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如图,下列三角形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的是( )A. B.C. D.2、我们称网格线的交点为格点.如图,在4×4的长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3 B.4 C.5 D.63、如图,点F,C在BE上,AC=DF,BF=EC,AB=DE,AC与DF相交于点G,则与2∠DFE相等的是( )A.∠A+∠D B.3∠B C.180°﹣∠FGC D.∠ACE+∠B4、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l4所截,并且l3⊥l4,∠1=46°,则∠2等于( )A.56° B.34° C.44° D.46°5、如图:将一张长为40cm的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若AB=3BC,则纸条的宽为( ) A.12 B.14 C.16 D.186、下列三角形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是( )A. B. C. D.7、如图,等腰△ABC中,AB=AC,点D是BC边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C B.AD⊥BC C.BAD=CAD D.AB=2BC8、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的依据是( )A. B. C. D.9、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0 B.15 C.17 D.19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7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A.110° B.70° C.35° D.55°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得≌.(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要求:不再添加辅助线,只需填一个答案即可)(2)依据所添条件,判定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2、如图,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F,则______°.3、等腰,,底角为70°,点在边上,将分成两个三角形,当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的度数是______.4、如图,△ABC中,AB平分∠DAC,AB⊥BC,垂足为B,若∠ADC与∠ACB互补,BC=5,则CD的长为_________.5、如图,AB,CD相交于点O,,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1、如图1,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1)求证DOB≌AOC;(2)求∠CEB的大小;(3)如图2,OAB固定不动,保持△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绕点O旋转(OAB和OCD不能重叠),求∠CEB的大小.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同时从A、B、C以同样的速度沿AB、BC、CA方向运动,当点D运动到点B时,三个点都停止运动.(1)在运动过程中△D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时,BE=4,∠DEC=150°,求等边△ABC的周长;3、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与CD交于点F,,,.求和的度数.4、已知:如图,点D为BC的中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交AB,AC于点D,E.(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2)点F在线段DE上,点G在外,,,求证:.6、如图,为等边三角形,D是BC中点,,CE是的外角的平分线.求证:.7、 “三等分角”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难题的三个古希腊作图难题之一.如图1所示的“三等分角仪”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做出的.这个仪器由两根有槽的棒PA,PB组成,两根棒在P点相连并可绕点P旋转,C点是棒PA上的一个固定点,点A,O可在棒PA,PB内的槽中滑动,且始终保持OA=OC=PC.∠AOB为要三等分的任意角.则利用“三等分角仪”可以得到∠APB =∠AOB.我们把“三等分角仪”抽象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2,点O,C分别在∠APB的边PB,PA上,且OA=OC=PC.求证:∠APB =∠AOB.8、如图,是的中线,分别过点、作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1)求证:;(2)若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求的面积.9、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D在BC上,已知∠B=70°,求∠CDE的大小.10、如图,是的角平分线,于点.(1)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过点作于点,连接交于点.(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中所作的图形中,求证:.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当添加条件是时,在和中,,,则选项不符题意;当添加条件是时,,在和中,,,则选项不符题意;当添加条件是时,在和中,,,则选项不符题意;当添加条件是时,不一定能使,则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A【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详解】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点有0个;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点有3个.故共有3个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3、C【详解】由题意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BC=EF,进而利用SSS证明△ABC与△DE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FE,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分析】解:∵BF=EC,∴BF+FC=EC+FC,∴BC=EF,在△ABC与△DEF中,,∴△ABC≌△DEF(SSS),∴∠ACB=∠DFE,∴2∠DFE=180°﹣∠FG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以及HL(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C【分析】依据l1∥l2,即可得到∠3=∠1=46°,再根据l3⊥l4,可得∠2=90°﹣46°=44°.