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二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6976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二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6976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二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6976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专题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二)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机物液流电池因其电化学性能可调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南京大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水系分散的聚合物微粒“泥浆”电池(图1)。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聚对苯二酚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b电极流向a电极
B.充电时,a电极附近的pH增大
C.电池中间的隔膜为特殊尺寸半透膜,目的是阻上正负极物质的交叉污染
D.放电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4ne-=+4nH+
2.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电池,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A.普通锌锰干电池 B.镍氢电池 C.手机锂电池 D.铅蓄电池
3.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4.全钒氧化还原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不同价态的含钒离子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酸性电解液储罐中。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V2+- e-=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右槽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左槽的电极反应式:VO2++2H++e-=VO2++H2O
C.充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1 mol H+从右槽迁移向左槽
D.充电时,阴极电解液pH升高
5.伏打电堆由几组锌和银的圆板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着几张盐水泡过的布。如图所示为最初的伏打电堆模型,由八组锌和银串联组成的圆板堆积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发生的反应为析氢腐蚀
B.电池长时间工作后,中间的布上会有白色固体颗粒生成,该固体颗粒为Ag2O
C.当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消耗锌板的总质量为26 g
D.该伏打电堆工作时,在银板附近会有Cl2放出
6.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发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
B.正极反应式: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7.镍氢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某电极上电极反应为:Ni3++e-→ Ni2+
B.电池放电时,Ni(OH)2的含量不断减少
C.电池充电时,镍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8.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电池总反应式: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e-,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9.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W>Z>X B.X>Z>W>Y
C.Z>X>Y>W D.X>Y>Z>W
10.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次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煤燃烧时并不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11.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流,其中放电过程为:2Li +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2H2O+4e-=4OH-
B.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C.放电时Cu极区域水溶液的pH减小
D.放电过程中,电子由锂电极经过锗酸锌锂固体电解质到达铜电极
12.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 B.
C. D.
1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装置都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②装置中的向负极移动
C.②装置中的电子由Zn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
D.②装置中电流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14.凭借清洁、储量大、能量转换率高、运行稳定等优势,氢能被现代工业视为最理想、潜力最大的新能源。2020 年上海进博会展览中,诸多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每消耗 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NA B.a 处通入的是氧气
C.右侧电极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 D.右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15.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验证非金属性:Cl>C>Si
实验室制氨气
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6.生活中,电池无处不在。形式多样化的电池,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下列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装置。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a为铝棒,b为镁棒。
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b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填“a→b”或“b→a”)。
(2)铜—银原电池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极的质量增加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旧发生偏转
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ol电子,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14g
(3)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又可用作燃料,由和组成的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丙所示。
①乙烯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③当消耗2.8g乙烯时,生成物质B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下)。
17.请分析下图装置。
⑴Fe电极是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
⑵Cu电极是_____电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用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____做负极。
18.(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氢氧化锂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总反应方程式为2Li+2H2O=2LiOH +H2↑。
(1)该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2)正极现象是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3)放电时氢氧根离子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移动。
