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8新情景下陌生有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含解析
展开新情景下陌生有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
非选择题(共13题)
1.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已知:(1)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 + H2O
(2)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制备过程如下:
①将6 mL浓硫酸和37 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 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
(2)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________,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3)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117℃ c.135℃ d.142℃
(5)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2.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
(3)上述装置图中的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
3.芳香酸是分子中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物,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9
不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9
微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里于图l 装置中,在90℃时,反应一段时间后,
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白色固体B中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
(2)如果滤液呈紫色,需加入亚硫酸氢钾,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如图 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上进下出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______,分液,然后再向水层中加入______,抽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纯度测定:称取2.44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其中25.00mL 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4.5×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__。
4.芳香酸是分子中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物,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
+2KMnO4+KOH+2MnO2↓+H2O
+HCl+KCl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9
不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9
微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图: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加入图1装置中,在90℃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白色固体B中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2)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______。
A.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如图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上进下出
(3)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______,分液,然后再向水层中加入______,抽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2.44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4.5×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_。
5.实验室常用下列反应制取A(熔点为75℃)。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名称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kg·cm-3)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苯甲醛
C7H6O
106
179
1.046
易溶
苯甲酸
C7H6O2
122
249
1.266
易溶
对甲苯乙酮
C9H10O
134
225
1.0051
易溶
Ⅰ.合成反应
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向100mL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3g氢氧化钠、12mL水和7.5mL95%的乙醇溶液。搅拌混合物,使氢氧化钠溶解,待稍冷却后再加入3.35g对甲基苯乙酮,继续搅拌,从冷凝管上口缓慢滴加2.8g苯甲醛到三颈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5~3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5~3h,并维持上述温度不变。
Ⅱ.反应结束后,用冰水冷却三颈烧瓶,并继续搅拌,直至有大量固体析出。过滤,先用水洗涤晶体,然后用少量冰水冷却过的95%的乙醇溶液进行洗涤。过滤,烘干,得到产物3.885g。
(1)装置中安装冷凝管的目的是__,冷却水从__(填“a”或“b”)口流入。
(2)反应开始加入95%的乙醇溶液的作用是__。实验中要使用冰水浴来保持反应温度为25~30℃,说明该反应是__反应。
(3)苯甲醛在存放过程中部分会被氧化为苯甲酸,因此,使用前要重新提纯苯甲醛,提纯的方法是__。在苯甲醛提纯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填序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漏斗 D.冷凝管 E.玻璃棒
(4)用水洗涤晶体,是为了除去__等杂质,检验杂质除净的方法是___。
(5)用95%乙醇溶液洗涤晶体是为了继续除去___等有机物。
(6)本实验中产物的产率是__(填序号)。
A.51% B.61% C.70% D.80%
6.呋喃()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2℃, 难溶于水,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工业上可用呋喃甲醛制备呋喃。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备方法,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如下:
①2+NaOH→+ΔH<0
②
实验步骤: .
①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4.8 g呋喃甲醛,控制反应温度在8-12℃。滴加完毕后继续在上述温度下搅拌20min,反应完全后得黄色浆状物,在搅拌下加入少量的水使固体完全溶解。然后用乙醚萃取,分液。.