【详解】解:如图:∵l1∥l2,∠1=46°,∴∠3=∠1=46°,又∵l3⊥l4,∴∠2=90°﹣46°=4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5、B【分析】如图,延长NO交AD的延长线于点P,设BC=x,则AB=3x,利用折叠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表示出纸条的宽MO,NO的长,从而可表示出纸条的长2PN的长,然后根据长方形纸条的长为40,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纸条的宽.【详解】解:如图,延长NO交AD的延长线于点P, 设BC=x,则AB=3x, ∵折叠, ∴AB=BM=CO=CD=PO=3x, ∴纸条的宽为:MO=NO=3x+3x+x=7x, ∴纸条的长为:2PN=2(7x+3x)=20x=40 解得:x=2, ∴纸条的宽NO=7×2=14. 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6、C【分析】根据已知的三角形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题可知,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A.只有两边,故不能判断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B.两边夹的角度数不相等,故两三角形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C.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故能判断两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正确;D. 两边夹的角度数不相等,故两三角形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判断.【详解】解:∵AB=AC,点D是BC边中点,∴B=C,AD⊥BC,BAD=CA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仍可辨认的有1条边和2个角,且边为两角的夹边,即可根据来画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已知一边和两个角仍保留,且边为两角的夹边,根据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7,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①当腰是3,底边是7时,3+3<7,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腰长是7时,3+7>7,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7+7=1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注意: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则一定要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是解题的关键.10、C【分析】先求出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底角的度数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判断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AD=CE(或∠D=∠E或∠ACD=∠B)(答案不唯一) SAS 【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两个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边相等,一组对应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2)根据添加的条件,写出判断的理由即可.【详解】解:(1)添加的条件是:AD=CE(或∠D=∠E或∠ACD=∠B)故答案为:AD=CE(或∠D=∠E或∠ACD=∠B)(2)若添加:AD=CE∵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 ∴≌(SAS)故答案为:SAS【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添加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20【分析】等边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合一,有,,由可求得结果.【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又∵∴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100°或110°【分析】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考虑:AD=BD时,则∠ABD=∠A,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DB的度数;BD=BC时,则∠BDC=∠C=70°,从而可求得∠ADB的度数.【详解】∵AB=AC,底角为70°∴∠ABC=∠C=70°,∠A=180°−(∠ABC+∠C)=40° 当AD=BD时,如图1,则∠ABD=∠A=40°∴∠ADB=180°−(∠A+∠ABD)=180°−80°=100°当BD=BC时,如图2,则∠BDC=∠C=70°∴∠ADB=180°−∠BDC=180°−70°=110°综上所述,∠ADB的度数为100°或1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涉及分类讨论,关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另外要注意分类讨论.4、10【分析】构造,再证得,求得EB=BC,再通过等量代换、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得∠E=∠CDE,则CE=2BC=10.【详解】解:延长AD.和CB交于点E.∵AB平分∠DAC∴∠EAB=∠CAB又∵∴∠ABE=∠ABC又∵AB=AB∴∴BC=EB=5,∠E=∠ACB, 又∵∴∠ACB=∠CDE∴∠E=∠CDE∴.CD=CE又∵CE=2BC=10∴C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角的补角相等,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答案不唯一)【分析】在与中,已经有条件: 所以补充可以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详解】解:在与中, 所以补充: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利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见详解;(2)120°;(2)120°.【分析】(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OC=OA=OB,∠COD=∠AOB=60°,则利用根据“SAS”判断△AOC≌△BOD;(2)利用△AOC≌△BOD得到∠CAO=∠DBO,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到∠AEB=∠AOB=60°,即可求出答案;(3)如图2,与(1)的方法一样可证明△AOC≌△BOD;则∠CAO=∠DBO,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AEB=∠AOB=6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如图1,∵△ODC和△OAB都是等边三角形,∴OD=OC=OA=OB,∠COD=∠AOB=60°,∴∠BOD=∠AOC=120°,在△AOC和△BOD中∴△AOC≌△BOD;(2)解:∵△AOC≌△BOD,∴∠CAO=∠DBO,∵∠1=∠2,∴∠AEB=∠AOB=60°,∴;(3)解:如图2,∵△ODC和△OAB都是等边三角形, ∴OD=OC=OA=OB,∠COD=∠AOB=60°,∴∠AOB+∠BOC=∠COD+∠BOC,即∠AOC=∠BOD,在△AOC和△BOD中∴△AOC≌△BOD;∴∠CAO=∠DBO,∵∠1=∠2,∴∠AEB=∠AOB=60°,∴;即∠CEB的大小不变.