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如图,AB=AC,点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若∠A的度数为110°,∠D的度数为40°,则∠AOD的度数是( )
A.50° B.60° C.40° D.3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等边三角形的底角与顶角相等;
C.有一个角是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如果点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那么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
3、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2∠CDB,AB=12,CD=3,则△ABC的周长为( )
A.21 B.24 C.27 D.30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B=35°,则∠BAD=( )
A.110° B.70° C.55° D.35°
5、如图,若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0°后与重合,则( ) .
A.40° B.50° C.70° D.100
6、已知:如图,D、E分别在AB、AC上,若AB=AC,AD=AE,∠A=60°,∠B=25°,则∠BDC的度数是( )
A.95° B.90° C.85° D.80°
7、三根小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和,那么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
A. B. C. D.
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
A.40° B.50° C.60° D.70°
9、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E≌△ACD的是( )
A.∠B=∠C B.AD=AE C.BE=CD D.∠AEB=∠ADC
10、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
A.65° B.65°或80° C.50°或80° D.50°或65°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若,则AC=______.
2、如图,在△ABC中,∠C=62°,△ABC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G,则∠G的度数为_____.
3、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的中点,点E为AC上一点,将∠C沿DE翻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F处,若∠AEF=50°,则∠A的度数为__.
4、如图,上午9时,一艘船从小岛A出发,以12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10时40分到达小岛B处,若从灯塔C处分别测得小岛A、B在南偏东34°、68°方向,则小岛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______海里.
5、如图,为△ABC的中线,为△的中线,为△的中线,……按此规律,为△的中线.若△ABC的面积为8,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CE⊥AB于点E,BF⊥AC于点F,BD=CD.
(1)求证:△BDE≌△CDF;
(2)求证:AE=AF.
2、阅读填空,将三角尺(△MPN,∠MPN=90°)放置在△ABC上(点P在△ABC内),如图①所示,三角尺的两边PM、PN恰好经过点B和点C,我们来研究∠ABP与∠ACP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
(1)特例探索:
若∠A=50°,则∠PBC+∠PCB= 度,∠ABP+∠ACP= 度.
(2)类比探索:
∠ABP、∠ACP、∠A的关系是 .
(3)变式探索:
如图②所示,改变三角尺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尺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则∠ABP、∠ACP、∠A的关系是 .
3、如图,是的中线,分别过点、作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1)求证:;
(2)若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求的面积.
4、数学课上,王老师布置如下任务:
如图,已知∠MAN<45°,点B是射线AM上的一个定点,在射线AN上求作点C,使∠ACB=2∠A.
下面是小路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①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直线l交射线AN于点D;
②以点B为圆心,BD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N于另一点C,则点C即为所求.
根据小路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BD,BC,
∵直线l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A= ,( )(填推理的依据)
∴∠A=∠ABD,
∴∠BDC=∠A+∠ABD=2∠A.
∵BC=BD,
∴∠ACB=∠ ,( )(填推理的依据)
∴∠ACB=2∠A.
5、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点在边上,且.
(Ⅰ)求证:;
(Ⅱ)若,,求的大小.
6、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上,连接DE、AC相交于点F,∠BAE=∠CAD,AB=AE,AD=AC.
(1)求证:∠DEC=∠BAE;
(2)如图2,当∠BAE=∠CAD=30°,AD⊥AB时,延长DE、AB交于点G,请直接写出图中除△ABE、△ADC以外的等腰三角形.
8、一个零件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应等于75°,和应分别是18°和22°,某质检员测得,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请你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9、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与CD交于点F,,,.求和的度数.
10、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求解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
解: 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
∠A的度数为110°,∠D的度数为4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2、D
【分析】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轴对称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不正确的选项.
【详解】
解:A、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
B、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的底角与顶角相等,正确;
C、有一个角是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
D、当点与点在直线的同侧时,点与点关于直线不对称,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础定理,难度不大.
3、C
【分析】
根据题意在AB上截取BE=BC,由“SAS”可证△CBD≌△EBD,可得∠CDB=∠BDE,∠C=∠DEB,可证∠ADE=∠AED,可得AD=AE,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在AB上截取BE=BC,连接DE,
∵BD平分∠ABC,
∴∠ABD=∠CBD,
在△CBD和△EBD中,
,
∴△CBD≌△EBD(SAS),
∴∠CDB=∠BDE,∠C=∠DEB,
∵∠C=2∠CDB,
∴∠CDE=∠DEB,
∴∠ADE=∠AED,
∴AD=AE,
∴△ABC的周长=AD+AE+BE+BC+CD=AB+AB+CD=27,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答.
