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一,一次函数y=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已知直线交轴于点,交轴于点,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将直线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直线,则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A. B. C. D.2、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增加2,函数值就相应减少4,则k的值为( )A.2 B.-1 C.-2 D.4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阴影区域的点是( ) A.(1,2) B.(﹣1,﹣2) C.(﹣1,2) D.(1,﹣2)4、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 )A. B.C. D.5、点P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2,且点P在y轴的左侧,则点P的坐标是( )A.(-2,3)或(-2,-3) B.(-2,3)C.(-3,2)或(-3,-2) D.(-3,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1与直线l2:y=x交于点A1,过A1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1,过B1作l2的平行线交l1于A2,过A2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2,过B2作l2的平行线交l1于A3,过A3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3…按此规律,则点An的纵坐标为( )A.()n B.()n+1 C.()n﹣1+ D.7、一次函数y=(m-2)x+m2-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M(0,6),且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为( )A. B. C.3 D.8、从车站向东走400米,再向北走500米到小红家,从小强家向南走500米,再向东走200米到车站,则小强家在小红家的( )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A.y<0 B.y>0 C.y<3 D.y>310、用m元钱在网上书店恰好可购买100本书,但是每本书需另加邮寄费6角,购买n本书共需费用y元,则可列出关系式( )A.y=n(+0.6) B.y=n()+0.6C.y=n(+0.6) D.y=n()+0.6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如果高为h(cm)时,体积为V(cm3),则V与h的关系为_______;2、将函数y=3x-4 的图像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则______.4、如果正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_____.5、某品牌鞋的长度ycm与鞋的“码”数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若22码鞋的长度为16cm,44码鞋的长度为27cm,则长度为23cm鞋的码数为 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与关于轴对称,点,,的对应点分别为,,.请在图中作出,并写出点,,的坐标.2、王亮家距离李刚家6.5千米,星期天王亮骑车去李刚家玩,中途自行车突然“爆胎”,恰好路边有便民服务点,几分钟后车修好了,他加快速度骑车到李刚家.王亮的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王亮加速后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王亮距离李刚家1.5千米时,的值.3、科学家研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x(℃)有关.当气温是0℃时,音速是331米/秒;当气温是5℃时,音速是334米/秒;当气温是10℃时,音速是337米/秒;当气温是15℃时,音速是340米/秒;当气温是20℃时,音速是343米/秒;当气温是25℃时,音速是346米/秒;当气温是30℃时,音速是349米/秒.(1)请你用表格表示气温与音速之间的关系.(2)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3)当气温是35℃时,估计音速y可能是多少?(4)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c,0),a≠0且a,b,c满足条件.(1)直接写出△ABC的形状 ;(2)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E为射线CO上一点,且∠ACB=120°,∠ADE=60°① 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AD的长;② 如图2,当点D运动到线段BC上且CD=2BD,求点E的坐标;5、如图,已知O为坐标原点,B(0 ,3),OB=CD,且OD=2OC,将△BOC沿BC翻折至△BEC,使得点E、O重合,点M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位于点B上方,以点B为端点作一条射线BA,使∠MBA=∠BCO,点F是射线BA上的一点.(1)请直接写出C、D两点的坐标:点C ,点D ;(2)当BF=BC时,连接FE.①求点F的坐标;②求此时△BEF的面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分析】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点代入,可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从而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再由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可得点关于轴对称的点为 ,然后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最后将直线与直线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点代入,得: ,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直线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直线,∴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关于轴对称的点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 ,点代入,得: ,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直线与直线的解析式联立,得: ,解得: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平移特征,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表示出x=1时,y=k+3,因为在x=1处,自变量增加2,函数值相应减少4,可得x=3时,函数值是k+3-4,进而得到3k+3=k+3-4,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1时,y=k+3,∵在x=1处,自变量增加2,函数值相应减少4,∴x=3时,函数值是k+3-4,∴3k+3=k+3-4,解得:k=-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一次函数中的k,关键是弄懂题意,表示出x=1,x=3时的y的值.3、C【解析】【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求解即可.【详解】解:图中阴影区域是在第二象限,A.(1,2)位于第一象限,故不在阴影区域内,不符合题意;B.(-1,-2)位于第三象限,故不在阴影区域内,不符合题意;C.(﹣1,2)位于第二象限,其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不超过3,故在阴影区域内,符合题意;D. (1,-2)位于第四象限,故不在阴影区域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个象限中点的坐标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个象限中点的坐标特点:第一象限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第二象限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第三象限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负;第四象限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4、A【解析】【分析】由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可以知道,由此,从而得到一次函数图象情况.【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熟记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5、A【解析】【分析】根据点P到坐标轴的距离以及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在y轴左侧,∴点P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点P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距离是2,∴点P的坐标是(-2,3)或(-2,-3),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6、A【解析】【分析】联立直线l1与直线l2的表达式并解得:x=,y=,故A1(,),依次求出:点A2的纵坐标为、A3的纵坐标为,即可求解.【详解】解:联立直线l1与直线l2的表达式并解得:x=,y=,故A1(,);则点B1(,0),则直线B1A2的表达式为:y=x+b,将点B1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直线B1A2的表达式为:y3=x﹣,将表达式y3与直线l1的表达式联立并解得:x=,y=,即点A2的纵坐标为;同理可得A3的纵坐标为,…按此规律,则点An的纵坐标为()n,故选:A.【点睛】本题为探究规律类题目,求此类和一次函数的交点有关的规律题,需要将前几个交点一次求出来,然后找到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周期的规律,或者后面的数时前面数的倍数或差相同等的规律.7、D【解析】【分析】由一次函数y=(m-2)x+m2-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M(0,6),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m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m的值,由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m-2<0,解之即可得出m<2,进而可得出m=-3.