【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3)小题.2、(1)△D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等边△ABC的周长为【分析】(1)利用△DEF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点的运动情况,求证和,进而证明,最后即可说明△DEF是等边三角形.(2)利用题(1)的条件即∠DEC=150°,得出是含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后求解出等边△ABC的长,最后即可求出等边△ABC的周长.【详解】(1)解:△D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由点D、E、F的运动情况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在与中, ,,同理可证,进而有,,故△DEF是等边三角形.(2)解:由(1)可知△DEF是等边三角形,且,,,,,, 在中,,,, ,等边△ABC的周长为.【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相等条件,进而证明全等三角形,综合利用全等三角形以及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边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87°,4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理清角之间的关系,准确进行计算.4、证明见解析【分析】过点D作,交AB于点M,过点D做,交AC于点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证明,通过证明,得,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完成证明.【详解】如下图,过点D作,交AB于点M,过点D做,交AC于点N∵∴ 直角和直角中 ∴ ∴∵点D为BC的中点,∴ 直角和直角中 ∴∴ ∵, ∴,即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三角形中线、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三角形中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5、(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由题意易得,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进而问题可求证;(2)连接AG,由题意易得AB=AC,然后可知△ABF≌△ACG,则有AF=AG,进而可得∠FAG=60°,最后问题可求证.【详解】证明:(1)∵是等边三角形,∴,∵DE∥BC,∴,∴,∴是等边三角形;(2)连接AG,如图所示:∵是等边三角形,∴,AB=AC,∵,,∴△ABF≌△ACG(SAS),∴,∵,∴,∴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6、证明见解析.【分析】过D作DG∥AC交AB于G,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G=∠BGD=60°,于是得到△BDG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GD≌△DC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过D作DG∥AC交AB于G,∵△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B=∠BAC=60°,又∵DG∥AC,∴∠BDG=∠BGD=60°,∴△BDG是等边三角形,∠AGD=180°−∠BGD=120°,∴DG=BD,∵点D为BC的中点,∴BD=CD,∴DG=CD,∵EC是△ABC外角的平分线,∴∠ACE=(180°−∠ACB)=60°,∴∠BCE=∠ACB+∠ACE=120°=∠AGD,∵AB=AC,点D为BC的中点,∴∠ADB=∠ADC=90°,又∵∠BDG=60°,∠ADE=60°,∴∠ADG=∠EDC=30°,在△AGD和△ECD中,,∴△AGD≌△ECD(ASA).∴AD=DE.【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见解析【分析】由,得出为等腰三角形,由外角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再次利用外角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即可证明.【详解】解:,为等腰三角形,,由外角的性质得:,,再由外角的性质得:,,.【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外角的性质及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求解.8、(1)见解析(2)的面积为20.【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即可.(2)分别根据和的面积,用CF表示AF、DF,通过,得到,,用CF表示出AE的长,最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1)(1)解:由题意可知: 是的中线 在与中 .(2)解: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即 ,即 由(1)可知:,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根据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其性质,证明对应边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分析】先由旋转的性质证明再利用等边对等角证明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 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B=7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旋转前后的对应角相等与等边对等角”是解本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以点D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AC于两点,再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连接两条弧的交点所在的直线,该直线与AC的交点即为点F,连接交于点;(2)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由此证明,得到,继而证明,证得即可解题.【详解】解:(1)如图,点F、G即为所求作的点;(2)是的角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