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A卷 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
展开
第六单元 A卷 基础夯实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冥(míng)有鱼 抟(chuán)扶摇而上者
B.学(xué)学半 三男邺城戍(shù)
C.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D.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选贤与(jǔ)能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B.男有分,女有归 (女之出嫁)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表示列举未尽)
D.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下列加粗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弗学,不知其善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之云执策而临之
D.天下为公 忍能对面为盗贼
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既运用了反复手法,又引出了吏与妇情绪的强烈对比,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如狼似虎和老妇的哀苦可怜,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出了诗人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可贵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点明炭的数量,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惜不得”,诗人以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精神。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二、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4分。)
7.直接型默写。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8.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共4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共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2分)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2分)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卖炭翁》,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宦官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10.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2分)
1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拷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①,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③,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殊调:格调特殊。②宣父:指孔子。③畏后生:语出《论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即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1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诗文中的意思。(4分)
(1)北冥有鱼 冥: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
(3)扶摇直上九万里 扶摇:_____________
(4)犹能簸却沧溟水 犹:_____________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概括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2分)
15.比较[甲][乙]诗文,谈谈庄子和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4分)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
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信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
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
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
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
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
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
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
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有删改)
16.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4分)
17.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3分)
18.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分)
19.“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2分)
七、名著阅读(共3分。)
20.名著阅读。
保尔一抬头,与陌生人那安详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他那双灰色的眼睛正在观察着保尔,他的目光十分坚定,一直凝视着保尔,这让保尔有些不自在。同时保尔也打量起这个陌生人,只见一件扣着整齐纽扣的灰色短上衣,紧紧贴在他那宽阔结实的后背上——衣服显然有些瘦。他的脖子又短又粗,整个人浑身充满力量,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
(1)上述选段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陌生人”指_________(人名)。(2分)
(2)结合全书内容,说说“陌生人”对保尔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1分)
八、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21.在自读课上,我们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在阅读这本书时,也需要有这样的“自读课”。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更应主动学习;不只是等待帮助,更应独立面对;不能一味盲从,而应自主探索……
请以“生活中的自读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抟tuán。B.学xiào。D.庇bì。
2.答案:C
解析:“等”在句中的意思是“等同,一样”。
3.答案:D
解析:A.句中的“怪”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B.句中的“千里”属于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C.句中的“策”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4.答案:D
解析:A.代词,它。B.助词,的。C.连词,表修饰。D.是/做。
5.答案:D
解析:“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并没有表现出卖炭翁的勇敢反抗精神。
6.答案:C
解析:“东汉”应为“西汉”。
7.答案:(1)但余钟磬音
(2)落日故人情
(3)缥缈孤鸿影
(4)零落成泥碾作尘
解析:根据上下句提示,正确默写即可。注意避免错别字,如“磬”不要写成“磐”,“碾”不要写成“辗”,等等。
8.答案:(1)①竟答;竞答;②“召开”改为“开展”;③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①船(或“舟”);马;②折柳(或“赠柳”);饯行(或“劝酒”)
(3)C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字形、病句修改和应用文写作格式等知识。①判断字形的正误,要结合词义。“竞答”的意思是“比赛谁先说出答案或结果”。“竞”是“竞争,竞赛”的意思。而“竟”是副词,有“完毕;终于;表示出乎意料”等意思,所以这个词书写有误。②画线句子中“召开”与“活动”搭配不当,可将“召开”改为“开展”。③通知的格式中,少了署名,即通知的发出者。应该写在日期的上方。
(2)①古代的交通工具比较少,根据诗句中的“帆”和“鞍”可知这里的交通工具指的是“船”和“马”。②古人在送别时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借“柳”的谐音“留”来表达“挽留”之意,就有了折柳赠别之俗;为了表达与朋友的友情,往往在“十里长亭”摆酒饯行,所以有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风俗。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律诗的特点。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题目中颔联的后半句(即下联)中“初日”是一个名词,上联中它所对应的位置也应该用名词,所以用“高风”而不能用“风高”。同时,格律诗还讲究押韵。颔联中最后一个字“山”和供选择的词语“还”属于同一个韵部,所以用“还”。故答案选C。
9.答案:A
解析:A项表述有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故选A。
