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生交流,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指导朗读,开展朗读比赛,总结课文,谈谈感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之《寒食》
难点名称
理解古诗《寒食》所描写的内容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有四句,但是多有转折。从内容上,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上,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上,由白天转入日暮等。多为复杂,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背景就无法想象到宫廷传蜡烛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不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古诗整体方面的感情。不会从写作背景、诗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整体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当时社会上的问题。
2.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理解春天的长安城的美景。
3.通过问题探究,感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趣味导入。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网上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寒食》。
3.正音,齐读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师生交流。
1.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简介寒食节的来源。
2.介绍作者韩翃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古诗,学生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通过朗读,探究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由练读、学生齐读)
理解这两句诗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无处不”写了什么?(用双重否定表肯定,进而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花无数的迷人春景。)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可以把“飞花”换成“落花”吗?(不能。“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长安城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理解这两句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长安的百姓,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讽刺)
(5)教师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再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指导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1.指导朗读诗文,注意读好重音、停顿。
2.师生朗读竞赛。
小结
六、总结课文,谈谈感想。
1.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寒食》所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吗?
2.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交流,导入新课,交流学法,诵读古诗,粗知诗意,质疑问难,探究诗情,吟诵诗歌,经典传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寒食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认知贯通,探究课文,巩固提升,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寒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