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定理,有下列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等腰中,,,于D,点O是线段AD上一点,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若,则下列结论:①;②;③是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D.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如图,,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的是( )
A. B.
C. D.
4、在△ABC中,∠A=50°,∠B、∠C的平分线交于O点,则∠BOC等于( )
A.65° B.80° C.115° D.50°
5、如图,∠BAD=90°,AC平分∠BAD,CB=CD,则∠B与∠ADC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A.∠B=∠ADC B.2∠B=∠ADC
C.∠B+∠ADC=180° D.∠B+∠ADC=90°
6、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
A.65° B.65°或80° C.50°或80° D.50°或65°
7、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ACD是△ABC的外角.求证:∠ACD=∠A+∠B.
证法1:如图,
∵∠A=70°,∠B=63°,
且∠ACD=133°(量角器测量所得)
又∵133°=70°+63°(计算所得)
∴∠ACD=∠A+∠B(等量代换).
证法2:如图,
∵∠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CD+∠ACB=180°(平角定义),
∴∠ACD+∠ACB=∠A+∠B+∠ACB(等量代换).
∴∠ACD=∠A+∠B(等式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法1用特殊到一般法证明了该定理
B.证法1只要测量够100个三角形进行验证,就能证明该定理
C.证法2还需证明其他形状的三角形,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
D.证法2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
8、有下列说法: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顶角互余;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A.1 B.2 C.3 D.4
9、如图,在△ABC和△DEF中,∠A=∠D,AF=DC,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无法证明△ABC≌△DEF的是( )
A.BC=EF B.AB=DE C.∠B=∠E D.∠ACB=∠DFE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2),B(a,0),C(m,n)().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当时,点C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ABC中,∠B=20°,D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CD=60°,则∠A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度.
2、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某个角度α得到,∠A=30°,∠1=70°,则旋转角α的度数为_____.
3、如图,方格纸中是9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则∠1+∠2的值为 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和,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5、如图,在中,,点D,E在边BC上,,若,,则CE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直线l经过点A,在直线l上方,.
(1)如图1,,过点B,C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求证:
(2)如图2,D,A,E三点在直线l上,若(为任意锐角或钝角),猜想线段DE、BD、CE有何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3)如图3,过点B作直线l上的垂线,垂足为F,点D是BF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D,作,使得,连结DE,CE.直线l与CE交于点G.求证:G是CE的中点.
2、如图,在△ABC中, AB=AC,AD是△ABC的中线,BE平分∠ABC交AD于点E,连接EC.求证:CE平分∠ACB.
3、命题:如图,已知,共线,(1),那么.
(1)从①和②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使得上述命题为真命题,你选择的条件为_______(填序号);
(2)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判定的方法是________;
(3)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完成的证明.
4、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5、在中,,,点D是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BD并延长至点E,使.过点E作于点F.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AC上(点D不与点A和点C重合)时,此时DF与D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
(3)当点D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D,AF,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同时从A、B、C以同样的速度沿AB、BC、CA方向运动,当点D运动到点B时,三个点都停止运动.
(1)在运动过程中△D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时,BE=4,∠DEC=150°,求等边△ABC的周长;
7、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并且MN∥BC.
(1)△AMN是否是等腰三角形?说明理由;
(2)点P是MN上的一点,并且BP平分∠ABC,CP平分∠ACB.
①求证:△BPM是等腰三角形;
②若△ABC的周长为a,BC=b(a>2b),求△AMN的周长(用含a,b的式子表示).
8、如图,在中,,,,BD是的角平分线,点E在AB边上,.求的周长.
9、如图,,,求证:.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E=CF;
(2)若CD=2,求DF的长.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得:∠APO=∠ABO,∠DCO=∠DBO,则∠APO+∠DCO=∠ABO+∠DBO=∠ABD,据此即可求解;②因为点O是线段AD上一点,所以BO不一定是∠ABD的角平分线,可作判断;③证明∠POC=60°且OP=OC,即可证得△OPC是等边三角形;④证明△OPA≌△CPE,则AO=CE,得AC=AE+CE=AO+AP.
