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1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2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5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测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
    2022年1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条形码贴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非遗法》的加持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从对物的保护上升到对人的保护,从对物件的保护过渡到对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成对”保护已经成为共识。这种共识有效地阻止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断流。
    但在《非遗法》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混淆非遗概念的问题。有人误将刚创造出来的“现产”当成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误将被改编、改造过的,甚至被西化、被娱乐化的东西当成遗产。其次是保护理念的问题。《非遗法》重点强调了“原真性”保护原则。所谓“原真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汁原味”,目的是确保每个项目的真实。如果经过我们的保护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保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传承人的底线就是不能传递“假情报”。要严把传承人“入口关”,并将那些伪传承人及早“踢”出传承队伍,不能因为他们影响有序传承。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最大特点,但活态传承的本义并不是让非遗改变,而是让非遗通过一个个泥人的制作、一首首山歌的演唱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去。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也是在告诫人们要礼敬传统,而不是对传承人所传文明随意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非遗的“原真性”。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修订《非遗法》时还会涉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讲,真正的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遗产,而不是留给某个人的私人遗产,这一点与文创产品不同。但从传承规律上讲,其知识产权的界定比较复杂,比如一些以家族为传承线的项目,其本身就有不外传的规定;比如经过再次创作的具体作品,因为作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创作者应该拥有知识产权,如传承者翻唱的非遗民歌具有个人声音。
    (摘编自刘海红《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报》2021年5月)
    材料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一个最大困扰就是原本乡村属地的非遗传承主体流失或者缺乏稳定性,导致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实际上就是扩大非遗传播的范围,让城市居民能够感知、共享乡村非遗的魅力。如果从保护非遗本真性的角度看,似乎这样的共享并不适宜,但要破解传承的困局,通过提高共享度,进而扩大非遗的受众范围,受众的增加可能潜在地提高其中少数人成为传承人的可能性,从而营造非遗传承的条件与环境。如今的城市人口结构中,属于第一代进城的人群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无论在情感上、记忆上,还是文化认同上仍然与乡土社会保持着高频度、深层次的联系,因此,涵盖了民俗在内的诸多非遗成为连接城乡、沟通新市民和乡村社会的纽带,而他们作为乡村文化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既了解乡村文化的过去,又肩负着将其传递给下代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乡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我们也知道,随着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推进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乡村非遗的城市共享既可以丰富公共文化一体化的内容,又可能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带来机遇。
    从这个意义上说,非遗的适度进城。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共享,而且与政府的“送文化下乡”,共同构成了城乡文化双向互动的景观,改变了以往从城到乡的单向文化输入模式,客观上也拓展了非遗未来可能的传承发展空间。
    (摘编自杨旭东《提升共享度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两部文化遗产基本法,到有关遗产保护利用创新的一系列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条例、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我国形成了各种专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互补兼容、相互推进的制度化网络,构建了文物保护利用、非遣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三条主线的保障体系,为高效率、高质量的遗产保护发展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
    我国的遗产保护发展实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遗产的概念、范畴和价值的理解日益开放包容,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充实。我们所理解的文化遗产已经超越“架子上的文物”和静态的遗址、建筑的传统范畴,走向更宽泛意义上的包括景观空间、生活方式在内的“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不断深化,“大遗产”发展思维更加成熟稳健。
    我国的遗产保护发展并非局限于单一的、专业领域实践探索,而是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总体性、时代性的战略部署。国家宏观设计越来越突显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地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强化与遗产领域的交集和互动。多重国家政策的交织共力、相互呼应,体现了遗产保护发展的“大战略”理念。 (摘编自林秀琴《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非遗法》的加持,使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成对”保护成为共识。
