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 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2.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活动1
1.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文具盒中共有几支笔。(若干支笔)
2.请一个同学数一数老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几支笔。(没有笔)
3.用一把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半个苹果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
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说明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活动2
1.各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同学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获胜。
2.各小组研究各自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然后各小组派一名说出其中三个刻度的含义,请另一组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获胜。
师生行为:
1.教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四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一名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速记。
2.一名同学说出指令:零上10℃,零下5℃,零上35℃。
零上15℃,零上48℃,零下12℃。
另一名学生按指令在黑板上速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分析同学们的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参与表演。用符号表示出:+2、-2、+1、-3、+4、-1、+4、-2、+10、-5、+35、+15、+48、-12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活动3
问题展示
1.天气预报2003年12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0.5(㎜),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厂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3.有三个队参加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
师生行为:
教师解释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介绍确定足球比赛排名顺序的规定:两队积分不相同,积分高的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相同,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两队积分,净胜球数都相同,进球多的队排名在前。按照上述规定,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
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事例引出用各种符号表示的数,让学生试着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对问题背景作些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理由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生发展的需要。
活动4
1.在师生活动中和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数据:-3、-2、-5、-12、-0.5它们表示什么含义?
2.我们小学知道,数0表示没有,仔细观察上述的各例子,数0都表示没有吗?数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
师生行为:
教师讲解:我们把这种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并说明:为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例如3、2、0.5等,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例如,+2、+3、+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教师说明数0的意义。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设计意图:
在出现若干个新数后,采用描述性定义,并与小学学过的数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采取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反思小结,梳理新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质教育目标,学法引导,重点,教具学具准备,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1 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1 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