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69835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评课ppt课件
展开3.1 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 氧气的制取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复习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非金属、金属单质等)发生反应。
①.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不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略大
④.低温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也可变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把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3、化合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哪么能否在空气中制取氧气呢?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1、空气冷冻分离法
空气
多次压缩
降温
液态空气
低温蒸发
-196℃
氮气
液氧
(沸点-196℃)
(沸点-183℃)
N2
O2
你知道空气冷冻分离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吗?
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2、膜分离技术分离法
空气
一定压力下
有富集氧功能的薄膜
富集氧气
上述两种工业制氧过程,是属于什么变化过程?
都是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空气冷冻分离法制取氧气能否在实验室里进行?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原理
分解含氧化合物
高锰酸钾 (KMnO4)
氯酸钾 (KClO3)
过氧化氢 (H2O2)
紫黑色颗粒
白色粉末
无色液体
2、催化剂
带火星的线香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取三只小试管,分别装上少量①氯酸钾 (KClO3)②二氧化锰 (MnO2)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KClO3 + MnO2)。绑在一起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用带火星的线香去检测产生的氧气。
现象: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KClO3 + MnO2)最先使带火星的线香复燃。
①氯酸钾 (KClO3)熔化后才使带火星的线香复燃。
②二氧化锰 (MnO2)不会使带火星的线香复燃。
结论:
MnO2起加快反应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锰 (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工业上又叫做触媒。
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减慢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以改变。
3、催化剂在反应中可以参与反应而发生变化,但反应结束时又能转化回原来的物质。
4、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
5、同一反应可采用多种催化剂。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制取方法一
B.反应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A.原理: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密度。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连接顺序: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固体加热型
实验装置易错处:
(1)试管口应略向下
(2)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3)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
(4)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5)火焰应加热在试管底部
(6)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7)排水收集时导管不能太长
下图有哪些错误?
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
应加酒精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什么现象能说明装置不漏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手捂(加热)法
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手握试管等容器,如果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手后导管末端回流一段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注水)法
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下端浸没,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继续加水,使漏斗管内的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停止加水观察。液面差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C.实验步骤: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在试管中装入约 7克高锰酸钾,并把一团棉花放在试 管口,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 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4. 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5. 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6. 观察收集到气体的颜色。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
1、为什么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为什么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 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收集气体?
3、为什么要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而使试管破裂。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5、集满氧气后,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6、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
有利于试管内空气排出。
7、为什么加热前,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芯不能 碰到试管。 结束时,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防止试管破裂。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4、制取方法二
B.反应装置:
A.原理: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常温下1升水溶解30毫升O2)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5、制取方法三
B.反应装置:
A.原理:
二氧化锰(MnO2) 在反应中起何作用?
催化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C.实验步骤:
2、转动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过氧化氢,待装置中排净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验证收集的是氧气。
1、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50毫升15%的H2O2,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6、氧气收集及检验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不易溶于水
较纯净
含较多的水蒸气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较干燥
不够纯净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你如何知道氧气收集满了?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1)验证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复燃,证明是氧气
(2)验满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7、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KClO3
KCl
O2
+
2
2
3
MnO2
H2O
H2O2
O2
2
2
+
KMnO4
K2MnO4
O2
+
2
MnO2
+
MnO2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使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你知道原因吗?
高锰酸钾反应后能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1、空气冷冻分离法
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2、膜分离技术分离法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原理
分解含氧化合物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催化剂
二氧化锰 (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工业上又叫做触媒。
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反应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密度。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连接顺序:
4、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小结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请回答:⑴指出编码仪器的名称: A ,B ; C ,E 。⑵如果反应物是高锰酸钾,则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其作用是 。⑶加热反应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刻是 , 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放,原因是 。⑷反应结束时,应先 ,后 ,其目的 是防止 。⑸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残留固体是 。
酒精灯
试管
铁架台
水槽
防止高锰酸钾晶体进入导管,引起堵塞
气泡冒出均匀时
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撤去导管
熄灭酒精灯
水槽里的水倒吸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随堂练习
2、图 3-24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 H2O2制取 O2的文字表示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收集 O2,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 或 _____(填写序号);(3)用发生装置 A 或 B 制取 O2时,A 与 B 相比,A 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C
D
可以随时补充反应所需双氧水,
控制反应速率。
随堂练习
谢谢观看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31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课件pptx、31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31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课件pptx、31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31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课件pptx、31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