    B.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遵守“原真性”保护原则,确保每个项目的真实,保护才不会失去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C.非遗传承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但由于非遗传承规律的复杂和特殊,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界定也会变得复杂。
    D.城乡文化共享或许不适宜保护非遗本真性,但却能扩大非遗受众范围,增加传承的可能性,营造传承条件和环境,从而打破传承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者的代代相传,因此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能否吸纳优秀传承人进行传承至关重要。
    B.文化遗产基本法的颁布、各项条例法规的出台,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C.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非遗传承主体流失或不稳定,势必对非遗传承乃至城市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D.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对遗产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充实,“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下列不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或保护的一项是(3分)(    )
    A.秦礼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他多次进入校园宣传皮影戏的表演艺术。
    B.鼎鼎大名的岳麓书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被完整保存下来。
    C.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参加北京文博会,进行银饰加工现场演示等活动。
    D.“薄施淡染: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形成与发展”文化展览在湖北博物馆隆重举办,展览引人入胜。
    4.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根据材料三进行要点提炼,每个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加以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葛 覃 孙犁
    他名叫葛覃。我记得这两个字出自《诗经》,题作“葛覃”的这几段诗,是古代民歌,也很好读。
    我们认识的时候,还都是青年,他比我还要小些,不过十七八岁。人虽然矮小一些,却长得结实精神,一双大眼,异常深沉。他的家乡是哪里,我没有详细问过,只知道他是南方人,是江浙一带的中学生。为了参加抗日,先到延安,一九三九年春天,又从延安爬山涉水来到晋察冀边区。我们见面时,他是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的学生。一九四一年,边区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我们一同参加了成立大会,他已经写了不少抗日的诗歌,他的作品富于青春热情和抗争精神,很多人能够背诵。
    后来听说葛覃到了冀中区,后来又听说他到了白洋淀。那个时候,冀中区斗争特别激烈残酷,我们的大部队,已经撤离,地方武装也转入地下,原来在那里的文艺工作者,也转移到山里来了,而葛覃却奔赴那里去了。
    我心里想,这位青年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很明显,一定是向往那里的火热斗争,或者也向往那里的水乡景色,因为他来自江南。
    山川阻隔,敌人封锁,从此就得不到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的生死,我就渐渐把他忘记了。
    日本投降以后,我回到了冀中,也曾经到过白洋淀,但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也没有想到探寻他的下落。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我到了天津,才从文艺学院另一位同学那里知道葛覃还在白洋淀。那位同学说:
    “他一直在那里下乡,也可以说在那里落户了。他的下乡,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了吧!”
    进城以后,大家关心、注意的是那些显赫的人物和事件,报纸刊出的或电台广播的消息是谁当了部长,谁当了主任,谁写了名著,谁得到了外国人的赞扬……作家们还是下乡,有时上边轰着下去一阵,乡下炕席未暖,又浮上来了。葛覃下乡虽然彻底,一下十几年,一竿子扎到底,但他并没有因此出名,也没有人表扬他,因为他没有作品,一首诗也没有发表过。他到底在干什么呀,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此,我就跟着剧团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住在淀边一个村庄。行前,文艺学院那位同学告诉我,葛覃就是在这个村庄教小学。
    到那里的第二天早晨,我就去找葛覃,小学在村庄的南头,面对水淀。校舍很宽敞,现在正是麦收季节,校门前的大操场,已经变成了打麦场。到学校一问,现在放假,葛老师到区上开会去了。有一次,看到一个农民穿戴的中年人,从学校出来,手里提了一个木水桶,上到淀边的船上,用一根竹竿,慢慢把船划到水深处,悠然自得,旁若无人。然后打了一桶水,又划回来,望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表情,提着水桶到学校去了。我看这个人的身影,有些像葛覃,就赶快跟了进去。我喊了一声:
    “葛覃!”
    我随他走进屋里,这是他的厨房兼备课室,饭桌上零散地放着一些书籍报纸,书架上也放着一些碗筷,瓶罐。我看着他做熟了饭——一碗青菜汤;又看着他吃完了饭——把一个玉米面饼子,泡在热汤里。在这种气氛下,我也没有多谈,只是翻看他桌上的书报,临走向他借了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拿回住处去看。
    在村里,我问过村干部。他们说葛老师初来时,敌人正在疯狂烧杀,水淀的水都叫血染红了,他坚持下来了。人很老实,人缘也好。在村里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学生,也没有数了。
    去年,有一位白洋淀的业余作者到天津来,我又问起葛覃的生活。他说:“究竟为什么,一个人甘心老死异乡?除去到区县开会,连保定这个城市也不愿去一趟。认识的老同志又很多,飞黄腾达的也不少,为什么也从不去联络呢?过去好写诗,为什么现在一首也不写呢?这就使人不明白了。”
    我说:“因为你是一个作家,所以才想得这样多。我在那个村庄的时候,农民就没有这些想法。他们早把葛老师看成是本乡本土的人了。他不愿再写诗,可能是觉得写诗没有什么用,是茶余酒后的玩艺儿。他一字一句地教学生读书,琅琅的书声,就像春天的雨水,滴落在地下,能生菽粟,于人生有实际好处。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士,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他的行为,是符合他参加革命时的初衷的。白洋淀的那个小村庄,不会忘记他,即使他日后长眠在那里,白洋淀的烟水,也会永远笼罩他的坟墓。人之一生,能够被一个村庄,哪怕是异乡的水土所记忆、所怀念,也就算不错了。当然,葛覃的内心,也可能埋藏着什么痛苦,他的灵魂,也可能受到过什么创伤,他对人生,也可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和看法,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也不必深究了。”