【详解】
解:①如图1,连接OB,
∵AB=AC,AD⊥BC,
∴BD=CD,∠BAD=∠BAC=×120°=60°,
∴OB=OC,∠ABC=90°﹣∠BAD=30°
∵OP=OC,
∴OB=OC=OP,
∴∠APO=∠ABO,∠DCO=∠DBO,
∴∠APO+∠DCO=∠ABO+∠DBO=∠ABD=30°,故①正确;
②由①知:∠APO=∠ABO,∠DCO=∠DBO,
∵点O是线段AD上一点,
∴∠ABO与∠DBO不一定相等,
则∠APO与∠DCO不一定相等,故②不正确;
③∵∠APC+∠DCP+∠PBC=180°,
∴∠APC+∠DCP=150°,
∵∠APO+∠DCO=30°,
∴∠OPC+∠OCP=120°,
∴∠POC=180°﹣(∠OPC+∠OCP)=60°,
∵OP=OC,
∴△OPC是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
④如图2,在AC上截取AE=PA,
∵∠PAE=180°﹣∠BAC=60°,
∴△APE是等边三角形,
∴∠PEA=∠APE=60°,PE=PA,
∴∠APO+∠OPE=60°,
∵∠OPE+∠CPE=∠CPO=60°,
∴∠APO=∠CPE,
∵OP=CP,
在△OPA和△CPE中,
,
∴△OPA≌△CPE(SAS),
∴AO=CE,
∴AC=AE+CE=AO+AP,
∴AB=AO+AP,故④正确;
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C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不一定能使,则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4、C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出∠ABC+∠ACB =13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BD=∠ABC,∠ECB=∠ACB,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的代换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A=50°,
∴∠ABC+∠ACB=180°-∠A=130°,
∵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
∴∠CBD=∠ABC,∠ECB=∠ACB,
∴∠BOC=180°-∠CBD-∠ECB=180°-(∠CBD+∠ECB)=180°- (∠ABC+∠ACB)=180°- ×130°=11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代换是解题关键.
5、C
【分析】
由题意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根据SAS不难证得△ABC≌△AEC,从而得BC=EC,∠B=∠AEC,可求得CD=CE,得∠CDE=∠CED,证得∠B=∠CDE,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如图所示:
∵∠BAD=90°,AC平分∠BAD,
∴∠BAC=∠EAC,
在△ABC与△AEC中,
,
∴△ABC≌△AEC(SAS),
∴BC=EC,∠B=∠AEC,
∵CB=CD,
∴CD=CE,
∴∠CDE=∠CED,
∴∠B=∠CDE,
∵∠ADC+∠CDE=180°,
∴∠ADC+∠B=18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作出适当的辅助线AE,CE.
6、D
【分析】
可以是底角,也可以是顶角,分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当角为底角时,底角就是,
当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为,
因此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或.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7、D
【分析】
利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是验证,用定理,定义,性质结合严密的逻辑推理推导新的结论才是证明,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证法一只是利用特殊值验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法2才是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
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证法1测量够100个三角形进行验证,也只是验证,不能证明该定理,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验证与证明,理解验证与证明的含义及证明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法正确;
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底角互余,原说法错误;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在它的对称轴上,原说法错误;
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说法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A
【分析】
根据AF=DC求出AC=D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AF=DC,
∴AF+FC=DC+FC,
即AC=DF,
A、BC=EF,AC=DF,∠A=∠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AB=D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B=∠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CB=∠DFE,AC=DF,∠A=∠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10、B
【分析】
过点作轴于,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过点作轴于,
点,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
,
,
在和中,
,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画图及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二、填空题
1、40
【分析】
直接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
解:∵∠B=20°,∠ACD=60°,∠ACD是△ABC的外角,
∴∠ACD=∠B+∠A,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本题的关键
2、##
【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 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某个角度α得到,∠A=30°,
∠1=70°,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利用性质的性质求解是解本题的关键.
3、
【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在和中,,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正确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4、22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腰长为时, 当腰长为时,再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和,
当腰长为时,此时 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腰长为时,此时 符合题意,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再分情况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
5、5
【分析】
由题意易得,然后可证,则有,进而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
∴,
∵,
∴(ASA),
∴,
∵,,
∴,
∴;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见解析;(2)猜想:,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
(1)先证明和,再根据证明即可;
(2)根据AAS证明得,,进一步可得出结论;
(3)分别过点C、E作,,同(1)可证,,得出CM=EN,证明得,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解:(1)证明:∵,,
∴,
∴
∵,
∴
∴,
在与中
,
∴
(2)猜想:,
∵
∴,
∴,
在与中
∴,
∴,,
∴
(3)分别过点C、E作,,
同(1)可证,,
∴,
∴,
∵,,
∴
在与中
∴,
∴,
∴G为CE的中点.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的定义、角的互余关系,证得△ABD≌△CAE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见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ADC=90°,∠ABC=∠ACB,BD=CD,从而得到△BDE≌△CDE,进而得到∠DCE=∠DBE,再由BE平分∠ABC,可得 ,进而得到,即可求证.