【详解】
解:∵AB=AC,D是BC的中点,
∴AD⊥BC,
∵∠B=35°,
∴∠BAD=90°−35°=55°.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 ,从而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解:∵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0°后与重合,
∴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
根据SAS证△ABE≌△ACD,推出∠C=∠B,求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BDC=∠A+∠C,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在△ABE和△ACD中,
,
∴△ABE≌△ACD(SAS),
∴∠C=∠B,
∵∠B=25°,
∴∠C=25°,
∵∠A=60°,
∴∠BDC=∠A+∠C=85°,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7、D
【分析】
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厘米,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5<x<8+5,确定x的范围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厘米,由题意得:
8﹣5<x<8+5,即3<x<13,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
8、B
【分析】
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
解:(180°-80°)÷2
=100°÷2
=50°;
答:底角为5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特点.
9、C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AB=AC,,
若,则根据可以证明△ABE≌△ACD,故A不符合题意;
若AD=AE,则根据可以证明△ABE≌△ACD,故B不符合题意;
若BE=CD,则根据不可以证明△ABE≌△ACD,故C符合题意;
若∠AEB=∠ADC,则根据可以证明△ABE≌△ACD,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0、D
【分析】
可以是底角,也可以是顶角,分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当角为底角时,底角就是,
当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为,
因此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或.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4
【分析】
根据SAS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由,得,推出,都是等腰三角形,故得,设,则,,,列出等量关系式解出,即可得出.
【详解】
∵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
∴,,,
∴,
∴,,
∵,,
∴,
∴,都是等腰三角形,
∴,
设,则,,,
∴,
解得:,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找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59°
【分析】
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CBA=180°-∠C=118°,从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DAB+∠EBA=2∠C+∠CAB+∠CBA=242°,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C=62°,
∴∠CAB+∠CBA=180°-∠C=118°,
∵∠DAB=∠C+∠CBA,∠EBA=∠C+∠CAB,
∴∠DAB+∠EBA=2∠C+∠CAB+∠CBA=242°,
∵△ABC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G,
∴,,
∴,
∴∠G=180°-∠GAB-∠GBA=59°,
故答案为:5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65°度
【分析】
由点D为BC边的中点,得到BD=C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F=CD,∠EFD=∠C,得到DF=B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D=∠B,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平角的定义得到∠A=∠AFE,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点D为BC边的中点,
∴BD=CD,
∵将∠C沿DE翻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F处,
∴DF=CD,∠EFD=∠C,
∴DF=BD,
∴∠BFD=∠B,
∵∠A=180°-∠C-∠B,∠AFE=180°-∠EFD-∠DFB,
∴∠A=∠AFE,
∵∠AEF=50°,
∴∠A=(180°-50°)=65°.
故答案为:6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图形能够重合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知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20
【分析】
根据题干所给的角的度数,易证是等腰三角形,而AB的长易求,即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的值.
【详解】
解:据题意得,.
∵,即,
∴,
∴.
由题意可知这艘船行驶的时间为(小时).
∴(海里),
∴(海里).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方向角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要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可得△的面积=,△的面积=,……,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CE⊥AB,BF⊥AC就可以得出∠BED=∠CFD=90°,就可以由AAS得出结论;
(2)由(1)得DE=DF,就可以得出BF=CE,由AAS就可以得出△AFB≌△AEC就可以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1)∵CE⊥AB,BF⊥AC,
∴∠BED=∠CFD=90°,
在△BED和△CFD中,
,
∴△BED≌△CFD(AAS);
(2)∵△BED≌△CFD,
∴DE=DF,
∴BD+DF=CD+DE,
∴BF=CE,
在△ABF和△ACE中,
,
∴△ABF≌△ACE(AAS),
∴AE=A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直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
2、(1)90,40 ;(2)∠ABP+∠ACP+∠A=90°;(3)∠A+∠ACP-∠ABP=90°.
【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计算和中的角的关系即可.
(2)由(1)所得即可得出∠ABP、∠ACP、∠A的关系为∠ABP+∠ACP+∠A=90°.
(3)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推出∠A+∠ACP-∠ABP=90°.
