 家与社会的发展。故庄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思想。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6 *逍遥游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6 *逍遥游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语言建构与应用,把握文脉主旨,注字音,分古今,文脉图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6 *逍遥游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6 *逍遥游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作者介绍,《庄子》,背景介绍,课文研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6 *逍遥游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6 *逍遥游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朗读,研习课文第一段,----六月之息,境界不同认知不同,研习课文第二段,朝菌蟪蛄小年也,冥灵大椿大年也,鲲鹏适南大知也,斥鴳笑之小知也,研习课文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