    文本二:
    芸斋主人曰:人生于必然王国之中,身不由己,乃托之于命运,成为千古难解之题目。圣人豪杰或能掌握他人之命运,有时却不能掌握自己之命运。至于凡俗,更无论矣。随波逐流,兢兢以求其不沉落没灭。古有隐逸一途,盖更不足信矣。樵则依附山林,牧则依附水草,渔则依附江湖,禅则依附寺庙。人不能脱离自然,亦即不能脱离必然。个人之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相关联,以国家之荣为荣,以社会之安为安。创造不息,克尽职责,求得命运之善始善终。葛覃所行,近斯旨矣。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注①孙犁(1913-2002),“荷花淀派”创始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工作,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员,晋察冀通讯社编辑等,一九四九年后长期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担任主编工作,晚年自号“芸斋主人”。文本一《葛覃》节选自孙犁的《芸斋小说》,文本二是作者放在《葛覃》篇末以“论赞”的形式发表的议论。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语言简洁朴实,散淡平静,意味隽永。小说格调散文化,笔下的人物和情状自然,表现出独特的风格魅力。
    B.葛覃下乡很彻底,在冀中区的白洋淀任小学教师默默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学生无数,却毫无名气,小说刻画出一个令人崇敬的知识分子形象。
    C.作者偶遇葛覃时,发现他不是就近在白洋淀边打水,而是旁若无人地划着船,去淀中水深处,打上一桶水,这体现了葛覃特立独行的隐士性格。
    D.葛覃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喜欢写诗歌,后来就基本不再写诗了,是因为教学生读书是务实的事情,这种变化是他逐渐成熟的痕迹之一。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中景物描写清新明净,情感真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葛覃》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这一特色。
    B.主人公葛覃的名字取自《诗经》中《周南·葛覃》篇,人如其名,葛覃也表现出浓厚的浪漫气质,小说风格也与《诗经》的风格一脉相承。
    C.《史记》《聊斋志异》篇末的“太史公曰”“异史氏曰”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肯定态度,《芸斋小说》继承了这种写法特点。
    D.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国家剧变往往有时代印记鲜明的文学作品出现。建国前后,也涌现了许多孙犁这样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大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8.文本二中评论“葛覃所行,近斯旨矣”,请分析葛覃所行是如何体现这一评论的。(4分)


    9.有人说,读《葛覃》“是既把它当作小说,又把它当作历史的”。请从这两个角度简析文本一的艺术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黥髡者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曰:“可。”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B.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C.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D.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寅,甲为天干首位,寅为地支第三位,干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官婢,指古时因罪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女子。没入官府的男子为官奴。
    C.《诗》,指《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黥髡,古代的两种刑罚。黥,指剃去头发;髡,指在面上刺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文帝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皇后也参加劳动,亲自采桑养蚕。
    B.汉文帝认为肉刑太残酷,不合道德,应该废除,用别的惩罚去代替。
    C.张苍、冯敬提出了所有刑罚都应该减免的建议,汉文帝下达了同意的文书。
    D.汉文帝特别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他下令免除了农田的租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1)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2)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

    14.文中提到汉文帝时期“刑罚大省”,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 刘长卿②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
    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颔联表达了诗人和友人被贬谪后的心理感受,有对侯令仪被人猜忌散布谗言长流岭南康州的同情,也暗含有幽愤之情。
    C.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      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酲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抓取或推送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B.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C.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D.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D.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睛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   ①   ?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②   ,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   ③   ,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
    ① .
    ② .
    ③ .