②取水层液体,加入盐酸,搅拌、过滤、提纯、干燥,得到呋喃甲酸。
③将制得的呋喃甲酸加入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中进行脱羧处理,得到呋喃1.1 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在8~12 ℃,采取的最好措施是磁力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步骤①中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液时待分液漏斗中液体静置分层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②的提纯过程: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呋喃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提纯时溶解呋喃甲酸的最佳溶剂是_____ (填字母)。
(6)该实验中呋喃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7.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用氯乙酸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如图所示装置的反应瓶中,加入40 g氯乙酸、 50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NaOH溶液, 95℃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中控制pH约为9。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15℃,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至15℃以下,结晶、过滤、干燥,得羟基乙酸钠。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写出用氯乙酸制备羟基乙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步骤1中,逐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
(4)步骤3中,去除活性炭的操作是_______。
(5)步骤4中,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的目的是 _______。
8.过氧乙酸(CH3COOOH)不仅被广泛使用在医疗器械清洗、灭菌、消毒,而且在灾区、隔离区、疫区等地的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中被使用,还具有漂白性。常温下过氧乙酸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酸味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利用冰乙酸和浓度为70%的H2O2反应,制备浓度为40%左右的过氧乙酸。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备高浓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真空泵抽气减压并维持在真空度10mmHg,将30%H2O2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入蛇形冷凝管中,恒温热水使溶液中的水气化,分离出水后得到较高浓度的H2O2,再以所得H2O2重复上述提纯操作,提纯若干次后H2O2的浓度即可达到70%。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接真空泵抽气减压的目的是_____(填标号)。
A.提高液体的沸点 B.降低液体的沸点
C.将H2O蒸气抽进直形冷凝管分离 D.将H2O2蒸气抽进直形冷凝管分离
(2)为探究制备高浓度H2O2的适宜条件,保持真空度和滴速不变,实验结果如表:
恒温热水温度/℃
初始过氧化氢的浓度/%
最终过氧化氢的浓度/%
提纯次数
65
30
70
5
75
30
70
3
85
30
70
2
由上述数据可知,其它条件不变,制备70%过氧化氢的适宜条件为_____;若温度过高,不利于制备高浓度H2O2,原因是_____。
(3)与如图装置比较,前述装置的优点是_____。
(二)高浓度过氧乙酸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称取40g70%过氧化氢放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50g冰乙酸(CH,COOH).将其放入磁力搅拌器上,边搅拌边滴加2.7g浓硫酸。滴加完毕,密封搅拌1h后避光放置12h。
(4)制备过氧乙酸(CH3COOO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过氧乙酸(含有少量H2O2杂质)的浓度测定流程:取样→H2SO4,酸化的KMnO4除H2O2→过量FeSO4溶液还原CH3COOOH→K2Cr2O7溶液滴定剩余FeSO4。
①酸化KMnO4溶液用硫酸而不能用盐酸的原因是_____。
②过氧乙酸被Fe2+还原,还原产物为CH3COOH,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若过氧乙酸样品体积为V0mL,加入c1mol·L-1FeSO4,溶液V1mL,消耗c2mol·L-1K2Cr2O7溶液V2mL,则过氧乙酸浓度为_____g·L-1。
(6)过氧乙酸的漂白原理与下列哪些物质相同_____。(填标号)。
①二氧化硫 ②次氯酸 ③活性炭 ④臭氧
9.2-氯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溶于水,受热时易分解。通常是以适量的2-氯乙醇为溶剂,用氯化氢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新的2-氯乙醇。制取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为:
(g)+HCl(g)⇌ClCH2CH2OH(l) △H<0
部分实验药品及物理量:
化合物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环氧乙烷
44
-112.2
10.8
2-氯乙醇
80.5
-67.5
128.8
制取与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I.2-氯乙醇的制取
①将溶剂2-氯乙醇加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启动搅拌器;
②分别将氯化氢与环氧乙烷两种气体按6:5物质的量的配比通入反应器中,使其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反应;
③反应温度控制在30℃,持续反应100 min;
④采用减压蒸馏、收集产品。
(1)实验装置A、B中均用到了浓硫酸,分别体现的浓硫酸的性质为______,______。
(2)步骤③控制反应温度在30℃,如果温度高于30℃可能的后果有______。
(3)在步骤④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是______。
II.2-氯乙醇样品中Cl元素的测定
①取样品1.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②加入32.50 mL 0.4000 mol·L-1 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
③加入指示剂,用0.100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至终点,消耗NH4SCN溶液10.00 mL;