20.如图示实验中,把四根洁净的金属条A、B、C、D轮流放置在没有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在每次轮流实验时,记录了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右表)。
(1)_______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2)_______________金属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铜。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聚对苯二酚被氧化,则a极为电池的正极,b极为电池的负极,据此解答。
【详解】
A.b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则放电时,电子由b电极流向a电极,A正确;
B.充电时,聚对苯二酚在a电极被氧化,释放出氢离子,酸性增强,a电极附近的pH减小,B错误;
C.结合图可知,a电极附近和b电极附近反应的物质不同,则电池中间的隔膜为特殊尺寸半透膜,目的是阻上正负极物质的交叉污染,C正确;
D.放电时,b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反应的电极反应为-4ne-= +4nH+,D正确。
答案选C。
2.A
【详解】
A.普通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不能充电而重复使用,选项A符合;
B.镍氢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B不符合;
C.手机用锂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C不符合;
D.铅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3.D
【详解】
A.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A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B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C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是O2与Li+得电子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2Li + (1—)O2 = 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i2O2-X = 2Li +(1—)O2,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B
【分析】
根据电解装置分析可知,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V2+-e-=V3+,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负极反应,则左槽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应为VO2++2H++e-=VO2++H2O,充电时电极反应为放电电极反应的逆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V2+-e-=V3+,发生氧化反应,A选项错误;
B.放电时,左槽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应为VO2++2H++e-=VO2++H2O,B选项正确;
C.充电时,左槽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每转移1mol电子,2mol H+从左槽迁移向右槽,C选项错误;
D.充电时,H+从左槽(阳极)迁移向右槽(阴极),则阴极电解液pH降低,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5.C
【分析】
根据题中伏打电堆模型可知,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运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详解】
A.电解质溶液是食盐水,不是酸性环境,则该电池发生的反应为吸氧腐蚀,A项错误;
B.根据电池总反应2Zn+O2+2H2O=2Zn(OH)2可知电池长时间工作后,中间的布上出现白色固体颗粒应是Zn(OH)2,B项错误;
C.负极反应为Zn−2e−=Zn2+,转移电子0.1mol时,一组锌消耗的质量为0.05mol×65g/mol=3.25g,八组锌消耗的总质量为3.25g×8=26g,C项正确;
D.银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不会有氯气放出,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
6.C
【详解】
A.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为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故A错误;
B.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盐和水,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由电池总反应可知,氢氧根离子在消耗,反应生成水,则导致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降低,pH减小,故C正确;
D.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故D错误;
答案选C。
7.D
【分析】
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2Ni(OH)2,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正极反应为:NiO(OH)+H2O+e-=OH-+Ni(OH)2,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为放电时的逆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OH-+Ni(OH)2,A项错误;
B. 根据总反应式可知,电池放电时,不断生成Ni(OH)2,其含量不断增大,B项错误;
C. 充电时,Ni元素从+2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C项错误;
D. 电池放电时,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Ni(OH)2,D项正确;
答案选D。
8.B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 Mn2O3 (s),可知反应中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MnO2为原电池的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 (s)+2OH-(aq),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根据总反应可知,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溶液中K+、H+向正极移动,OH-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
C.根据总反应可知,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故C正确;
D.由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可知,65gZn反应转移电子为2mol,则6.5gZn反应转移0.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X、Y相连时,X为负极,失电子,做还原剂,则还原性:X>Y;Z、W相连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流方向是W→Z,则Z为负极,还原性:Z>W;X、Z相连时,Z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产生大量气泡为氢气,故Z为正极,还原性:X>Z;W、Y相连时,W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则W极为负极,还原性:W>Y,综上所述,还原性X>Z>W>Y,答案为B。
10.A
【详解】
A.二次电池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C正确;
D.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正确;
答案选A。
11.B
【分析】
根据图示结合题意,该装置为锂-铜空气燃料电池,电池放电总反应为2Li +Cu2O+H2O=2Cu+2Li++2OH-,则Li电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为Li-e-=Li+,Cu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为:Cu2O+H2O+2e-=2Cu+2OH-。
【详解】
A.根据分析,放电时,正极上并非是氧气直接放电,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故A错误;
B.由放电过程总反应2Li +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故B正确;
C.放电时,Cu极电极反应式Cu2O+H2O+2e-=2Cu+2OH-,Cu电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该区域水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
D.放电过程中,电子由锂电极通过外电路导线经过负载到达铜电极,电子无法在有机电解质和锗酸锌锂固体电解质传递,故D错误;
答案选B。
12.B
【详解】
A.Al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故A不满足题意;
