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专题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水与水溶液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水与水溶液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水与水溶液(三)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同温时,pH相等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都稀释相同的倍数后,pH的大小关系是
A.盐酸>醋酸 B.醋酸>盐酸 C.盐酸=醋 D.无法判断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漂白液(次氯酸钠溶液)中:Ag+、K+、NO3-、SO32-
B.中性溶液:K+、NO3-、Br-、Fe3+
C.=1012的溶液中,NH4+、Ca2+、Cl-、NO3-
D.由水电离的c(H+)=1×10-10mol/L的溶液中:K+、Na+、HCO3-、Al3+
3.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8×10-5,常温下,在三元弱酸H3R的水溶液中H3R、H2R-、HR2-、R3-的分布分数δ(含R元素微粒占全部含R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HR溶液呈酸性
B.常温下,HR2-的电离常数数量级为10-11
C.常温下,0.1mol/LCH3COOH溶液的pH比0.1mol/LH3R溶液的pH大
D.用H3R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NaH2R,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4.室温时,下列比值为2∶1的是
A.pH=2 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
C.0.2mol/L 与0 lmol/L 醋酸中c(H+)之比
D.pH=7的硫酸铵与氨水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5.25 ℃时,KW=1.0×10-14;100 ℃时,KW=1.0×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时,PH=10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100 ℃时,0.2 mol·L-1 Ba(OH)2溶液和0.2 mol·L-1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13
C.25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D.25 ℃时,加入pH=4盐酸溶液50mL可将100mL的pH=10 NaOH溶液变为PH=9
6.常温时,1mol·L-1的CH3NH2和1mol·L-1的NH2OH(NH2OH+H2ONH3OH++OHˉ)两种碱溶液,起始时的体积均为10mL,分别向两溶液中加水进行稀释,所得曲线如图所示(V表示溶液的体积),pOH=-lgc(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2OH的电离常数K的数量级为10-9
B.CH3NH3Cl盐溶液中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H3NH2+H2OCH3NH3++OH-
C.当两溶液均稀释至lg=4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H2OH >CH3NH2
D.浓度相同的CH3NH3Cl和NH3OHCl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NH3OH+)T2
(3)T2℃时,若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能否使体系处于B点位置?___为什么?___________。
(4)T2℃时,若盐酸中c(H+)=5×10-4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物质的量增大;氯化氢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基本不变,据此分析。
【详解】
醋酸是弱酸,加水后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而盐酸是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加水后,氢离子浓度只是减小,所以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都稀释相同的倍数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pH越小,则溶液的pH大小为:盐酸>醋酸;
故选:A。
2.C
【详解】
A. 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32-,因此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 中性溶液中Fe3+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 =1012的溶液呈强酸性,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也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
D. 由水电离的c(H+)=1×10-10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CO3-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碳酸氢根HCO3-既可以与H+反应,也可以与OH-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CO3- + H+ = H2O + CO2↑,HCO3- + OH- = CO32- + H2O,则HCO3-既不可以与H+大量共存,也不可以与OH-大量共存,其中HCO3-与OH-的反应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总是错误认为生成CO2。
3.C
【详解】
A.由图可知,Na2HR中HR2-离子的分布分数最高时pH>7,溶液显碱性,A项错误;
B.HR2-电离形成R3-和H+,取HR2-和R3-曲线的交点,对应pH=12.32,即c(H+)=10-12.32,,数量级为10-13,B项错误;
C.取H3R曲线和H2R-曲线的交点,可得H3R的一级电离常数为10-2.16,大于乙酸的电离常数,故乙酸的pH较大,C项正确;
D.H2R-离子的分布分数最大时,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用酚酞做指示剂,D项错误;
答案选C。
4.D
【解析】
A、pH=2与pH=1的硝酸中c(H+)分别为0.01mol·L-1和0.1 mol·L-1,因此c(H+)之比为1︰10,选项A不正确;B、Na2CO3溶液中CO32ˉ要水解,使其浓度减小,所以c(Na+)与c(CO32ˉ )之比应大于2∶1,选项B不正确;C、醋酸属于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若将0.2mol/L醋酸稀释到0.1mol/L,溶液中的c(H+)应大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即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应小于10︰1,选项C不正确;D、pH=7的硫酸铵与氨水混合溶液中,c(H+)= c(OH-),且根据电荷守恒有c(H+)+ c(NH4+)= c(OH-)+2c(SO42-),则c(NH4+)=2c(SO42-),c(NH4+)与c(SO42-)之比为2∶1,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C
【解析】
【分析】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c(OH-)=1mol/L,pH=2的H2SO4恰好中和,溶液为中性;
B.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碱过量,根据100℃时,KW=1.0×10-12进行计算;
C.25℃时,pH=12的氨水,碱的浓度大于0.01mol/L,pH=2的H2SO4中c(H+)=0.01mol/L,等体积混合,碱过量;
D.根据pH值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c(OH-)=1mol/L,pH=2的H2SO4恰好中和,溶液为中性,其pH=6,故A错误;
B.100℃时,KW=1.0×10-12,c(OH-)=0.4mol/L,c(H+)=0.2mol/L,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碱过量,未反应的c(OH-)=0.1mol/L溶液的pOH=1,则溶液的pH=11,故B错误;
C.25℃时,pH=12的氨水,碱的浓度大于0.01mol/L,pH=2的H2SO4中c(H+)=0.01mol/L,等体积混合,碱过量,所得溶液的pH>7,故C正确;