④另取样品1.00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用pH计测定,测得溶液pH为1.00。
已知:
a.Ksp(AgCl)=1.8×10-10、Ksp(AgSCN)=1.0×10-12
b.2-氯乙醇样品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和其他杂质(杂质不与NaOH和AgNO3溶液反应),密度约为1.10 g·mL-1。
(1)ClCH2CH2OH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另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
(2)步骤④中选用的指示剂可以是下列的______。(选填序号)
A.淀粉溶液 B.酚酞溶液 C.NH4Fe(SO4)2溶液 D.NaCl溶液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计算,样品中2-氯乙醇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ClCH2CH2O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10.对二氯苯可用作杀虫剂、防霉剂,合成染料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制备对二氨苯。
查阅资料如下:
①几种有机物的佛点如下表:
②化学原理: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
③氯化铁易升华、易潮解。
I.如图,制备氯化铁
(1)仪器X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装置不重复使用)。
(3)g导管较粗,目的是__。
(4)实验结束后,取少量F中的固体加水溶解,经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Fe2+,原因是___。
II.制备对二氨苯
如图装置,在A中放入80gFeCl3和22.5gC6H5Cl,控制反应温度在130℃左右,加热搅拌约3小时。冷却,过虑,分离提纯得到产品。
(5)仪器B的名称是___。
(6)该反应宜采用___(项序号)加热。
①酒粘灯 ②酒精喷灯 ③热水浴 ④油浴
(7)过滤,从滤液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操作是__。
(8)通过C中反应现象变化可以监控氯苯的转化率。若要监控氯苯的转化率达到或超过60%,则烧杯中的试剂可以是加有酚酞,且理论上含___gNaOH的溶液。(不考虑其他副反应)
11.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__%。
12.正丁醚常用作溶剂、电子级清洗剂及有机合成,也用作有机酸、蜡、树脂等的萃取剂和精制剂,但是产率较低,为提高产率,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正丁醚。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H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mL)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①将5mL浓硫酸和14.8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
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7.8g。
请回答:
(1)请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该装置能够提高产率的原因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5)该反应中,正丁醚的产率为___________。
13.呋喃()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2 ℃,难溶于水,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工业上可用呋喃甲醛制备呋喃。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备方法,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如图:
①2+NaOH→+ΔH<0
②
实验步骤:
①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4.8 g呋喃甲醛,控制反应温度在8~12℃。滴加完毕后继续在上述温度下搅拌20min,反应完全后得黄色浆状物,在搅拌下加入少量的水使固体完全溶解。然后用乙醚萃取,分液。
②取水层液体,加入盐酸,搅拌、过滤、提纯、干燥,得到呋喃甲酸。
③将制得的呋喃甲酸加入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中进行脱羧处理,得到呋喃1.1 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在8~12 ℃,采取的最好措施是磁力搅拌、___________;简述步骤①中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分液时待分液漏斗中液体静置分层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步骤②的提纯过程: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呋喃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提纯时溶解呋喃甲酸的最佳溶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5)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该实验中呋喃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浓硫酸 上 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 d 正丁醇 水
【分析】
正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135℃左右制备正丁醚,浓硫酸稀释过程放热,会出现液体暴沸飞溅,应该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并加入废瓷片防止反应混合液液暴沸,正丁醇易挥发,用冷凝管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并收集制备的正丁醚,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类似浓硫酸的稀释,应该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2) 在反应混合物中,浓硫酸能溶解于水,正丁醚不溶,正丁醇微溶于水,所以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浓硫酸;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中为密度比水小的正丁醚和正丁醇,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浓硫酸;上;