【详解】解:∵一次函数y=(m-2)x+m2-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M(0,6),∴m2-3=6,即m2=9,解得:m=-3或m=3.又∵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m-2<0,∴m<2,∴m=-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找出关于m的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根据二人向同一方向走的距离可知二人的方向关系,解答即可.【详解】解:二人都在车站北500米,小红在学校东,小强在学校西,所以小强家在小红家的正西.【点睛】本题考查方向角,解题的关键是画出相应的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答.9、A【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得到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根据一次函数性质得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x>2时,y<0.【详解】∵一次函数y=kx+b(k≠0)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为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每本书的价格为元,再根据每本书需另加邮寄费6角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因为用m元钱在网上书店恰好可购买100本书,所以每本书的价格为元,又因为每本书需另加邮寄费6角,所以购买n本书共需费用y=n(+0.6)元;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和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得到每本书的价格是关键.二、填空题1、V=100h【解析】【分析】根据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进行填空即可.【详解】解:V与h的关系为V=100h;故答案为:V=100h.【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题目比较简单.2、##y=1+3x【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求解即可.【详解】解:∵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熟练记忆函数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3、2或-2##-2或2【解析】【分析】由函数解析式确定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4),然后根据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为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在中,当时,;当时,,∴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4),由题意可得:,解得:.故答案为:2或-2.【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及其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题意,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4、【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2)x的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k﹣2<0,解得,k<2.故填:k<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列出不等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36【解析】【分析】先设出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把y=23代入求出y即可.【详解】解:∵鞋子的长度y cm与鞋子的“码”数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k≠0),由题意知,x=22时,y=16,x=44时,y=27,∴ ,解得: ,∴函数解析式为:y=x+5,当y=23时,23=x+5,解得:x=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作图见解析,点,点,点【解析】【分析】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即可.【详解】解: 如图所示.点,点,点.【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坐标,熟知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王亮加速后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设王亮加速后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函数过点(15,2)(30,6.5)代入得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函数值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设王亮加速后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函数过点(15,2)(30,6.5)代入得:,解得:,∴王亮加速后行驶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设修车之前解析式为,代入(10,2)得:,解得,∴,当s=1.5时,,解得分.【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与信息处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与信息处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关键.3、 (1)见解析;(2)两个变量是: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温度是自变量;(3) 352米/秒; (4) y=331+x.【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数据列出表格.(2)找出题中的两个变量.(3)根据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4)结合(3)中发现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详解】(1)列表如下:x(℃)051015202530y(米/秒)331334337340343346349 (2)两个变量是: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温度是自变量.(3) 根据表格中音速y(米/秒)随着气温x(℃)的变化规律可知,当气温再增加5℃,音速就相应增加3米/秒,即为349+3=352(米/秒),当气温是35℃时,估计音速y可能是:352米/秒.(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每升高5℃,传播的速度增加3,当x=0时,y=331,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y=331+x.【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与常量以及函数表示方法,理解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是得出函数关系式的关键.4、(1)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①;②【解析】【分析】(1)先证明 再证明 从而可得答案;(2)① 先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可得 再证明 再利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②在CE上取点F,使CF=CD,连接DF,记的交点为K,如图所示:证明△CDF是等边三角形, 再证明△ACD≌△EFD(AAS), 可得AC=EF,再求解BD=,CF=CD=, 再求解OE=,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 , 解得: A(,0),B(b,0),C(3,0), 而 是等腰三角形.(2)① ∠ACB=120°,∠ADE=60°, 是等边三角形, ②在CE上取点F,使CF=CD,连接DF,记的交点为K,如图所示:∵AC=BC,∠ACB=120°, ∴∠ACO=∠BCO=60°, ∴△CDF是等边三角形, ∴∠CFD=60°,CD=FD, ∴∠EFD=120°, ∵∠ACO=∠ADE=60°, ∴∠CAD=∠CED, 又∵∠ACD=∠EFD=120°, ∴△ACD≌△EFD(AAS), ∴AC=EF, 由(1)得:c=3, ∴OC=3, ∵∠AOC=90°,∠ACO=60°, ∴∠OAC=30°, ∴BC=AC=2OC=6,EF=AC=6, ∵CD=2BD, ∴BD=,CF=CD=, ∴CE=EF+CF=, ∴OE=CE-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图形与坐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1)(-1 ,0),(2 ,0);(2)①F(-3 ,4);②.【解析】【分析】(1)由B(0 ,3)知OB=3,由OB=CD,且OD=2OC,知OC=1,OD=2,据此求解即可;(2)①过点F作FP⊥轴于点P,利用AAS证明△FPB≌△BOC即可求解;②过点F作FQ⊥BE于点Q,证明FB是∠PBE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B(0 ,3),∴OB=3,∵OB=CD,且OD=2OC,∴OC=1,OD=2,∴C(-1 ,0),D(2 ,0);故答案为:(-1 ,0),(2 ,0);(2)①过点F作FP⊥轴于点P,∵∠PBF=∠BCO,BF=BC,又∠FPB=∠BOC=90°,∴△FPB≌△BOC(AAS),∴FP=BO=3,PB= OC=1,∴PO=4,∴F(-3 ,4);②过点F作FQ⊥BE于点Q,∵∠CBO+∠BCO=90°,∠PBF=∠BCO,∴∠CBO+∠PBF=90°,则∠CBF=90°,由折叠的性质得:∠EBC=∠OBC,EB=BO=3,∴∠EBC +∠EBF=90°,∴∠EBF=∠PBF,即FB是∠PBE的角平分线,又FQ⊥BE,FP⊥轴,∴FQ= FP=3,∴△BEF的面积为BEFQ=.【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点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