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展开课时2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保尔·芒图在论述工业革命时说道:“这种旧的经济组织经内部的缓慢演进而逐渐改变,但仍保存其旧习惯所维持的形式,毛纺工业太保守了,太受到特权和偏见的压制,所以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来完成变革。因此,毛纺工业的重大变革需要外来的刺激。”材料意在强调( )
A.工场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
C.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市场的推动
D.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毛纺工业太保守了,太受到特权和偏见的压制,所以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来完成变革。因此,毛纺工业的重大变革需要外来的刺激”可知,毛纺工业技术变革的动力来自外在市场的推动,市场的扩大推动毛纺工业技术的革新,故选C项;工场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殖民扩张,市场的扩大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毛纺工业的发展,并未涉及重商主义,排除D项。
2.18世纪,大批法国亚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装涌入英格兰。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
A.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B.客观上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
C.促进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
D.导致英国殖民优势日益丧失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可知,政府对进口服装的管制,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客观上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故选B项;根据材料“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可知,政府对进口服装的管制,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冲击英国毛纺织业,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殖民优势凸现,排除D项。
3.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 )
A.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
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中世纪穷人可以到贵族庄园拾穗,以至“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政府强化了保护“土地上遗落的麦穗”,故选A项;题干中中世纪“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而到18世纪末,穷人失去这一权利,被迫流向城市做工,有利于工业革命,排除B项;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道德沦丧的问题,排除D项。
4.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英国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主政治进步无关,排除B项;影响这些教育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是人文关怀,排除C项;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D项。
5.下表为1780—1840年英国妇女和儿童工资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统计情况。这反映出( )
A. 妇女成为家庭收入支柱
B.儿童受教育权益受到政府重视
C.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冲击
D.社会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答案】 C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原来单纯依靠男性获得收入的状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进入社会工作,冲击了传统的家庭结构,故选C项;“支柱”与材料中数据不符,排除A项;童工说明当时儿童受教育权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财富多寡的对比,排除D项。
6.1712年,英国征收土地税(主要由地主负担)215.2万镑,关税(主要由商人和下层人士负担)148.1万镑,国产税(主要由企业家负担)180.5万镑。1814年,国产税2 750万镑,关税1 440万镑,土地税790万镑。这时期税收的变化反映出英国( )
A.政府对私营企业征收重税
B.封建地主享有特权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D.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1814年,国产税2 750万镑,关税1 440万镑,土地税790万镑”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前期英国国产税、关税等都有了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征收重税,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显示出封建地主的特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未提及贫富差距,排除D项。
7.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答案】 D
【解析】材料认为工业革命引发严重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的问题逐渐得到英国的认识和观察,故选D项;工业革命不仅要发展现代经济又要关注社会公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
8.学者罗荣渠说,美国人在其开拓阶段一直秉持“走向文明必须改变周围蛮荒的环境”的思想,所以在工业化一开始的政策制定上就埋下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的种子。据此可知,美国( )
A.近代化一定程度制约了科技创新
B.利益至上占据政府执政的主导地位
C.工业革命的开展孕育粗放式经营
D.工业化进程伴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工业化是以资源粗放式进行开发的,故选D项;近代化与科技创相互推动,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政府政策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无法代表政府执政理念,B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工业革命与粗放式经营无关,排除C项。
9.下表是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 )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 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在世界贸易占比中数值最多,达到了22%,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所占比重下滑,美国所占比重有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英国、美国、德国三个国家的比重出现了相对平衡的现象,这反映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的格局,故选B项;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最高,不能判断出其已经丧失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排除A项;题干表格数据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而不仅仅是德国一个国家的情况,排除C项;题干表格数据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D项。
10.1890—1911年,洛克菲勒组建的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5%以上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垄断法》作出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这表明美国( )
A.否认垄断企业的合法地位
B.深受自由主义政策影响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D.垄断企业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垄断法》作出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可知,美国政府反对垄断,维护自由竞争,深受自由主义政策影响,故选B项;最高法院依据反垄断法拆分标准石油公司,不能说明美国认定垄断企业的不合法,排除A项;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拆分垄断组织不能说明垄断企业阻碍经济发展,排除D项。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信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有着坚实的技术和经验基础
B.科学世界受意识形态干预
C.引导人们向内探寻精神世界
D.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发明家在实验中发现了簧片的震动与电流强弱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电话,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通过实验发现的物理学原理推动了科技的创新,而非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排除A项;意识形态指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属于人文科学,而材料反映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
12.下表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别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德意志诸邦/德国
2.9
3.5
3.5
4.9
8.5
13.2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
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
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
【答案】 D
【解析】根据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可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比重显著上升,而中印等亚洲国家的比重显著下降,这说明西方国家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明世界经济中心由亚洲转移到了欧洲,故选D项;18世纪,西方国家兴起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因此引领世界潮流的是西方国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相对份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出西方列强的矛盾,排除B项;工业革命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形成了西方强东方弱的格局,排除C项。
13.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
A.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
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
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可知,铁路建设引发了美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殖民扩张,排除C项;根据材料“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可知,铁路建设并未动摇美国民众对上帝的信仰,排除D项。
14.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垄断资本的出现
D.殖民市场的开拓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所给的图示可知,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长,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1750”“1865”可知,反映的是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A项;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故殖民市场的开拓,不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5.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的速度,福特汽车才得以在此后十年中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福特式的“创新”( )
A.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
B.开始了生产的标准化
C.适应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D.带来了交通业的革命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正因为流水线的速度,福特汽车才得以在此后十年中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在流水线上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故选C项;根据材料“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可知,流水线生产使分工更加细化,需要的工人更多,故造成劳动力严重过剩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标准化生产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中出现汽车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B项;带来交通运输业革命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排除D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决定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村出现廉价劳动力
