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课一教)】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课一教)】,共17页。
第五单元 面积 课时1 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数学课本和语文课本,两枚不同的硬币,两片不同的树叶) 师: 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师: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师:这两片树叶有面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感知面积概念(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的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师: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实物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 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 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师:为什么是封闭图形呢?(课件演示将一幅图擦拭一些)若这里 种草,能种完吗?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4)联系生活拓展。 谁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表面、封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吗?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整表述)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 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1)直接观察比较出两个大小悬殊的图形的面积的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三)实践应用 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完成50页“练一练”第一题。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第2课时 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他们的实际大小。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面积?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下面两个同学测量的是同一本书的表面,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用的格子不一样大,也就是所选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不同)总结:同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固定的,要想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就要统一面积单位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平方厘米(1)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学生活动)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板书: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cm²)。(2)请同学们想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食指指甲的大小、一颗扣子、开关按钮的面„„)2、认识 1 平方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感受:1 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分米(dm²)。(3)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 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请同桌相互合作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5)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6)请四人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1)如果让你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 你选平方厘米还是平方分米呢? (都不选)两个都不合适,那打算用什么面积单位来测量呢?(平方米) (2) 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3)教师拿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教具,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4)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餐桌、单人床)(5)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充分体验,在活动中巩固表象。 三、巩固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枝圆珠笔长约15(厘米) (2)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54(平方米)(3)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0(平方分米)(4)文具盒盖的面积约是40(平方厘米) (5)王明家的客厅面积约是20(平方米)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 完成口后“练一练”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准备: 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正方形若干个、直尺。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一、复习导入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上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 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 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长方形的面积?3. 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用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2=6)这里的3表示什么?2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摆了3个,沿宽摆了2个,一共是多少个6个(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个面积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下面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上面长方形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②沿长摆了5个,沿宽摆了2个,一共是多少10个;③沿长摆了4个,沿宽摆了3个,一共是12个)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5厘米就能摆5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2厘米,就能摆这样地2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看到长4厘米,就说明能摆4个面积单位的正方形,宽3厘米,说明能摆3个面积单位的正方形,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的正方形?怎样列式?(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7.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1)课件出示正方形提问:大家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什么。 (4)用公式计算与用面积单位去摆相比较,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思考后汇报)(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怎样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吗?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四、课后作业 完成口后“练一练”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大约有多大?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 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 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 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摆一摆。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 看可以摆多少个? 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 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 说一说: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比较概括。教师:我们知道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 100 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4、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1 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是10乘10等于100平方分米,由此可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 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 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 需要地砖多少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 =810÷9 =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你是怎么学习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 完成口后“练一练”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