【详解】
(1)在中
∵∠MPN=90°
∴∠PBC+∠PCB=180°-∠MPN=180°-90°=90°
在中
∵∠A+∠ABC+∠ACB=180°
又∵∠ABC=∠PBC+∠ABP,∠ACB=∠ACP+∠BCP
∴∠A+∠PBC+∠ABP +∠ACP+∠BCP =180°
∵∠PBC+∠PCB=90°,∠A=50°
∴∠ABP +∠ACP=180°-90°-50°=40°
(2)由(1)问可知∠A+∠PBC+∠ABP +∠ACP+∠BCP =180°
又∵∠PBC+∠PCB=90°
∴∠A+∠ABP +∠ACP=180°-(∠PBC+∠PCB)=180°-90°=90°
(3)如图所示,设PN与AB交于点H
∵∠A+∠ACP=∠AHP
又∵∠ABP+∠MPN =∠AHP
∴∠A+∠ACP=∠ABP+∠MPN
又∵∠MPN =90°
∴∠A+∠ACP =90°+∠ABP
∴∠A+∠ACP-∠ABP=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尺的角度计算问题,三角板的角度分别为90°,45°,45°;90°,60°,30°两种直角三角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1)见解析
(2)的面积为20.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即可.
(2)分别根据和的面积,用CF表示AF、DF,通过,得到,,用CF表示出AE的长,最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1)
(1)解:由题意可知:
是的中线
在与中
.
(2)
解: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6.
,即
,即
由(1)可知:
,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根据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其性质,证明对应边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1)见解析;(2)D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BDC; 等边对等角.
【分析】
(1)根据题目中的小路的尺规作图过程,直接作图即可.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 根据题目中的小路的设计步骤,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
(2)解:证明:连接BD,BC,
∵直线l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A= D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填推理的依据)
∴∠A=∠ABD,
∴∠BDC=∠A+∠ABD=2∠A.
∵BC=BD,
∴∠ACB=∠BDC ,(等边对等角)(填推理的依据)
∴∠ACB=2∠A.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尺规作图能力以及垂直平分线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Ⅰ)见解析;(Ⅱ)
【分析】
(Ⅰ)由CD是的平分线得出,由得出
从而得出,由平行线的判断即可得证;
(Ⅱ)由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由角平分线得出,由三角形内角和求出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Ⅰ)∵CD是的平分线,
∴,
∵,
∴,
∴,
∴;
(Ⅱ)∵,,
∴,
∴,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7、(1)见解析;(2)△AEF、△ADG、△DCF、△ECD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AE=∠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D=∠A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EB,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证明:(1)如图1,∵∠BAE=∠CAD,
∴∠BAE+∠CAE=∠CAD+∠CAE,
即∠BAC=∠EAD,
在△AED与△ABC中,
∴△AED≌△ABC,
∴∠AED=∠ABC,
∵∠BAE+∠ABC+∠AEB=180°,
∠CED+∠AED+∠AEB=180°,
∵AB=AE,
∴∠ABC=∠AEB,
∴∠BAE+2∠AEB=180°,
∠CED+2∠AEB=180°,
∴∠DEC=∠BAE;
(2)解:如图2,
①∵∠BAE=∠CAD=30°,
∴∠ABC=∠AEB=∠ACD=∠ADC=75°,
由(1)得:∠AED=∠ABC=75°,
∠DEC=∠BAE=30°,
∵AD⊥AB,
∴∠BAD=90°,
∴∠CAE=30°,
∴∠AFE=180°−30°−75°=75°,
∴∠AEF=∠AFE,
∴△AEF是等腰三角形,
②∵∠BEG=∠DEC=30°,∠ABC=75°,
∴∠G=45°,
在Rt△AGD中,∠ADG=45°,
∴△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CDF=75°−45°=30°,
∴∠DCF=∠DFC=75°,
∴△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CED=∠EDC=30°,
∴△ECD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不合格,理由见解析
【分析】
延长BD与AC相交于点E.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延长BD与AC相交于点E.
∵是的一个外角,,,
∴,
同理可得
∵李师傅量得,不是115°,
∴这个零件不合格.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9、87°,40°
【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理清角之间的关系,准确进行计算.
10、见解析
【分析】
过A作AF⊥BC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CF,DF=EF,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证明:如图,过A作AF⊥BC于F,
∵AB=AC,AD=AE,
∴BF=CF,DF=EF,
∴BF-DF=CF-EF,
∴BD=CE.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32页。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