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语文园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语文园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课文,了解写法,腊月二十三,探究发现,体会写法,了解习俗,解读寓意,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诵读《长歌行》,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了解写法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有详有略的内容。
2.回顾《北京的春节》。指名说一说哪些内容是详细写的,哪些内容进行了略写。(《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3.(出示《腊八粥》的课文插图)回忆在《腊八粥》这篇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4.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所以要详写。《腊八粥》一文中八儿等粥的部分,最能突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所以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详写。)
5.小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6.如何安排详略呢?阅读“交流平台”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并勾画相关语句。
(1)指名汇报。
(2)梳理要点。(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探究发现,体会写法
过渡: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全班汇报,教师点拨。
①“一律”“清一色”“都”的意思相近,都表示“全部”的意思。
②“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表示“得了第一名”的意思。
(3)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写同一意思时,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进行描写,这样可以避免词语重复,增添表达的生动性。)
三、了解习俗,解读寓意
1.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你知道吗?有些习俗寓意着吉祥,如,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课件出示)
2.请你结合查找的资料及生活积累,了解下面这些习俗的吉祥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教师点拨。
(1)过年的时候吃鱼:过年为了讨一个好兆头,是一定要吃鱼的。因为“鱼”和“余”谐音,又象征吉祥物,“无鱼不成席”,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但是具体吃什么鱼呢?吃鲤鱼,寓“得利有余”;吃鲢鱼,寓“连年有余”;吃鳜鱼,寓“富贵有余”。
(2)建筑上雕刻蝙蝠: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用“蝠”与“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赋予“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
4.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小
腊月二十四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元宵点灯: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会在正月十五的那天点亮灯笼,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所以元宵节的灯又称“祈福灯”或“平安灯”。
端午赛龙舟:“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关于赛龙舟的传说有很多种,但图个好彩头、努力向上的寓意一直没有改变。
重阳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四、小结
汉乐府的《长歌行》由于它的内涵而传诵至今,每一次诵读,就敲响一次警钟,告诫我们要时刻珍惜时间。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首诗歌后的启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再读课文,探究交流,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教师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