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直线l1∥l2,点A,如图木条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AB∥CD,若∠2是∠1的2倍,则∠2等于( )
A.60° B.90° C.120° D.150°
2、如图,已知∠1 = 40°,∠2=40°,∠3 = 140°,则∠4的度数等于( )
A.40° B.36° C.44° D.100°
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5是同位角 B.3与6是同旁内角
C.2与4是对顶角 D.5与2是内错角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若 ,则 a∥c”时,首先应假设( )
A.a∥b B.b∥c C.a 与 c 相交 D.a 与 b
5、如图所示,直线l1∥l2,点A、B在直线l2上,点C、D在直线l1上,若△ABC的面积为S1,△ABD的面积为S2,则( )
A.S1>S2 B.S1=S2 C.S1<S2 D.不确定
6、如图,若AB∥CD,CD∥EF,那么BCE=( )
A.180°-2+1 B.180°-1-2 C.2=21 D.1+2
7、如图木条a、b、c用螺丝固定在木板a上,且,将木条a、木条b、木条c看作是在同一平面a内的三条直线AC、DF、MN,若使直线AC、直线DF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
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
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
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
8、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9、如图,直线被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与是同旁内角;
②与是内错角;
③与是同位角;
④与是内错角.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得出直线的是( )
A.∠1=∠2 B.∠4=∠5 C.∠2+∠4=180° D.∠1=∠3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则另一个角的度数是_____.
2、如图,AD⊥BD,BC⊥CD,AB=a cm,BC=b cm,则B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填写推理理由:
如图,CD∥EF,∠1=∠2.求证:∠3=∠ACB.
证明:∵CD∥EF,
∴∠DCB=∠2________.
∵∠1=∠2,
∴∠DCB=∠1________.
∴GD∥CB________.
∴∠3=∠ACB________.
4、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DE平分∠ADC,若∠ABC =m°,∠ADC =n°,则∠E=_________°.
5、如图,口渴的马儿在点处想尽快地到达小河边喝水,它应该沿着线路奔跑,依据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上一点A画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外一点B画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完成下列证明:已知,,垂足分别为、,且,求证.
证明:,(已知),
( )
( )
( )
又(已知)
( )
( )
3、完成下面的证明
如图,点B在AG上,AGCD,CF平分∠BCD,∠ABE=∠FCB,BE⊥AF点E.
求证:∠F=90°.
证明:∵AGCD(已知)
∴∠ABC=∠BCD(____)
∵∠ABE=∠FCB(已知)
∴∠ABC﹣∠ABE=∠BCD﹣∠FCB
即∠EBC=∠FCD
∵CF平分∠BCD(已知)
∴∠BCF=∠FCD(____)
∴____=∠BCF(等量代换)
∴BECF(____)
∴____=∠F(____)
∵BE⊥AF(已知)
∴____=90°(____)
∴∠F=90°.
4、已知:如图,中,点、分别在、上,交于点, ,.
(1)求证:;
(2)若平分,,求的度数.
5、如图,AE=AF,以AE为直径作⊙O交EF点D,过点D作BC⊥AF,交AE的延长线于点B.
(1)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E=5,AC=4,求BE的长.
6、如图,EF⊥BC,∠1=∠C,∠2+∠3=180°,试说明∠ADC=90°.请完善解答过程,并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理论依据.
解:∵∠1=∠C,(已知)
∴GD∥ .( )
∴∠2=∠DAC.( )
∵∠2+∠3=180°,(已知)
∴∠DAC+∠3=180°.(等量代换)
∴AD∥EF.( )
∴∠ADC=∠ .( )
∵EF⊥BC,(已知)
∴∠EFC=90°.( )
∴∠ADC=90°.(等量代换)
7、推理填空:如图,直线,并且被直线所截,交和于点,平分,平分,使说明.
解:∵,
∴( )
∵平分,平分.
∴, ( )
∵
∴( )
∵
∴( )
8、感知与填空:如图①,直线AB∥CD.求证:∠B+∠D=∠BED.