(3) 步骤④中粗产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涤,氢氧化钠洗涤后,有机层中会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所以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有机层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故答案为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
(4) 步骤⑤中,加热蒸馏的目的是收集正丁醇,而正丁醇的沸点为142℃,故应收集142℃左右的馏分,故答案为d;
(5) 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因正丁醇密度比水小且微溶于水,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正丁醇,下层主要成分为水,故答案为正丁醇;水。
2.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液体易迸溅 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下 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或温度过高被氧化为丁酸) 51%
【详解】
(1)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冷却后补加;
(3)D仪器的名称直形冷凝管;
(4)正丁醛密度为0.8017 g•cm-3,小于水的密度,故分层水层在下方;
(5)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6)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则正丁醇的利用率为x,根据关系式,
C4H10O~C4H8O
74 72
4xg 2g
解得:x==51%。
3.C7H6O2 蒸馏 2MnO4 - +5HSO3- + H += 2 Mn2+ +5SO42- + 3H2O AB NaOH溶液 硫酸或浓盐酸酸化 90%
【详解】
(1)白色固体是苯甲酸,分子式为C7H6O2;有机层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则操作II为蒸馏;
(2)如果滤液呈紫色,说明高锰酸钾过量,要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 +5HSO3- + H += 2 Mn2+ +5SO42- + 3H2O;
(3)A.抽滤时,瓶中压强较小,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故A正确;B.为了防止搅拌棒下端打坏三颈烧瓶底或温度计,因此不能与它们接触,所以在搅拌时,搅拌棒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故B正确;C.沸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故C错误;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则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故D错误;故答案为ABD;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应该先加NaOH溶液,甲苯与NaOH不反应,苯甲酸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分液,苯甲酸钠溶液中加盐酸可以制得苯甲酸;
(5)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25mL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xmol,
C6H5COOH+KOH→C6H5COOK+H2O
1mol 1mol
0.025xmol 4.50×10-3mol
1mol:1mol=0.025xmol:4.50×10-3mol
x==0.18,
则100mL苯甲酸中苯甲酸的质量=0.18mol/L×0.1L×122g/mol=2.196g,其质量分数==90%。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要点是解题关键,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中含有甲苯、水层中含有苯甲酸,有机层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层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4.C7H6O2 蒸馏 AB NaOH溶液 硫酸或浓盐酸酸化 90%
【分析】
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KMnO4溶液在9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苯甲酸能溶于水,甲苯不溶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根据实验目的知,从而得到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中含有甲苯、水层中含有苯甲酸,有机层中的甲苯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无色液体A,A是甲苯,将水层盐酸酸化再蒸发浓缩,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知,得到的固体B是苯甲酸。
【详解】
(1)白色固体B中主要成分是苯甲酸,分子式为C7H6O2;有机层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则操作Ⅱ为蒸馏,
故答案为:C7H6O2;蒸馏;
(2)A.抽滤时,瓶中压强较小,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故A正确;
B.为了防止搅拌棒下端打坏三颈烧瓶底或温度计,因此不能与它们接触,所以在搅拌时,搅拌棒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故B正确;
C.沸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故C错误;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则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3)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NaOH溶液,甲苯与NaOH不反应,苯甲酸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分液,然后再向水层中加入硫酸或浓盐酸酸化,抽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故答案为:NaOH溶液;硫酸或浓盐酸酸化;
(4)设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则25mL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xmol,
1mol:1mol=0.025xmol:4.50×10-3mol
x= =0.18,
则100mL苯甲酸中苯甲酸的质量=0.18mol·L-1×0.1L×122g·mol-1=2.196g,其质量分数=×100%=90%,
故答案为: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分离方法,难点(4)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计算,根据中和滴定原理计算。