【详解】
解:∵AB=AC,AD是△ABC的中线,
∴∠ADB=∠ADC=90°,∠ABC=∠ACB,BD=CD,
∵DE=DE,
∴△BDE≌△CDE,
∴∠DCE=∠DBE,
∵BE平分∠ABC,
∴ ,
∴,
∴,
∴CE平分∠AC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
3、
(1)①
(2)SAS
(3)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1)直接填写即可;
(3)利用SAS进行证明.
(1)
解:∵,
∴∠A=∠F,
∵AC=EF,
∴当时,可根据SAS证明;
当时,不能证明,
故答案为:①;
(2)
解:当时,可根据SAS证明,
故答案为:SAS;
(3)
证明:在△ABC和△FDE中,
,
∴.
【点睛】
此题考查了添加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5、(1)(2)见解析(3)
【分析】
(1)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得到和,最后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3)要证明,先利用边相等和角相等,直接证明,得到和,最后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
(1)解:
,,
,
在和中,
,
.
(2)解:当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如下图所示:
,,
,
在和中,
,
,,
.
(3)解:,如下图所示:
,,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边相等以及边与边之间关系,即可证明结论成立,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1)△D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等边△ABC的周长为
【分析】
(1)利用△DEF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点的运动情况,求证和,进而证明,最后即可说明△DEF是等边三角形.
(2)利用题(1)的条件即∠DEC=150°,得出是含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后求解出等边△ABC的长,最后即可求出等边△ABC的周长.
【详解】
(1)解:△DEF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由点D、E、F的运动情况可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与中,
,
,
同理可证,进而有,
,
故△DEF是等边三角形.
(2)解:由(1)可知△DEF是等边三角形,且,
,,,
,
,
在中,,
,
,
,
等边△ABC的周长为.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相等条件,进而证明全等三角形,综合利用全等三角形以及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边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
(1)△AMN是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2)①证明见解析;②a﹣b.
【分析】
(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MN=∠ABC,∠ANM=∠ACB,于是得到∠AMN=∠ANM,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结论;
(2)①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PBM=∠P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MPB=∠PBC,于是得到∠PBM=∠MPB,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结论;
②由①知MB=MP,同理可得:NC=NP,故△AMN的周长=AB+AC,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出结果.
(1)
解:△AMN是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AC,
∴∠ABC=∠ACB,
∵MN∥BC,
∴∠AMN=∠ABC,∠ANM=∠ACB,
∴∠AMN=∠ANM,
∴AM=AN,
∴△AMN是等腰三角形;
(2)
①证明:∵BP平分∠ABC,
∴∠PBM=∠PBC,
∵MN∥BC,
∴∠MPB=∠PBC
∴∠PBM=∠MPB,
∴MB=MP,
∴△BPM是等腰三角形;
②由①知MB=MP,
同理可得:NC=NP,
∴△AMN的周长=AM+MP+NP+AN=AM+MB+NC+AN=AB+AC,
∵△ABC的周长为a,BC=b,
∴AB+AC+b=a,
∴AB+AC=a﹣b
∴△AMN的周长=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列代数式,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
【分析】
由题意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得出,进而依据的周长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BD是的角平分线,
∴,
在和中,
,
∴,
∴,
∵,
∴的周长.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性质,熟练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性质进行边的等量替换是解题的关键.
9、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
先证明,得到,,再证明,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可得,在和中,
,
∴,
∴,,
又∵,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10、
(1)证明见解析;
(2)4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EDC=∠ECD=∠DEC=60°,再根据直角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得∠F=∠FEC=30°,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结论;
(2)由等角对等边可知CE=DC=2,结合(1)中结论即可求解.
(1)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60°.
∵DE∥AB,
∴∠B=∠EDC=60°,∠A=∠CED=60°,
∴∠EDC=∠ECD=∠DEC=60°,
∵EF⊥ED,
∴∠DEF=90°,
∴∠F=30°
∵∠F+∠FEC=∠ECD=60°,
∴∠F=∠FEC=30°,
∴CE=CF.
(2)
解:由(1)可知∠EDC=∠ECD=∠DEC=60°,
∴CE=DC=2.
又∵CE=CF,
∴CF=2.
∴DF=DC+CF=2+2=4.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的和与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是解答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定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 (五四制)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角形的外角和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