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科版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案
展开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1、展示图片,让学生找熟悉的图形。
2、学生思考,寻找自己身边的三角形。
二、自主探究
认真看书6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问题:(9分钟)
1、 叫做三角形,用符合表示为: 读作:
A
2、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顶点;
3、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边
有时三边用它所对角的相应小写字母表示,
如边AB记作: B C
4、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简称
如图:三角形按边长关系,可分为: 、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4cm、6cm、10cm、12cm)请任意的取其中的三根,首尾连接,摆成三角形。提出问题:
(1)有哪几种取法?
(2)是不是任意三根都能摆出三角形?若不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3)用三根什么样的小棒才能拼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引导,从而得出结论:
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结合上面的结论,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练一练(6分钟)
①判断下列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练习)
技巧: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只需说明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②有两条长度分别为5cm和7cm的木棒,用长度为1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能和它们组成三角形的木棒的长应在_________范围内。
技巧: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a-b<c<a+b)
四、例题学习(6分钟)
例:等腰三角形中,周长为18cm。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如果一边长为4cm,求另两边长。
解:①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根据题意,得
=18
解方程,得 x=3.6
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6cm、7.2cm、7.2cm.
②若底边长为4cm,设腰长为xcm,则有
=18
解方程,得x=7
若一条腰长为4cm,设底边长为xcm,则有2×4+x=18
解方程,得x=10
因为4+4<10,所以4cm为一腰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另两边长都是7cm.
随练:在等腰三角形中,周长为24cm,
(1)腰是底边长的2.5倍时,求各边长?
(2)如果一边长为9cm,求另两边长?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
五、当堂检测(10分钟)
1.有长为3、5、7、10四根木条,要摆出一个三角形,有___种摆法。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
3.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9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x、9,若x为奇数,求此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六、感悟与反思(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本P73 习题13.1第1、7题
2、基础训练 13.1 同步练习1
2021学年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讨论交流,深入挖掘,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师生互动,小结新知,布置作业,应用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