    22.为了促进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某校语文学习兴趣小组以单元篇目为依托,建立学习任务群,组员讨论该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后,组长确立主题,然后分任务给组员,围绕群文比较探究分析并借助网络整合素材。
    请按照下面的示例,为三个单元的不同篇目各拟写一个主题。要求体现各单元群文的共同主题及核心价值,5字以内。(5分)
    示例: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六国论》
    探究主题:责任与担当。
    原因分析: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
    请按照示例,完成以下各小题。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插秧歌》
    探究主题:
    (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
    探究主题:
    (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别了,“不列颠利亚”》
    探究主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A(A强加因果,不是因为“《非遗法》的加持”,使得“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C(C.从原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不能得出“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对……城市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3.B(B.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关联也有区别。物件的保护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人和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4.答:①构建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提供制度支撑。②贯彻“大遗产”思维,进行开拓性和创新性实践。③设计“大战略”理念,融入总体性和时代性部署。(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5.答:①材料一,先强调《非遗法》的意义和作用,紧接着论述《非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未来修订《非遗法》会涉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②材料二,先分析现象(提出问题),即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乡村非遗传承后继乏人;再提出方法对策(解决问题),想要解决非遗传承的困局,就要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接着分析为什么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困境,最后强调这一举措的作用和意义。(6分)
    6.C(3分)综合两则材料可知,葛覃不是隐士,而是战士。去深处取水是因为深处水更干净,体现了葛覃清高纯洁的文人性格。
    7.D(3分)A项“《葛覃》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典型特色”错,《葛覃》与孙犁早期的风格不同,是晚年孙犁深沉隽永风格的代表。B项“葛覃也表现出浓厚的浪漫气质”错,葛覃青年时期爱写诗,有浪漫气质,后期当小学老师,不再写诗,转而关注现实人生。另“小说风格也与《诗经》的风格一脉相承”也不准确。C项“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肯定态度”错,“太史公曰”“异史氏曰”这种论赞体发表的议论不都是肯定的,比如《史记·项羽本纪》。
    8.(1)葛覃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抗日战争期间,不惧艰难,积极投身到激烈残酷的革命斗争中。
    (2)抗战结束后,在平凡的教育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克尽职责,坚守自己的革命初衷。
    (共4分,每点2分,应从“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结束后”两个角度作答。)
    9.(1)从小说角度看,葛覃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完整,社会、自然环境描写真实自然,主题思想深刻。
    (2)从历史角度看,这篇小说也是纪事,写的是真人真事,都准确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与时代特色。
    (共6分,每点3分,小说角度答出人物、情节两个点即可得3分,历史角度中,真人真事和历史背景真实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3分。)
    10.B [解析]“ 吾之不德”作“彰”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祸自怨起”“福繇德兴”结构类似,中间用“而”连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整句话翻译为: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现在秘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彰显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赞成。应予废除!故选B.
    11.D [解析]黥,在面上刺字。髡,剃去头发。故选D。
    12.C[解析]C项错在“所有刑罚都应该减免”,如原来判处斩右脚以及杀人之后先去官府自首的,官吏因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罪名已被处置但后来又犯了应判处答刑的,全都改为公开斩首,就不是减免。故选C。
    13.(1)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施行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或译为:也没有办法了),朕很怜悯(同情)他们! (“过”“施”“怜”分别1分,句意1分)
    (2)现在那些农民辛苦劳作,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说明鼓励农耕的方法(或政策)不完备。(“ 勤身从事”“为本末者”“备”分别1分,句意1分)
    14.因为社会风气好转,风俗归于笃实厚道,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甲寅(十六日),文帝下诏说:“朕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供应宗庙祭祀的粮食,皇后亲自采桑养蚕,供应祭祀的祭服;制定有关此事的礼仪!”
    当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现了灾异,就把造成过失的责任从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夏季,文帝下诏书说:“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现在秘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彰显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赞成。应予废除!”
    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当处以肉刑,被逮捕拘压在长安诏狱。他的小女儿缇萦向皇帝上书说:“我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他犯了罪,按法律应判处肉刑。我感到悲痛伤心的是,死人不能复生,受刑者残肢不能再接,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赎我父亲该受的刑罚,使他得以改过自新。”
    文帝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同情他们!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制定这样的法律条文:“原来应判处髡刑的,改为罚作城旦和城旦春;原来应判处黥髡刑的,改作钳为城旦、钳为城旦舂;原来应判处劓刑的,改为笞三百;原来应判处斩左脚的,改为笞五百;原来判处斩右脚以及杀人之后先去官府自首的,官吏因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罪名已被处置但后来又犯了应判处笞刑的,全都改为公开斩首。罪犯已被判处为城旦、城旦舂的,各自服刑到一定年数后赦免。”文帝下达命令:“同意。”
    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已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风俗归于笃实厚道,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所以,刑罚大量减少,甚至一年之内全国只审判了四百起案件,出现了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
    六月,文帝下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现在那些农民辛苦劳作,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法不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