10.答案: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蛮横掠夺,以及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解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据此作答即可。
11.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与抨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作答即可。
12.答案:(1)同“溟”,海;(2)记载;(3)旋风;(4)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及自己的文言积累恰当解释即可,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如(1)句中的“冥”,同“溟”,海。
13.答案:(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重点词语的解释要准确,做到语句完整、流畅。(1)句中的重点词语:怒,用力鼓动翅膀。若,好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2)句中的重点词语: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以,用。息,气息。
14.答案: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中形象的能力。根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得:体形硕大无比。根据“水击三千里”可得:力大无穷。根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得:志存高远。根据“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得:善借长风。
15.答案:[甲]万物皆有所待,世上没有真正的逍遥游。
[乙]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怀才不遇的伤感;渴望被赏识和引荐的情感。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根据“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鲲化为鹏,体形庞大,海运时要去南海,扶摇而上九万里,靠的是六月的大风。小如雾气尘埃,都是生物以气息吹拂的结果。无论是大鹏还是雾气尘埃,看似逍遥,实际上都有所凭依。由此表达了作者观点:天下万物皆有所依凭,哪里有什么真正的逍遥游?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这里引借用孔圣人评点后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被赏识和引荐的情感。
16.答案:①她的爱人被分配到了望北,写给她的第一封信就是从“望北”寄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②她的爱人给她的信件中介绍了哨所的情况和望北不同季节的景色。
③望北哨所在她的想象里如诗如画,会让她联想到古诗词,有一种熟悉之感。
④他们计划在望北哨所开启新婚旅行,望北哨所寄托了她对爱人的深情和无尽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第②段提到:(他)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描绘望北哨所的景色。第③段提到:他在信中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以及满山大雪等不同景象。第⑤段提到: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7.答案:①引用的歌词描绘了西藏美好的风光,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②写出了望北、西藏在她心目中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表现出她对望北的渴望与向往,表现了她对新婚之旅和幸福生活的期待。
③歌词描绘的美景与下文望北哨所恶劣的条件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不畏艰苦、忠诚勇敢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情节构思的能力。这首歌赞美了西藏美好的景色。联系上下文,两人计划在西藏、在望北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因此“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这说明她对幸福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而哨所的实际条件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他的不畏艰苦、忠诚勇敢、无私奉献的品质。
18.答案:(示例1)主人公是“她”。①文章写了一位女子思念自己在哨所服役的爱人,最后却得知爱人为国牺牲的动人故事。全文是从“她”的角度叙述全部情节内容的。②她的感情变化贯串全文,使得结局更感人,使得以她的爱人(他)为代表的那一群为国牺牲、忠勇无畏的中国军人的形象更加伟大。
(示例2)主人公是“他”。①全文情节围绕他来展开,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②文章运用了大量侧面描写,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军人形象。本文通过他牺牲、埋骨望北,表达了作者对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认为谁是主人公,都要注意分析其在情节发展、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19.答案:(示例)我要走了。我盼望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与你相约厮守一生,然而你却因为意外离我而去。还记得这条红绸带吧,它不仅仅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还代表着我们山盟海誓的爱情。我把它留在你长眠的地方,让它代替我守护着你,让它和你一起守护着这片你所热爱的、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小说重要内容,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红绸带出现在第⑧段,是她为“本命年”而买,红色代表着喜庆,而他们原本计划“本命年”的时候完成终身大事,两人在不得相见的时候因为有了红绸带而互相辨识出来。因此红绸带是他们爱情的象征,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寄托。红色又代表着忠勇、正义。他离开她守护在祖国的藏北,在巡逻的路上牺牲,这些都体现着他对祖国的忠诚,体现着他的勇敢和正义。因此在作答时,既要体现出红绸带代表着二人的爱情,也要体现出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怀。
20.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赫来
(2)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从“那安详的眼神”“整个人……就像一棵苍劲的老橡树”可知,“陌生人”指的是朱赫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分析能力。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作为革命前辈和保尔的引路人,朱赫来的形象高大、神圣,也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据此进行整理即可。
21.答案:[例文]
生活中的自读课
“我把头发剪了。”我很平静地对妈妈说。
“我说你这孩子,脑子一热,想一出是一出!你的头发好不容易才留长,干吗剪了……”妈妈放下手中的书,一脸气愤地看着我,开始喋喋不休。
我靠着墙,一句话也没说。阳光透过窗户,照到脸上,我甩了甩头发,感到再没有什么重力压在脑袋上了。很好,很舒服,我就是要这样。不是说“我的青春我做主”吗?何况是我的头发,所以,我更要自己做主。
剪头发时,看着剪掉的碎发从白色的围布上滑下,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很小的时候,我是一头短发,妈妈说这样好收拾,不用成天梳啊洗啊的。我见过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整个儿一男孩样子,以至于弟弟看到我那时的照片,非说照片上的人是他。
因为小时候那一头短发,加上那时的我衣着打扮酷似男孩,还闹过不少笑话。幼儿园时上厕所,女生说我是男生,不可以进去。我去报告老师,老师听了也哭笑不得,后来老师建议妈妈把我的头发留起来。直到三年级时,我的头发才能够扎个小辫子。后来妈妈干脆让我留了长发,而且一留就是这么多年。
记忆中,我好像一直都是在家长的安排下生活,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一天早晨,在阳光下,我甩了甩头,突然前所未有地感受到长发的重压,心里一下子冒出一个念头:把头发剪了。在下定决心的那一秒,我迅速地跑进了理发店。是该自己做一次主了,过惯了“言听计从”的生活,也该尝试一下自己做主的新鲜感觉了。
剪完头发后,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笑了。我有点不敢相信,镜子中那个干净利落的女孩就是我。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样子。我要做一个全新的我,一个干净利落的我,一个阳光爱笑的我,一个可以自由奔跑的我,一个轻松自在的我。
今天的天气很好,满世界都是灿烂的阳光,我觉得这才是我要的生活。生活中我也需要自读课,我的青春我做主,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带引导材料的命题作文题。“自读课”就是在学校里,我们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课。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更应主动学习;不只是等待帮助,更应独立面对;不能一味盲从,而应自主探索……真正的成长是从“生活的自读课”开始的。独自去观察生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独自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敢于去面对和探索未知的生活,“生活的自读课”需要我们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紧扣题目,展开叙述或议论,从寻常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凸显“我”在生活中的自读课上的自觉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