5.冷凝回流、添加液体药品 a 使反应物充分溶解 放热 蒸馏 CE 氢氧化钠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试纸测溶液的,若溶液呈中性,则说明杂质除净 对甲基苯乙酮、苯甲醛(填一种即可) C
【分析】
(1)根据仪器构造分析;冷却水下进上出;
(2)95%的乙醇与水互溶,且能溶解对甲基苯乙酮和苯甲醛;冰水浴起降温作用;
(3)相互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的方法是蒸馏,结合蒸馏操作分析所需要的仪器;
(4)水洗除去NaOH;
(5)根据表中物质在乙醇的溶解度分析;
(6)根据提供的苯甲醛和对甲基苯乙酮,先计算出理论产量,再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产率。
【详解】
(1)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主要是冷凝回流,并可添加液体药品,冷却水从a口进b口出;
(2)95%的乙醇与水互溶,且能溶解对甲基苯乙酮和苯甲醛,则使用95%的乙醇溶液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充分溶解;使用冰水浴降温,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苯甲醛和苯甲酸相互混溶,存在沸点差异,则利用蒸馏操作提纯苯甲醛;蒸馏操作时需要使用蒸馏烧瓶或圆底烧瓶、温度计及冷凝管,不需要漏斗及玻璃棒,故答案为CE;
(4)用水洗涤晶体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检验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试纸测溶液的,若溶液呈中性,则说明杂质除净;
(5)根据表中各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可知,用95%乙醇溶液洗涤晶体是为了除去对甲苯乙酮、苯甲醛;
(6)3.35g对甲基苯乙酮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2.8g苯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0264mol,则理论生成的A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其质量为0.025mol×222g/mol=5.55g,则本实验的产率为=70%,故答案为C。
6.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将烧杯置于冷水浴中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HCl⟶+NaCl a 64.7%
【详解】
(1)根据图可知a为冷凝管,故答案为: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2)通过实验原理步骤①,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要控制温度在8~12 ℃,需将烧杯置于冷水浴中;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副产物增多,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故答案为: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
(3)分液时待分液漏斗中液体静置分层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是呋喃甲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呋喃甲酸和氯化钠,其反应化学方程式可写为+HCl⟶+NaCl 。
(5)因为用活性炭脱色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说明呋喃甲酸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故选a溶剂,故答案为:a;
(6)4.8g的呋喃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生成呋喃甲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呋喃甲酸的物质的量也为0.025mol,最终呋喃为1.1g,呋喃产率=,故实验中呋喃的产率为64.7%。
7.分液漏斗 ClCH2COOH + 2NaOHHOCH2COONa + NaCl + H2O 防止升温太快、控制反应体系pH 趁热过滤 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
【分析】
氯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羟基乙酸钠,反应方程式为:ClCH2COOH + 2NaOHHOCH2COONa + NaCl + H2O。NaOH溶液显碱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降温也可以控制pH;产品易溶于热水,而活性炭不溶于水,可以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产品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将所得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有利于羟基乙酸钠的析出。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图中仪器得出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 由分析可知,氯乙酸制备羟基乙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ClCH2COOH + 2NaOHHOCH2COONa + NaCl + H2O,故答案为:ClCH2COOH + 2NaOHHOCH2COONa + NaCl + H2O;
(3) 制备羟基乙酸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逐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防止升温太快,同时控制反应体系的pH,故答案为:防止升温太快,控制反应体系的pH。;
(4) 由于产品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因此去除活性炭的操作名称是趁热过滤。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5)根据信息,产品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因此步骤4中,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的目的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故答案为:提高羟基乙酸钠的析出量(产率)。
8.恒压滴液漏斗(或滴液漏斗) BC 温度为85℃,提纯2次 过氧化氢在更高温度下分解 原料在接触面积更大的蛇形弯管中受热,水气化分离更充分 CH3COOH+H2O2CH3COOOH+H2O 盐酸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CH3COOOH+2Fe2++2H+=CH3COOH+2Fe3++H2O ②④
【分析】