证明:过点E作直线EF∥CD,
∠2=______,( )
AB∥CD(已知),EF∥CD
_____∥EF,( )
∠B=∠1,( )
∠1+∠2=∠BED,
∠B+∠D=∠BED,( )
方法与实践:如图②,直线AB∥CD.若∠D=53°,∠B=22°,则∠E=______度.
9、已知直线AB和CD交于点O,∠AOC=α,∠BOE=90°,OF平分∠AOD.
(1)当α=30°时,则∠EOC=_________°;∠FOD=_________°.
(2)当α=60°时,射线OE′从OE开始以12°/秒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转动,同时射线OF′从OF开始以8°/秒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转动,当射线OE′转动一周时射线OF′也停止转动,求经过多少秒射线OE′与射线OF′第一次重合?
(3)在(2)的条件下,射线OE′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当∠E′OF′=90°时,请直接写出射线OE′转动的时间为_________秒.
10、已知,在下列各图中,点O为直线AB上一点,∠AOC=60°,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
(1)如图1,三角板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则∠BOC的度数为 °,∠CON的度数为 °;
(2)如图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此时∠BON的度数为 °;
(3)在图2中,延长线段NO得到射线OD,如图3,则∠AOD的度数为 °;∠DOC与∠BON的数量关系是∠DOC ∠BON(填“>”、“=”或“<”);
(4)如图4,MN⊥AB,ON在∠AOC的内部,若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则∠COM+∠AON的度数为 °;∠AOM﹣∠CON的度数为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先由AB∥CD,得到∠1=∠CEF,根据∠2+∠CEF=180°,得到∠2+∠1=180°,再由∠2=2∠1,则3∠1=180°,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AB∥CD,
∴∠1=∠CEF,
又∵∠2+∠CEF=180°,
∴∠2+∠1=180°,
∵∠2=2∠1,
∴3∠1=180°,
∴∠1=60°,
∴∠2=12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领补角互补,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A
【分析】
首先根据得到,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4的度数.
【详解】
∵∠1=40°,∠2=40°,
∴∠1=∠2,
∴PQMN,
∴∠4=180°﹣∠3=4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D
【分析】
根据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以及内错角的定义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解:A、∠1与∠5是同位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3与∠6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2与∠4是对顶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5与2不是内错角,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三线八角,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4、C
【分析】
用反证法解题时,要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a与c不平行(或a与c相交).
【详解】
解:原命题“在同一平面内,若a⊥b,c⊥b,则a∥c”,
用反证法时应假设结论不成立,
即假设a与c不平行(或a与c相交).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反证法证明的步骤:(1)假设原命题结论不成立;(2)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3)原命题正确.
5、B
【分析】
由题意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知△ABC和△ABD等底等高,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因为l1∥l2,所以C、D两点到l2的距离相等,即△ABC和△ABD的高相等.同时△ABC和△ABD有共同的底AB,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时注意等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A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两条性质解答.
【详解】
∵AB∥CD,CD∥EF,
∴∠1=∠BCD,∠ECD+∠2=180°,
∴BCE=∠BCD+∠ECD=180°-2+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选择合适的平行线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解: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此时 ,则 ,有 ,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此时 ,则 ,有 ,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此时 ,则 ,有 ,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木条b、c重合,则 ,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图形的旋转,熟练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由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转过了,和原来方向相同,故A正确;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左拐,故B错误;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右拐,故C错误;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右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是A.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可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
解:①与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
②与是内错角,说法正确;
③与是同位角,说法正确;
④与是内错角,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 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
10、A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1=∠2,不能判断直线,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二、填空题
1、40°
【分析】
由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可得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再由其中一个角为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因为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
所以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若这两个角相等,因为其中一个角为,所以另一个角的度数为;
若这两个角互补,则另一个角的度数为 ;
故答案为或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补角的定义,属于基本题型,正确分类,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关键.