D.同时期英国以外的地方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
【答案】 B
【解析】由“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可知,雇佣劳动者的与日俱增为日后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故选B项;“决定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村自由劳动力数量增加,并未涉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农村的变化,未论及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排除D项。
2.1802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至少在学徒期的前四年中,在每天的正常工作时间里要抽一定的时间, 由一些谨慎、规矩的人来教所有的学徒工读书、写字和算术,或者只教其中一种,视学徒工的年龄和能力而定。”这反映出( )
A.政策调整适应工业化进程需要
B.法律为义务教育普及提供保障
C.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D.英国宪章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答案】 A
【解析】1802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强制工人在学徒期间抽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反映出当时英国政府为适应工业化进程需要调整政策,故选A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律为“义务教育普及”提供保障,排除B项;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1802年英国宪章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
3.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前,是欧洲举足轻重的毛制品生产和出口大国。1770年棉纺织品占纺织品的5%,毛纺织品占整个工业生产的1/3,但工业革命没有从毛纺织业开始,而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棉纺织品市场需求迅猛增长
B.圈地运动提供廉价劳力
C.毛纺织品生产工艺成熟
D.棉纺织业出现技术革新
【答案】 A
【解析】与传统的毛纺织品相比,棉布具有价格便宜、穿着舒适等许多优势,因而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创造了条件,故选A项;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但与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问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与毛纺织品生产工艺成熟无关,排除C项;棉纺织业出现技术革新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排除D项。
4.自发秩序思想在经济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的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该思想( )
A.推动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
B.强调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的结合
C.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
D.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可知,自发的经济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自由主义思潮鼓励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的表现,故选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发的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反对自由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
5.下表是德意志地区铁路里程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德国铁路的发展( )
德国铁路里程(1850—1869)
年份
铁路里程
(千米)
年份
铁路里程
(千米)
年份
铁路里程
(千米)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5 856
6 143
6 605
7 147
7 571
7 826
8 613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8 991
9 650
10 593
11 089
11 497
12 048
12 651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3 114
13 900
14 787
15 679
16 316
17 215
A.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
B.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850—1869年德国铁路里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推动了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且材料中没有德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最快”的结论,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期,排除D项。
6.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公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逐渐吞噬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这一现象( )
A.为国际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B.推动“电气时代”到来
C.导致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促使垄断组织产生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公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逐渐吞噬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可知,在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企业竞争、兼并的现象,最终产生了垄断组织,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公司企业间的竞争,并未提及国际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而非特点,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项。
1. (2021·浙江6月选考)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
A. 《国富论》 B.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 《社会契约论》 D.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国富论》,故A正确;《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作者是诺拉斯,故B错误;《社会契约论》作者是卢梭,故C错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者是凯恩斯,故D错误。
2. (2021·浙江6月选考)谈到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有学者认为,它导致了第二次重大信息革命,因为电视和出版物不同,它以动代替静,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形象化代替概念化;它能把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传播到亿万人中去。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电视成为一种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工具
B. 世界各地不受阻隔地同时收看到同一电视节目
C. 电视信息传播能力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D. 作为互动媒体的电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电视的发明使用导致第二次重大信息革命,能把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传播到亿万人中去。该学者意在强调电视的信息传播能力强大,并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电视是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工具,故A错误;“世界各地不受阻隔地同时收看到同一电视节目”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错误;互动媒体是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媒体环境下,通过融合影视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等方式进行信息承载与传播,以多种感官全方位进行信息交互的一种崭新媒体形式,因此电视不是互动媒体,故D错误。
3. (2021·湖南卷)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
A. 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 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 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 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答案】D
【解析】根据“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
4.(2020·浙江1月选考)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答案】 C
【解析】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排除D项。
5.(2020·江苏卷)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可知,环境污染问题是由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的,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故选A项;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是贫富悬殊差距太大,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且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精神危机,排除C项;1873年汽车还没有出现,世界第一辆汽车是1885年诞生的,排除D项。
6.(2020·浙江7月选考)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里程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不出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因此D项符合题意。
7.(2020·全国Ⅰ卷)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答案】 B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造就了少数的“奢靡之城”,但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艰苦,报酬微薄,生活悲惨,给巴黎带来了更多的“悲惨之城”,故选择B项;波旁王朝在此时已经灭亡,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没有转移,仍然在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没有实行教会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2019·全国Ⅰ卷)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蒸汽机是在生产中不断改进,最终改进成为“万能蒸汽机”,强调了蒸汽机的发明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只反映部分材料;D项中“各阶层”范围扩大了。
9.(2019·浙江4月选考)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从1788年开始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10.(2018·江苏卷)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 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共5页。
高中历史课时2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课时2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尔·芒图在论述工业革命时说道,1712年,英国征收土地税,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24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课时24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课时24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析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docx、课时24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