    15.C(C.“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错。“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不是想象他流放到康州的情景。)
    16.答: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每点2分)
    【解析】诗歌尾联“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大意是“那高高的九重皇宫中的重臣,谁能够为侯中丞抱屈喊冤?只能让他面对湘江水像屈原一样泪洒衣襟”。“独看湘水泪沾襟”运用了屈原的典故,屈原正道直行、精忠报国却遭到流放,只能独自泪洒湘江。诗人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而“北阙九重谁许屈”则是对那些朝廷重臣的质问和鞭挞,语气中包含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再联系注释可知,诗人与侯中丞一样遭受贬谪,对侯中丞的同情也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伤,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17.(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A(第一处,“避重就轻”的意思是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此处形容“浅阅读”使人印象不深刻,应选用“浮光掠影”。第二处,“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这里强调采用的阅读方式全然不一样,应用“截然不同”。第三处,“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洞若观火”的意思是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这里强调读者看得很清楚,对作品足够了解,应用“洞若观火”。第四处,“殊途同归”的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约而同”的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此处是说学者们没有约定而一起谈到同一观点,应选用“不约而同”。)
    19.B(括号前面说“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中心词是“深度阅读”,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以“深度阅读”为陈述对象。A项陈述对象变成“核心指标”,这就导致前后句出现中途易辙的语病,应排除;C项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深度阅读“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而“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对深度阅读的描述,是该观点的依据,应放在“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的前面,据此项排除;D项前一分句以“深度阅读”为陈述对象,但后一分句陈述对象变成“核心指标”,与前面不连贯,应排除)
    20.D(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的结构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读者”前面的“使”字去掉,让“读者”作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B项;二是语序不当,从文中来看,“经典人文阅读”和“突破资讯隔膜”是读者“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的途径,应把“突破资讯隔膜”放在“经典人文阅读”的后面,据此排除A、C两项。)
    21.①什么是团圆 ②对游子而言 ③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 (每空2分)
    22.(1)劳动的礼赞 (2)良知与悲悯 (3)伟大的复兴
    (答对1处1分,答对2处3分,答对3处5分。答案仅供参考,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23、写作(60分)
    1.审原材料——由一句古人的名言导入,属话题类关系型作文。该作文涉及的核心话题是“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涉及的关系是“才能”与“名位”的关系。
    重点提醒:本次作文若只谈“价值实现”,却忽视了“才能”与“名位”的关系,将难得高分。
    2.审情境限制——这次作文命题没有设置诸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等情境限制和实用类文本写作要求。只需注意的是“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一句,要求体现青年的身份,当代的语境。
    重点提醒:本次作文若写成书信体或演讲稿,有可能会是画蛇添足,或将被扣分。
    3.审驱动任务——“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是命题老师精心涉及的驱动任务。这里着重强调如下几点:
    首先,作文不能脱离原材料。古人名言对后代人的精神遗言,解读名言不只是为了认清其中的哲理,而是要通过对名言的解读来提高自己现实中的素养,沉淀个人智慧,关照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原材料,最好是开头就联系原材料,从“实现自我价值”与“才能”“名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得到对自己的启示,以此拟定标题,启动文章。 
    其次,要“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这一驱动任务,这要求学生作文中体现作为青年的“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对待名声、地位,如何理解“才能”“名位”的关系,甚至最好能够写到自己想拥有什么样的才能,获得什么样的名声和地位。而不能作壁上观,一味在作文里空喊口号,作宏大的叙事和议论。
    重点提醒:本次作文开头环节不联系原材料、没有理顺“实现自我价值”与“才能”“名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空喊口号或只作宏大叙述和议论,有可能会被视为仿写、套作,作文得分会很低。
    4.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立意,往往是最佳立意。        
    原材料中将“才能”作为获得“名声和地位”的前提,认为有才能不愁有名声和地位,没才能即使得到了名声和地位也容易丧失。正如唐代刘禹锡所说:“位是才能取,时因际会遭。”
    所谓“才能”,是指一个人具备的知识、经验和体力、智力等。如果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里的才能应该指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基本点得到充分发展,都可视为“有才能”,多个方面均有发展可被视为“全才”即“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解析“才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才能”指的是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广义的“才能”指的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换而言之,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以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以获得名声和地位为指归,当代青年即便拥有了才能,名声和地位,也要提升核心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提醒:如果学生的作文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表现出不“爱国”,不“敬业”,不“诚信”等思想倾向,不能体现作为高中生良好的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文章很难归为一类作文,得分自然不高。
    5.审常规要求——常规要求是作文在文体、字数、原创度等方面的要求,本次作文常规要求非常“常规”,从略。
    总之,本次作文最好能让来老师读出来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才能(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比如,唱歌才能、表演才能;再如,某种高超医术,某种科技本领;还如,治国理政能力,文学创作才华等),你想博得什么样的名声,你该如何珍惜自己的名声,如何摆正才能和名声的关系;或者你想获取什么样的地位,如何正确看待才能和地位的关系;你将如何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从而如何实现你的自我价值等。
    相关试卷

    27,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7,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7,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7,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