2、bcm<BD<a cm
【分析】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AB与BD的关系,BD与BC的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垂线段最短,得BD<AB=acm,BD>BC=bcm,
即bcm<BD<acm,
故答案为:bcm<BD<a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短的性质,直线外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求出,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
证明: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答案为: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等量代换;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理解题意,结合图形,综合运用判定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4、
【分析】
作EF∥AB,证明AB∥ EF∥CD,进而得到∠BED=∠ABE+∠CDE,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即可求出.
【详解】
解:如图,作EF∥AB,
∵AB∥CD,
∴AB∥ EF∥CD,
∴∠ABE=∠BEF,∠CDE=∠DEF,
∴∠BED=∠BEF+∠DEF=∠ABE+∠CDE,
∵BE平分∠ABC,DE平分∠ADC,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公理的推论,根据题意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5、垂线段最短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因为 垂直于小河边所在直线,
所以它应该沿着线路奔跑,依据是垂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与直线的关系,熟练掌握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能画无数条;(2)能画一条;(3)能画一条
【分析】
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点A(或点B)重合,过点A(或点B)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在两线相交处标出垂足(直角符号),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无数条;
(2)根据题意得:经过直线上一点A画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一条;
(3)根据题意得:经过直线外一点B画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一条.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熟练掌握同一平面内,过已知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解题的关键.
2、见详解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直接进行求解.
【详解】
证明:,(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垂直的定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BC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而得到∠EBC=∠BCF,即可判定BE∥C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F=∠F,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得解.
【详解】
证明:∵AG∥CD(已知),
∴∠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E=∠FCB(已知),
∴∠ABC﹣∠ABE=∠BCD﹣∠FCB,
即∠EBC=∠FCD,
∵CF平分∠BCD(已知),
∴∠BCF=∠FCD(角平分线的定义),
∴∠EBC=∠BCF(等量代换),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EF=∠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AF(已知),
∴∠BEF=90°(垂直的定义),
∴∠F=90°.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垂直的定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1)见解析;(2)72°
【分析】
(1)等量代换得出∠3=∠DFE,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AB,可以推出∠ADE=∠B,即可判断结论;
(2)由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DE=∠EDC=∠B,由平角的定义列出关于∠5+∠ADE+∠EDC==180°,求出∠B的度数,即可得出∠ADC的度数,由EF//AB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1)∵,∠2+∠DFE=180°,
∴∠3=∠DFE,
∴EF//AB,
∴∠ADE=∠1,
又∵,
∴∠ADE=∠B,
∴DE//BC,
(2)∵平分,
∴∠ADE=∠EDC,
∵DE//BC,
∴∠ADE=∠B,
∵
∴∠5+∠ADE+∠EDC==180°,
解得:,
∴∠ADC=2∠B=72°,
∵EF//AB,
∴∠2=∠ADC=180°-108°=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1)BC与⊙O相切,见解析;(2).
【分析】
(1)连接O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ED=∠ODE,∠OED=∠F,求得∠ODE=∠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OD∥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ODB=∠ACB,推出OD⊥BC,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BC与⊙O相切,
理由:连接OD,
∵OE=OD,
∴∠OED=∠ODE,
∵AE=AF,
∴∠OED=∠F,
∴∠ODE=∠F,
∴OD∥AC,
∴∠ODB=∠ACB,
∵DC⊥AF,
∴∠ACB=90°,
∴∠ODB=90°,
∴OD⊥BC,
∵OD是⊙O的半径,
∴BC与⊙O相切;
(2)∵OD∥AC,
∴,
∵AE=5,AC=4,
即,
∴BE=.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6、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垂直定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垂直的定义即可完成填空.
【详解】
解:如图,
∵∠1=∠C,(已知)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180°,(已知)
∴∠DAC+∠3=180°,(等量代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DC=∠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F⊥BC,(已知)
∴∠EFC=90°,(垂直的定义)
∴∠ADC=90°.(等量代换)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NE,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解:∵AB∥CD,
∴∠AME=∠CN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P平分∠AME,NQ平分∠CNE,
∴∠1=∠AME,=∠CNE.( 角平分线的定义),
∵∠AME=∠CNE,
∴∠1=∠2.(等量代换),
∵∠1=∠2,
∴MP∥N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NE,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31.