本实验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浓缩得到70%的H2O2,再用冰乙酸和浓度为70%的H2O2发生下述反应:CH3COOH+H2O2CH3COOOH+H2O,制备浓度为40%左右的过氧乙酸,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1)根据仪器X的结构特征可知仪器X为:恒压滴液漏斗;H2O2沸点约为150,温度高H2O2易分解,为防止其分解,同时使水变为水蒸气对过氧化氢进行浓缩,需要减压蒸馏,降低液体的沸点,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BC;
(2)保持真空度和滴速不变,当初始过氧化氢的浓度相同时,采用温度为85℃,提纯2次后H2O2的浓度即可达到70%,操作次数少,节省时间,减少产品浪费;H2O2沸点约为150,温度高H2O2易分解,故答案为:温度为85℃,提纯2次;过氧化氢在更高温度下分解;
(3)对比两套装置可发现,前述装置将过氧化氢滴入蛇形冷凝管中,用热水通入蛇形冷凝管,使其中水分蒸发达到浓缩目的,后者过氧化氢在圆底烧瓶中水浴加热使其浓缩,前者接触充分,浓缩效率高,故答案为:原料在接触面积更大的蛇形弯管中受热,水气化分离更充分;
(4)冰乙酸和过氧化氢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作用下制备过氧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2O2CH3COOOH+H2O;
(5)①过氧乙酸(含有少量H2O2杂质),用酸性高锰酸钾将过氧化氢除去,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较强,可以将盐酸中氯离子氧化生成氯气,所以酸化KMnO4溶液用硫酸而不能用盐酸;
②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Fe2+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OH+2Fe2++2H+=CH3COOH+2Fe3++H2O;
③剩余的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式为:,根据题中数据可知:,消耗c2mol·L-1K2Cr2O7溶液V2mL可计算剩余的量为:,则与过氧乙酸反应的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过氧乙酸质量为:,所以过氧乙酸的质量浓度为:,故答案为:。
9.三颈烧瓶 难挥发性 吸水性 2-氯乙烷产率低 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2-氯乙醇因温度过高而分解 C2H6O2 C 80.5% CH3COOH+ClCH2CH2OHCH3COOCH2CH2Cl+H2O
【分析】
浓硫酸与NaCl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HSO4或Na2SO4和HCl,用浓硫酸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环氧乙烷在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生成2-氯乙醇;由于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温度高不利于平衡的正向移动,所以用温水浴加热时,需控制水浴的温度,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详解】
I.①根据图示可知,将溶剂2-氯乙醇加入三颈烧瓶中,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1)装置A中,浓硫酸作为反应物,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的原理,制取氯化氢气体;B中用浓硫酸除去氯化氢中混有的水蒸气,所以分别体现的浓硫酸的性质为难挥发性,吸水性。故答案为:难挥发性;吸水性;
(2)对于反应(g)+HCl(g)⇌ClCH2CH2OH(l) △H<0,步骤③控制反应温度在30℃,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如果温度高于30℃,则平衡会发生逆向移动,所以可能的后果有2-氯乙烷产率低。故答案为:2-氯乙烷产率低;
(3)题中信息显示:2-氯乙醇受热时易分解,所以在步骤④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是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2-氯乙醇因温度过高而分解。故答案为: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2-氯乙醇因温度过高而分解;
II.(1)ClCH2CH2OH与NaOH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Cl和乙二醇(HOCH2CH2OH),乙二醇的分子式为C2H6O2。故答案为:C2H6O2;
(2)步骤④中,为准确测定NH4SCN与过量的Ag+刚好完全反应,需选择与SCN-反应敏感的Fe3+,所以选用的指示剂可以是NH4Fe(SO4)2溶液,故选C;故答案为:C;
(3)样品中含有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0.1mol/L×0.01L=0.001mol,n(AgNO3)=0.4mol/L×0.0325L=0.013mol,n(NH4SCN)= 0.1mol/L×0.01L=0.001mol,则样品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3mol-0.001mol-0.001mol=0.011mol,所以样品中2-氯乙醇的质量分数为=80.5%。故答案为:80.5%;
(4)ClCH2CH2O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lCH2CH2OHCH3COOCH2CH2Cl+H2O,故答案为:CH3COOH+ClCH2CH2OHCH3COOCH2CH2Cl+H2O
10.MnO2+4H+ +2Cl-Mn2++Cl2↑+2H2O h→i→d→e→j→k→g→f→b→c 防止氯化铁冷凝成固体造成导管堵塞 未升华出的FeCl3与未反应的铁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2+ 球形冷凝管 ④ 蒸馏 4.8
【分析】
实验Ⅰ室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净化后干燥氯气与金属化合的反应,据相应的原理回答即可,就是要注意一下小细节,例如,此处实验室制备氯气时,使用了加热条件、又提供了氯化铁的一些信息,肯定会在解题中用到,要结合问题灵活应用;实验Ⅱ则是有机制备题,牵涉到反应条件的控制,选择水浴还是油浴,差别在比100°C高还是低,另外结合信息找到分离纯化有机物的方法。
【详解】
(1)制备氯气的常用方法是浓盐酸中的氯被氧化,如果是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反应,本题要求在加热下进行,据此回答;
答案为:MnO2 +4H+ +2Cl−Mn2++Cl2↑+2H2O;
(2)只有纯净干燥的氯气才可以用于制备FeCl3,制取氯气、除去其中的HCl气体、干燥,洗气装置连接时导管应长进短出,所以a连接h,i接d;在F中与铁粉反应,为防止FeCl3冷凝堵塞导管,出气导管应用粗导管,则e接j,冷凝法收集升华出的FeCl3,所以k接g;最后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未反应的氯气,所以f接b,据此回答;
答案为:为a→h,i→d,e→j,k→g,f→b;
(3)题中信息:氯化铁易升华,则气态氯化铁就容易凝结,为防止FeCl3冷凝堵塞导管,出气导管应用粗导管,据此回答;
答案为:防止氯化铁冷凝成固体造成导管堵塞;