D.25℃时,50mLpH=4的盐酸溶液中n(H+)=1×10-4mol/L×0.05L=5×10-6mol,100mLpH=10NaOH溶液中n(OH-)=1×10-4mol/L×0.1L=1×10-5mol,混合后溶液中的c(OH-)=(1×10-5mol-5×10-6mol)/(0.1+0.05)L=1/3×10-4mol/L,则溶液的pH=10+lg1/3,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常温时,1mol·L-1的CH3NH2溶液中c(OH-)大于1mol·L-1的NH2OH溶液中c(OH-),则CH3NH2的碱性强于NH2OH。
【详解】
A项、由图可知,1mol·L-1的NH2OH溶液中c(OH-)为10-4.5 mol·L-1,则电离常数K=≈=10-9,故A正确;
B项、CH3NH3Cl为强酸弱碱盐,CH3NH3+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其水解方程式不是CH3NH2 +H2O CH3NH3++OH-,这是甲胺的电离方程式,故B错误;
C项、碱溶液中c(OH-)越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越小,由图可知,当两溶液均稀释至lg=4时,CH3NH2溶液中c(OH-)大于NH2OH溶液中c(OH-),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H2OH >CH3NH2,故C正确;
D项、CH3NH2的碱性强于NH2OH, NH3OH+水解程度大于CH3NH3+,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离子的浓度越小,则浓度相同的CH3NH3Cl和NH3OHCl的混合溶液中(NH3OH+);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温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
(2)该温度下,c(H+)=1×10-7 mol/L的溶液,c(OH−)===1×10−5mol·L−1,c(H+)< c(OH−),溶液显碱性;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水=c(H+)水= c(H+)=10−7mol⋅L−1;
(3)Zn和稀硫酸反应,使溶液酸性减弱,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弱,即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水中的Cl-浓度增大,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即向生成Cl2分子方向移动,氯水中的H+浓度降低,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降低,水的电离向右移动;
(4)25 ℃时,pH=4的盐酸中c(H+)=1×10-4mol/L,c(OH-)===1×10-10mol/L=c(OH-)水= c(H+)水,pH=10的Ba(OH)2溶液中c(H+)=1×10-10mol/L= c(H+)水= c(OH-)水,由此可知,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8.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详解】
(1) 温度一定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c(H+)c(OH—),水的电离常数K=,则KW=K c(H2O),两者不相等,故错误;
(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大,则温度升高到100 ℃时,纯水中c(H+)= c(OH—)=1×10—6 mol·L—1,此时水呈中性,故错误;
(3)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在蒸馏水中滴加浓硫酸时,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大,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故错误;
(4)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在溶液中不水解,不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中性,醋酸铵是弱酸弱碱盐,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均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由于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则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故错误;
(5)室温下,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与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抑制水电离的程度相等,则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故正确;
(6)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无论是促进水电离,还是抑制水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总是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故正确;
(7)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则25 ℃时,0.1 mol·L—1的NaOH溶液中KW=1×10—14 mol2·L—2,故错误;
(8)纯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则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c(OH—)=2×10—7mol·L—1,故错误;
(9)25 ℃时,0.01 mol·L—1的盐酸中c(H+)=0.01mol·L—1,则c(OH—)==1.0×10—12mol·L—1,故正确。
19.④ ③>④>②>① c(Na+)>c(CH3COO-)>c(OH-)>c(H+) 2:9 )×10-7
【详解】
(1)酸和碱抑制水的电离,能够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促进水的电离的物质是氯化铵,故选④;
(2)①硫酸中c(H+)=0.2mol/L,②醋酸中c(H+)<0.1mol/L,③氢氧化钠中c(OH-)=0.1mol/L,④氯化铵水解,溶液显酸性,且水解程度很小,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④>②>①,故答案为③>④>②>①;
(3)将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故答案为c(Na+)>c(CH3COO-)>c(OH-)>c(H+);
(4)pH=2的H2SO4溶液c(H+)=10-2mol/L,pH=13的NaOH溶液中c(OH-)=10-1mol/L,混合溶液中c(OH-)=10-2mol/L= = ,解得V(NaOH):V(H2SO4)=2:9,故答案为2:9。
(5)将a mol•L-1的氨水与1mol•L-1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中c(H+)=c(OH-)=1×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2c()=2×mol/L=1mol/L,混合后反应前c(NH3•H2O)=mol/L,则反应后c(NH3•H2O)=(-1)mol/L,则k==×10-7,故答案为×10-7。
20.1×10-12 水的电离要吸热,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即离子积增大 b 否 在盐酸中c(H+)≠c(OH-),所以不可能处于B点位置 2×10-9mol·L-1
【详解】
(1)根据曲线中的数据,可以知道B点水的离子积为1×10-12,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就越大。
答案为:1×10-12;水的电离要吸热,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即离子积增大;
(2) a.图中A、D两点均在同一曲线上,其Kw相等,故a错误;
b.AB线上任意点均有c(H+)=c(OH-),显中性,故b正确;
c.B点c(H+)=c(OH-),显中性,故c错误;
d.A、B的Kw,前者小于后者,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则后者代表的温度高,即T1小于T2,故d错误。
答案选b;
(3) T2℃时,若向溶液中滴加盐酸,c(H+)≠c(OH-),不可能处于B点位置。
答案为:否;在盐酸中c(H+)≠c(OH-),所以不可能处于B点位置;
(4) T2℃时,由Kw=c(H+)·c(OH-)可得c(H+)水=mol·L-1=2×10-9mol·L-1。
答案为:2×10-9mol·L-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 水与水溶液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水与水溶液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 (2019)第1节 水与水溶液课堂检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