【分析】
过点E作直线EF//CD,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2=∠D;由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得出AB//EF;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B=∠1;由∠1+∠2=∠BED,等量代换得出∠B+∠D=∠BED;方法与实践:如图②,由平行的性质可得∠BOD=∠D=53°,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过点E作直线EF∥CD,
∠2=∠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已知),EF∥CD
AB//EF,(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B=∠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BED,
∠B+∠D=∠BED,(等量代换 )
方法与实践:如图②,
∵直线AB∥CD
∴∠BOD=∠D=53°
∵∠BOD=∠E+∠B
∴∠E=∠BOD-∠B=53°- 22°=31°.
故答案依次为:∠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3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1)60,75;(2)秒;(3)3或12或21或30
【分析】
(1)根据题意利用互余和互补的定义可得:∠EOC与∠FOD的度数.
(2)由题意先根据,得出∠EOF=150°,则射线OE'、OF'第一次重合时,其OE'运动的度数+OF'运动的度数=150,列式解出即可;
(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在直线OE的左边和右边,进而根据其夹角列4个方程可得时间.
【详解】
解:(1)∵∠BOE=90°,
∴∠AOE=90°,
∵∠AOC=α=30°,
∴∠EOC=90°-30°=60°,
∠AOD=180°-30°=150°,
∵OF平分∠AOD,
∴∠FOD=∠AOD=×150°=75°;
故答案为:60,75;
(2)当,.
设当射线与射线重合时至少需要t秒,
可得,解得:;
答:当射线与射线重合时至少需要秒;
(3)设射线转动的时间为t秒,
由题意得:或或或,
解得:或12或21或30.
答:射线转动的时间为3或12或21或30秒.
【点睛】
本题考查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第三问有难度,熟记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分情况讨论.
10、(1)120;150;(2)30°;(3)30,=;(4)150;30.
【分析】
(1)根据∠AOC=60°,利用两角互补可得∠BOC=180°﹣60°=120°,根据∠AON=90°,利用两角和∠CON=∠AOC+∠AON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OM平分∠BOC,可得出∠BOM=60°,由∠BOM+∠BON=∠MON=90°可求得∠BON的度数;
(3)根据对顶角求出∠AOD=30°,根据∠AOC=60°,可得∠DOC=∠AOC﹣∠AOD=60°﹣30°=30°=∠BON.
(4)根据垂直可得∠AON与∠MNO互余,根据∠MNO=60°(三角板里面的60°角),可求∠AON=90°﹣60°=30°,根据∠AOC=60°,求出∠CON=∠AOC﹣∠AON=60°﹣30°=30°即可.
【详解】
解:(1)∵∠AOC=60°,∠BOC与∠AOC互补,∠AON=90°,
∴∠BOC=180°﹣60°=120°,∠CON=∠AOC+∠AON=60°+90°=150°.
故答案为120;150;
(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
由(1)得∠BOC=120°,
∴∠BOM=∠BOC=60°,
又∵∠MON=∠BOM+∠BON=90°,
∴∠BON=90°﹣60°=30°.
故答案为30°;
(3)∵∠AOD=∠BON(对顶角),∠BON=30°,
∴∠AOD=30°,
又∵∠AOC=60°,
∴∠DOC=∠AOC﹣∠AOD=60°﹣30°=30°=∠BON.
故答案为30,=;
(4)∵MN⊥AB,
∴∠AON与∠MNO互余,
∵∠MNO=60°(三角板里面的60°角),
∴∠AON=90°﹣60°=30°,
∵∠AOC=60°,
∴∠CON=∠AOC﹣∠AON=60°﹣30°=30°,
∴∠COM+∠AON=∠MON+2∠CON=90°+2×30°=150°,
∴∠AOM﹣∠CON=∠MON﹣2∠CON=90°﹣2×30°=30°.
故答案为150;30.
【点睛】
本题考查图中角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性质,互为余角,补角,掌握角度的和差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性质,互为余角,补角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句中,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下列四个结论,如图,,交于点,,,则的度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