(4)实验结束后,取少量F中的固体加水溶解,经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Fe2+,从反应后装置里可能存在的物质入手,有可能有多余的反应物Fe,自然也可能会有产物FeCl3,据此回答;
答案为:未升华出来的FeCl3与未反应的铁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2+;
(5)由仪器构造知,
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6)实验条件需控制反应温度在130℃左右,水浴最高温度为100℃左右,油浴最高温度为200℃左右,则选择油浴加热较适宜;
答案为:④;
(7)过滤,滤液中含有对二氯苯、氯苯等有机混合物,表格种信息显示它们是互溶的液体有机物,沸点差较大,据此回答;
答案为:蒸馏;
(8)22.5g C6H5Cl为0.2mol,由反应方程式知,HCl为0.2mol×60%=0.12mol,则NaOH为0.12mol,质量为4.8g;
答案为:4.8。
11.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c 下 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51.4
【详解】
(1)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漏,故选c;
(4)正丁醛微溶于水,正丁醛的密度为0.8017 g•cm-3,小于水的密度,故分层水层在下方,故答案为下;
(5)题给反应为正丁醇的氧化反应,说明Na2Cr2O7具有氧化性,而正丁醛中含醛基,易发生氧化反应,结合正丁醛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故答案为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6)根据反应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理论上生成正丁醛的质量为×72g/mol=3.89g,则正丁醛的产率为×100%=51.4,故答案为51.4。
1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先加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上 正丁醇 水 60.0%
【分析】
本实验目的是制备正丁醚,实验原理是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H2O,反应控制在135℃,此时生成的水转变成水蒸气,部分正丁醇转化成气体,水、部分正丁醇被蒸出,在冷凝管中遇冷凝结成液体,正丁醇回流到烧瓶中,增加正丁醇的利用率或正丁醚的产率,计算产率的公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
(1)反应温度为135℃,根据表中数据,部分正丁醇、水有液态转化成气体,被蒸出,在冷凝管中冷却为液体,因为正丁醇微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正丁醇在上层,水在下层,随着液体增多,正丁醇回流到装置A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出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正丁醇的利用率或正丁醚的产率;
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根据溶液稀释,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正丁醇的密度小于水,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添加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3)正丁醚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液时在上层,因此粗产物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分离出;
故答案为上;
(4)根据上述分析,分水器中的液体为正丁醇和水,因为正丁醇微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因此上层液体为正丁醇,下层液体为水;
故答案为正丁醇;水;
(5)14.8g正丁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全部生成正丁醚,正丁醚的物质的量为0.1mol,即生成正丁醚理论质量为0.1mol×130g·mol-1=13g,则产率为=60.0%;
故答案为60.0%。
13.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将烧杯置于冷水浴中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 +HCl⟶+NaCl 64.7%
【详解】
(1)a为冷凝管,故答案为:冷凝管;
(2)控制温度在8~12 ℃,需将烧杯置于冷水浴中;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副产物增多,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故答案为: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呋喃甲酸钠产率较低;
(3)分液时待分液漏斗中液体静置分层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拧开下端的旋塞,待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后,关闭下端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因为用活性炭脱色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说明呋喃甲酸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故选a溶剂,故答案为:a;
(5)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Cl,4.8g的呋喃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生成呋喃甲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呋喃甲酸的物质的量也为0.025mol,最终呋喃为1.1g,呋喃产率=,故答案为:+HCl⟶+NaCl;64.7%。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11新情景下陌生有机物的制备考查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11新情景下陌生有机物的制备考查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12无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12无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含解析,共36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9基于教材的有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9基于教材的有机物制备类探究实验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苯是主要的化工产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