B.Al2O3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生成Al(OH)3,故B满足题意;
C.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故C不满足题意;
D.Al3+和过量的强碱(OH-)反应生成AlO2-和H2O,故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B。
13.A
【详解】
A.①装置中盛放的乙醇是非电解质,因此该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即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②装置中Zn与稀硫酸反应。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Cu为正极,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
C.②装置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流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故C正确;
D.②装置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相反,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C
【分析】
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以此解答。
【详解】
A.选项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况,无法计算电池每消耗 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故A错误;
B.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故B错误;
C.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的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电极方程式为:O2+4e-+4H+=2H2O,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
A.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
C.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
D.由控制变量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知,只有一个变量。
【详解】
A.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装置,则不能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则不能比较C、Si的非金属性,B错误;
C.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氨气与氯化氢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利用铵盐与碱加热制备,C错误;
D.由控制变量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知,只有一个变量催化剂,则图中装置可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答案选D。
16.负极 有气泡产生 AD 二氧化碳 4.48
【详解】
(1)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l和NaOH溶液反应,Mg和NaOH溶液不反应,因此a极(Al)为负极;b极(正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负极;有气泡产生。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Mg为负极,因此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负极(b)到正极(a);故答案为:;。
(2)A.铜—银原电池中铜为负极,银为正极,因此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铜为负极,铜极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C.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因此电流计不能偏转,故C错误;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ol电子,铜溶解0.05mol,生成银0.1mol,则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0.05mol×64 g∙mol−1+0.1×108 g∙mol−1=14g,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D。
(3)①乙烯燃料电池的负极是乙烯反应,正极是氧气反应,其正极反应式是;故答案为:。
②乙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③根据C2H4~2CO2,因此消耗2.8g乙烯即0.1mol时,生成物质B的物质的量为0.2mol,即体积为0.2mol×22.4 L∙mol−1=4.48L;故答案为:4.48。
17.负 Fe-2e-=Fe2+ 正 2H++2e-=H2↑ Cu
【分析】
Cu、Fe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总反应为Fe+2H+=Fe2++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Cu、Fe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负;Fe-2e-=Fe2+;
(2)Cu、Fe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Fe失电子作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正;2H++2e-=H2↑;
(3)若用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Cu、Fe和浓硝酸构成原电池,由于铁发生钝化,铜能与浓硝酸反应,则铜为负极,电池总反应为Cu+4H++2NO3-=Cu2+ +2NO2↑+2H2O,故答案为:Cu。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18.(1)⑤(2)Fe;氧化;Cu;有气泡产生;(3)Fe+H2SO4=FeSO4+H2↑.
【详解】
(1)①中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误;
②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误;
③酒精为非电解质溶液,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误;
④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误;
⑤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正确;故选⑤;
(2)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
(3)该原电池中,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19.锂(Li) Li-e-=Li+ 有无色气体产生 2H2O+2e-=2OH-+H2↑ 负极
【分析】
金属锂比钢板(主要成分为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LiOH溶液中的阳离子有Li+和H+,由于氧化性H+>Li+,正极上是水电离出的H+放电;在原电池的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分析解答。
【详解】
(1)金属锂比钢板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故答案为:锂(Li) ; Li-e-=Li+;
(2)LiOH溶液中的阳离子有Li+和H+,由于氧化性H+>Li+,正极上是水电离出的H+放电,故正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正极产生无色气体,
故答案为:有无色气体产生; 2H2O+2e-=2OH-+H2↑;
(3)在原电池的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会向负极移动,
故答案为:负极。
【点睛】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0.C B
【分析】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判断正负极,电压表的读数越大,金属活泼性差距越大,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金属A、C、D时,电子流动方向:A(或C或D)→Cu,A(或C或D)为负极,Cu为正极,电压表读数DD>Cu;金属B时,电子流动方向:Cu→B,Cu为负极,B为正极,则金属活泼性Cu>B;四种金属活动性C>A>D>Cu>B;
(1)四种金属中,C的还原性最强,答案:C。
(2)一般说,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四种金属中只有B的金属活泼性弱于Cu,B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Cu,答案: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过关检测二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4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